分享

孟浩然诗传第一章#第二节:礼敬孟祖扫祠堂|吴仕钊专栏(三)

 再见羊城 2024-04-24 发布于天津

《孟浩然诗传》

孟浩然在桓子老师那里长进不小,对孟氏先祖孟轲敬畏之心日加,一有空,就到孟氏祠堂打扫庭除。父亲问浩然,你为什么经常去祠堂打扫卫生?浩然回答说:我们是孟氏后人啊!桓子老师说,孟子是一个大学问家,我们心里要时刻敬重孟子,我经常来祠堂打扫卫生,擦拭牌位,就是对先祖孟子的敬仰,就是从小事入手,学孟子养浩然之气呀。

听到这里,孟老爷暗暗高兴。孺子可教也!越发对孟浩然长大后能光宗耀祖充满希望。孟浩然在桓子学堂一天天进步,常听到桓子老师夸奖孟浩然,不仅学习用心,也与大家团结共进。孟浩然不单单自己抽空去祠堂打扫庭除,也带领孟氏子弟到祠堂打扫卫生。还在祠堂为大家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浩然像桓子老师那样给大家讲了起来:

战国时期孟子,是我们孟氏家族的先祖。孟子小的时候十分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花费了很多心血。有一次,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着祭拜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之后,就皱起眉头:“这地方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继续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住。搬到市场附近之后,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子的妈妈看到了之后,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孟母又带着孟子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天天都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于是孟子就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恰在此时,族长走了过了,肯定地对大家说:浩然讲的好啊!我们孟氏子弟就是要以先祖孟轲为榜样,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堂听先生的话,做有用之人。族长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讲了孟母和孟子的故事。

孟母,仉(zhǎng)氏,孟子的母亲,战国时晋国人。孟子3岁丧父后,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数十年如一日抚养孟子长大,并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约礼等方面对孟子进行教育。既成就了孟子的地位,更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教子之道。其“三迁择邻”“断织教子”的佳话代代相传。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仉氏的教育下成长,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等,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晚年回到故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七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性善论”及“仁政学说”。

族长还向孩子们讲了山东邹城孟氏家训。

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贻矩报国常。邹城孟氏秉承《孟子》《三迁志》智慧,牢记孝亲、修身、持家、处世、报国的谆谆教诲,以书为训,形成了诗礼传家的圣贤家风。一代代孟氏后裔,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变迁中,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他们都时刻铭记祖先的教诲,为孟氏家族崇德重教、弘扬儒道的家风流传,也为中华民族连绵不辍的文化血脉传承,始终不懈地努力着。

祠堂的一幕,孟浩然终身难忘。孟轲先祖以民为本的思想开始在小小的孟浩然心中扎下了根子。弟弟洗然也到了启蒙上学的年龄,兄弟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到邻家叫张祥的孩子,瘦小的身躯裹着破烂的衣衫,正从路边的树上往下来,等到了地面,弟弟洗然看到张祥的衣衫口袋里鼓鼓的,张祥把它掏出来拿在手上,是怕这东西在口袋里被挤坏。

洗然一看是鸟蛋,就上前说路边这些棵是自家的,鸟蛋应该是自家的。找张祥要鸟蛋。张祥力争说鸟蛋是自己好不容易从鸟窝里掏出来的,怎么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呢?两人争论不休。

孟浩然见此上前,先对弟弟洗然说,路边这些树是我们家的不假,但鸟是天上飞来的,下的鸟蛋不应该属于哪一家的。转而又对张祥说,这个时候正是鸟类下蛋孵小鸟的季节,你把鸟蛋从鸟窝里掏了出来,鸟们如何还能孵小鸟?又问张祥,你掏这鸟蛋做什么?

