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周《九段锦册》:同归那个性灵的山水田园

 古典读书治学 2024-04-25 发布于上海

 沈周  九段锦册

金农体签:沈启南九段锦。金农特色的隶书,可爱,有力。

仿赵孟頫青绿山水图

清高士奇,在《江村消夏录》一书中有:沈石田启南《九段锦》画册。纸本。第一页,镜面。高八寸,长尺许。款在左方,覆以“启南”字印。以后八页具高五寸,长尺余。一仿赵吴兴青绿山水,古松三株,红叶一树,前有瘦竹三竿两竿,一红衣人观书茅亭中,置琴其侧,草萦细路,意象都雅。

读书,抚琴,听泉,闲居,都是我所喜欢的。

梦舜抚琴歌

张生〔唐代〕

南风薰薰兮草芊芊,

妙有之音兮归清弦。

荡荡之教兮由自然,

熙熙之化兮吾道全,

薰薰兮思何传。

南风温暖而轻柔啊,草木茂盛而翠绿,美妙的音乐啊,回归于清亮的琴弦。圣王所传的广大无边的教化啊,源自自然,和谐繁荣的变革啊,我的道义得以完全展现。温暖而轻柔的风啊,我的思绪该如何传递。

琴在读书人那里,是体道之圣器,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九段锦,锦,本意是彩色的丝绸,在这里美好的画,美好的寄托。

沈周的仿,借赵孟頫的法传达自己的心意。我喜欢看石田先生的画,就是这种悠然,这种平和的心态下,所绘出的山山水水,那或闲坐,或漫步的人。

松和竹,都有其坚定的精神,一生不入仕的沈周,一生在沉浸在诗书画世界的沈周,有他的坚定,也有他的为天下、利他的理想。

你看着,神态,放松,自在,是我们渴求的松弛感。显然看了有点久,脖子都有点僵硬了,再过一会儿,就要抚琴调节一下身心了。

沈周早期,学习诸多大家,学其神韵和法度,还是有自家面目。

仿王蒙携琴访友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黄鹤山樵,长松三株,上袅藤萝,枝柯四荫,一人携琴缓步将渡溪桥,隔岸青回,景物闲畅。

这一副携琴访友,古松遒劲,还有小松在成长。一座小桥在前方,过了桥,可能就到朋友家了。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每每看到沈周的画,苏轼的这句就蹦出来了。其实,当下的状态,也是个闲人的状态,在公园里上面,满目是绿树青草,临湖而居,不亦闲乎?

归去,归到自心的安定、安稳,悠然里。

仿吴镇苍山樵归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吴仲圭水墨,苍山细树,微径逶迤,樵子越岭将归,笔气清润。

这幅画太有代入感了,我小时候生长的丘陵地区,地貌和此很相像。也时常随母亲到山里,砍柴,搜集松针,然后挑着回家。就是这个情形。

这幅画的水墨、皴法,给人一种拙朴之感,我特别喜欢。再看这个樵夫,笨笨的,就像小时候的我。

仿赵伯驹田家耕作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赵千里,作田畴数亩,傍有村落,绿树三五层,板屋七八家。晴天长夏,时方当午,农夫荷锄碾水,妇子担盒饷耕,又有曳杖闲行,青帘林外,鶏犬闲闲,大得田家况味,如读储光羲诗,不觉名利之心顿尽。

这就是农村的生活啊!童年的生活,就在这里。沈周的《东庄图册》(沈周《东庄图册》:东庄水木有清辉,地静人闲与世违)笔法上,意境追求上和这一副很相似。

中华田园犬,农村的土狗,真瘦啊!

又恍若回到家乡,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回到那片魂牵梦绕的山水。

仿惠崇青山红树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惠崇,青山红树,溪路沿崖,两山缺处,略见柴门,风动叶鸣,山犬惊吠,细柳疏松,方亭临水,远山微抹,丛竹笼烟。独往何人?当是子真谷口。《画史》称惠崇小景绝佳,此殆得其奥理。

仿照惠崇的画作,画中有青山红树,溪水沿着山崖流淌,在两山的缺口处,隐约可见一间柴门。风吹动树叶发出响声,山中的狗被惊吓得吠叫。细细的柳条疏疏落落,一座方亭临水而建。远处的山峦微微涂抹着色彩,丛丛的竹子被烟雾笼罩。独自前往这里的人是谁呢?应当是模仿子真隐居在谷口。《画史》称赞惠崇的小景画作绝佳,这幅画大概捕捉到了画作的奥妙之处。

