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好价格?

 星海蓝天2013 2024-04-24 发布于广东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接着上篇,聊完了什么是好公司,算是刚完成第一步,如果找到好公司就“无脑入手”,万一不凑巧买在高位,那就需要熬上很多年(比如21年初贵州茅台和21年末宁德时代)。
如果找到了好公司,还能在相对便宜的好价格买入,就会舒服很多。
今晚就来聊聊,什么是好价格?
价格这个词,其实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买任何东西都有价格,有些是明码标价,有些能货比三家,股票价格也没什么特别。
先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到商场里看到有件衣服,标价1000元,会觉得是贵了,还是便宜?
先不急着回答,下面我就用股票定价的方式,来聊聊这件衣服的价格,相信能更好理解一些。
第一是偏好估值法,即一票否决制。
如果你是位单身男士,而这件衣服是一条少女碎花裙,估计是直接转身离开(实在要买也行,请答应我尽量别穿出门)。
如果你只带了500元现金,并且规划要买2-3件衣服,1000元显然超出预算。
如果你喜欢鲜艳颜色的衣服,这件衣服却是黑色,乌漆嘛黑,应该不会停下脚步。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也就是说,有些东西是根本不会去买的,那么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再便宜也和你没关系。
回到股票,在对企业估值或定价时候,根据每个人喜好不同,有些公司根本不需要去花时间,我就简单分享下自己的“哈姆雷特”。
其一,有这么几类公司,直接在“黑名单”:触及监管红线,被冠以ST(特殊处理),多次欺骗市场(比如承诺说赚100亿,实际只赚50亿)等等。这些公司在我这里的估值等于0,是不可能买的。
业内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沉的船,就是卖一块钱也是贵的”。
其二,有这么几类公司,由于接触得比较少,难以判断价格:小市值企业(一般是低于100亿市值),周期类行业(农林牧渔及有色煤炭等),特别新兴的赛道(俗称炒主题概念)等等。这些赛道我很难说清楚是贵还是便宜,小心谨慎为妙。
其三,有这么几种情况,大概率价格不会便宜:买菜大妈们都在讨论股票或某家公司,机构都在讨论5-10年后利润,参加调研或小范围时候现场爆满等等。在情绪高涨时候,好价格很难出现,反之亦然,在无人问津时候,我会很兴奋。
讲到这里,还有个话题稍微说几句,就是有些投资者会用每股价格来定义是贵还是便宜:看到100元/股,太贵太贵;看到1元/股,这个便宜!
这种定义没问题,但方法上要归纳在“偏好估值法”,如果想好了不买面值太贵的,就坚决执行。说实话,动辄1手就要10-20万的茅台,确实是买不起。
第二是相对估值法,类似货比三家。
如果这件衣服是香奈儿或者LV品牌的,你可能会觉得甚至有些划算。
如果这件衣服之前卖1万元,现在促销价1000元,你可能会觉得捡到宝。
没错,这个就是股票里用得最多的相对估值法,用A公司和BCD公司比比看,用A公司现在价格和历史价格比比看,心里大概就能有点数。
相对估值法一般会涉及到几个指标,比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等等,这些都是市值和某个财务指标的倍数关系,反正倍数越高就价格越贵。
由于每个行业适用于不同估值指标,就不逐个展开了,这里以制造业为例,稍微讲几句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PE)是市值除以净利润的比值,也是股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值,或者简单理解为,这家公司想赚回本要花多少年。
给予20倍PE估值,就说明你愿意等20年;给予50倍,就说明你愿意等50年;给予80倍,基本说明你愿意陪着制造一辈子。
那么问题就是,制造业里多少PE估值算是好价格呢?
从横向对比来看:如果估值显著低于同行,小跟班都是30-40倍,龙头老大只有10-20倍,那么就是不错的价格。
从纵向对比来看:如果过去5-10年平均估值都是30-40倍,这两年跌到只有10-20倍(或者跌到历史区间20%分位数),那么就是不错的价格。
为什么举例时候都用10-20倍和30-40倍?倒不是拍脑袋想出来,我是基于制造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业绩增速、分红比率等综合判断,认为10-40倍PE估值区间比较合理。
具体是高还是低,就要放到场景里再判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比得多了,就能对价格有所感觉。
要说明一点,相对估值法比较靠经验,就像买衣服,如果不知道其他品牌价格,也不知道以前价格涨跌情况,就很难判断现在是贵还是便宜。
要知道,哪怕就从20倍PE估值涨到30倍,这里都有1.5倍空间,非常可观(当然反回来也够悲观)。
第三是绝对估值法,就是算出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你很懂衣物材质,稍微摸一摸,发现这是件紫貂皮(这是我网上查的,好像是最稀有毛皮之一)的衣服,可能会毫不犹豫入手。
如果你自己家里就是开服装店或者裁缝店,知道这件衣服做出来成本只有200元,可能就不会购买。
这就是绝对估值法,计算出这件商品或这家公司的绝对价值,然后和明码标价一对比,就能知道是贵还是便宜。当然,前提是要成为“行家”。
市面上常用的绝对估值是折现法,包括终值折现、股利折现、自由现金流折现等等,原理都相通,都是找到最有把握的指标,预测未来,再回到当下(折现),看看现实世界里有没有好价格。
理论层面不难。以股利折现模型为例,预测出未来很多年的分红金额,然后一年年折现回来,加起来就得到了合理市值,对比下今日收盘市值,价格贵贱就一目了然。
真正难的是,绝对估值需要精确度。
每次做模型前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每年都会分红吗?每年净利润增速是多少,10年后还能保持吗?分红率会变吗?折现率给到多少?每个问题的答案,都会影响到估值模型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这些问题,就已经足够头晕,因此我并不建议普通投资者使用绝对估值法。
但如果真的很有兴趣,我就以制造业为例,花一些篇幅聊聊终值折现法。
大概是这些步骤:
1)找到某家A公司,在通过深入研究和跟踪后,判断2年后净利润能达到100亿;
2)给予25倍PE估值(刚才解释过制造业20-30倍合理),那A公司2年后市值就是2500亿;
3)再给予15%折现率(折现率越高,说明风险越大),算出来当下合理价格应该是1890亿,后面就是“比大小”,如果现在低于1890亿就是好价格。
当然,普通人都没有预知能力,连上市公司董事长,都不一定吃得准自家企业2年后能赚多少钱。因此实际操作时候,我们一般会多给几个预测值,列出图表后得到合理价格范围,再去对比市面价格,看看落在范围的上沿还是下沿。
最后稍微总结一下,究竟什么是好价格
符合以下这些特征,或许就有机会捡到“便宜”:市场情绪低迷,基本没人关注,估值跌到历史均值以下且低于同行,模型折现回来远高于市面价格。
补充几句,相比于“好公司”要严格定义,“好价格”能够稍微模糊一些。
再回到买衣服的话题,如果这件衣服足够好,那么是1000元还是900元都差不多,大家心里很明白,只要在“618”或“双11”下单,大概率是不会吃亏的。
买股票是同理,相对便宜不难判断。更何况,好公司每年都会有业绩增长,只要不是买得太贵,那么自然而然地,慢慢就显得越来越有性价比。

以上,就是我对“好价格”的理解,可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