张祥一阵心酸,哽音着说,母亲病了,到药铺捡药,药铺开了三幅药,没有钱只抓了一副回家。我才上树想用鸟蛋去换。

孟浩然知道了张祥掏鸟蛋是为了去换药为母亲治病,很感动。摸摸自己的口袋也没有钱。忽然想到自己戴的这个长命锁或许可以去药铺换药?就对张祥说,不急,我有办法去药铺换药为你母亲治病。你先把鸟蛋还回鸟窝。

张祥有点不情愿,心想,好不容易上树把鸟蛋掏了下来,这还回了鸟窝,抓药就没有指望了。

见张祥迟疑,孟浩然就开导张祥。示意自己可以用长命锁到药铺去换药。为了让张祥和洗然他们明白不能随便掏鸟窝的道理,孟浩然把刚从《国语》上读到的一个典故讲给他们听。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孟浩然向他二人详细解释: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的深潭中下网捕鱼,里革割破他的鱼网,把它丢在一旁,说:“古时候,大寒以后,冬眠的动物便开始活动,水虞这时才计划用鱼网、鱼笱,捕大鱼,捉龟鳖等,拿这些到寝庙里祭祀祖宗,同时这种办法也在百姓中间施行,这是为了帮助散发地下的阳气。当鸟兽开始孕育,鱼鳖已经长大的时候,兽虞这时便禁止用网捕捉鸟兽,只准刺取鱼鳖,并把它们制成夏天吃的鱼干,这是为了帮助鸟兽生长。当鸟兽已经长大,鱼鳖开始孕育的时候,水虞便禁止用小鱼网捕捉鱼鳖,只准设下陷阱捕兽,用来供应宗庙和庖厨的需要,这是为了储存物产,以备享用。而且,到山上不能砍伐新生的树枝,在水边也不能割取幼嫩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小鱼,捕兽时要留下小鹿和小驼鹿,捕鸟时要保护雏鸟和鸟卵,捕虫时要避免伤害蚂蚁和蝗虫的幼虫,这是为了使万物繁殖生长。这是古人的教导。现在正当鱼类孕育的时候,却不让它长大,还下网捕捉,真是贪心不足啊!”

宣公听了这些话以后说:“我有过错,里革便纠正我,不是很好的吗?这是一挂很有意义的网,它使我认识到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让主管官吏把它藏好,使我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说道:“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孟浩然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不能随便掏鸟窝的道理,他说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有益于人类的鸟兽虫鱼,总是采取有节制的捕获策略的。鲁宣公不懂得这个道理,受到里革的批评,但他那种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张祥听罢,觉得惭愧,脸都红了。连忙爬上树去,把鸟蛋还回了鸟窝。孟浩然对弟弟洗然说,你先回去,不要告诉母亲这些。说罢,与张祥两人调头向药铺方向走去。

二人来到药铺,药铺先生见他们两个小孩子来,不知何意,就主动迎上去问:二位小先生有何事?孟浩然说明来意,就把银制的长命锁从脖子上取出放到柜台上。药铺先生非常理解孟浩然的善意,欣然将那两幅药给了张祥。心想,这是谁家的孩子如此有这般善举?孟浩然和张祥走出药铺,药铺先生悄悄尾随,想了解清楚到底是哪家如此知理的孩子。

送张祥到了家门口,孟浩然回自家去了。药铺先生远远望见孟浩然这孩子到了孟家大院。这家大院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只见宅内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带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成一个四合院,虽然房屋不完全对称,但仍然是用回廊组成的庭院,可见这是一户殷实人家。药铺先生暗想,这一定是远近闻名的孟家大院。

孟浩然走进大院,穿过走廊,来到堂屋。孟老爷今天外出到城里有事,孟夫人招呼着孩子们准备吃饭。孟浩然宽衣时,孟夫人不经意间看到浩然脖子上的长命锁似乎不在?心里一愣,正要问个究竟。这时,药铺先生不请自进说:这事让我来给孟夫人说明。

孟夫人听了事情经过,又问了浩然和洗然两个孩子的详细过程。谢过药铺先生,收回长命锁,付给了两幅要钱。药铺先生为孟家和孟家孩子的善举所感动,推辞不要药钱说:两幅草药不值钱,倒是你家孩子的善举无价!说罢,转身出了孟家大院,径直回自家药铺去了。

吴仕钊,文学硕士,研究员、文化社会学者,《湖北作家词典》有词条介绍。近年主要从事国学研究,在春秋战国文化、诗经文化、佛学文化和红楼梦诗词研究方向着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