石田先生真乃我们农家人的知音。处处画到我们的心坎里。

你看,人儿完全融入这片山水里。

仿王绂野客渡桥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王孟端,野客溪桥,古树五六,各自成林。笔法圆秀,全幅用墨,忽于树下作蜀葵数科,红葩绿叶,点缀有情, 画家见之。必嗤为脱格,然其用意萧远,正非凡流所及。

王孟端的画作,画中有溪桥和野外的客人,五六棵古树各自成林。笔法圆润秀丽,全幅画都用墨色渲染。在树下突然点缀了几株蜀葵,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叶子相映成趣,充满情感。画家们看到这幅画,或许会嘲笑它打破了常规,但它的用意深远,正是一般画家所不及的。

全幅用墨,忽于树下作蜀葵数科。这是出奇制胜,让人眼前一亮,也是不拘一格啊。

仿赵雍寒林归艇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赵仲穆,作土垣草舍,寂寂孤村,野竹萧森,寒林淡远。栖鸦未定,晚霭满天,一人短艇初归,船头独立,颿飘然有遗世登仙意。

仿照赵仲穆的画作,画了一座土墙环绕的草屋,寂静地坐落在孤独的村庄中。野外的竹子茂密而萧瑟,寒冷的树林显得淡雅而深远。栖息的乌鸦尚未安定下来,傍晚的雾气弥漫天际。一个人刚刚乘坐小船归来,他独自站在船头,船帆随风飘动,仿佛有一种超脱尘世、升仙的感觉。


小院,茅屋三五间,真好。

陶潜也回到了田园,过上了辛苦点,但是很自在、自由的逍遥日子。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文人的山水画,陶渊明的影子,总是时时浮现。而我们观画的人,陶先生,成了我们的链接,大家同归那个性灵里的山水田园。

写到这里,我觉得标题已经自然出现了,就是它。这九幅画,一下子找到了其真精神,似乎明白了石田先生的心意了。

仿李成雪山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李成,雪山龙嵷,东西对峙,深林积雪,野水凝冰。旅客缘崖,骡网络滑,长桥过客,拄杖生愁。俨然风雪打头,当暑展观心神皆冷。

仿照李成的画作,画出了巍峨的雪山,东西方向对峙而立。深林里积雪厚重,野外的水面凝结成冰。旅客们沿着山崖艰难前行,骡马在滑溜溜的网路上步履蹒跚。长桥上的过客们,拄着拐杖,满面愁容。整幅画仿佛让人置身于风雪交加的场景中,即使在盛夏时节观看,也会让人感到心神俱冷。

风雪归人啊,人世艰难。实现天生心里有众生,笔下有疾苦。接地气,通人气,有苦,有悲,再化为平和。

你看,沈周虽然是仿,我就觉得是他自己在写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观察,这一“仿”字,值得我们细细参,细细品。

仿赵大年芦汀采菱图

《江村消夏录》:一仿赵大年,芦汀菱汉,浅水空明,高柳垂荫,下多亭馆,采菱小艇,或三或五,荡漾随波,艶态明妆,略从毫末点染,便有无限风情。至其远山横黛,返照衔红,天机活泼,又岂学力所能哉?

仿照赵大年的画作,画出了芦苇丛生的水边,菱角叶漂浮在水面,浅水清澈透明,高柳垂下浓密的树荫。下方分布着许多亭台楼阁,采菱的小船,或三或五,随着波浪荡漾。船上的人们妆容艳丽,姿态优雅,只从细微之处加以点染,便展现出无限的风情。至于远处的山峦横亘,夕阳的余晖映照出红色,那种自然的生动与灵活,又岂是仅凭学习所能达到的呢?

杜东原题: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娘,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五五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手寒并刺损,祇恐归来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缫。

采菱即是采桑人,又与夫家助生理。

日落青山起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继南出其兄石田生所画《采菱图》求诗,一时不能即就,因书旧作如上,然图景与诗意颇合,亦云可也。成化七年辛卯阳月望,鹿冠老人杜琼书,时年七十又六。

杜琼是沈周的老师,沈周让自己的弟弟拿着画求老师印可并题诗,杜老师看到这幅画,应该是很欣喜的,

九幅图,更进一步切进石田先生了,若是有朝一日下定决心学山水画,想来,我的入口已经找到了。

一些内容来源于蒙中老师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