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先德|天才君主

 120035948@qq.com 2024-04-25 发布于江西

天才君主

文/黄先德 

 

姬周一下子应接不暇,来探望的人,这个刚走,那个又至。自始至终,他脸上洋溢着礼貌而又温和的笑容,从容不迫似是随心无意般询问一些人和事,使来者掏出他想要的东西,末了,回馈以礼品。

客人都是来周王室出差或专程悄悄来的官员或做生意的商贾。有的是曾受恩于晋襄公,特地看望恩人的后代;有的看在他是晋襄公曾孙的面子上,礼节性拜访一下,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何况还是晋公室的血脉。有的同情他的遭遇,从晋文公开始,太子的兄弟不能留在晋国,以免出现“桓庄族”,姬周的爷爷桓叔捷,是晋襄公的次子,尽管很讨喜欢,可立了长子为太子,就不得不和当年的晋成公黑臀一样,从晋国“发配”到洛邑。有的是好奇心驱使,奔着欣赏他的风度来的,一个孩子家,言行举止竟如成人,甚至超出一般成人的成熟,天生是有大出息的料,比他们见过的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以至如今的晋厉公,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气质迥然不同,高雅极致,让人如沐春风,赏心悦目,同他接触,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姬周察觉到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来客送的礼物骤然多起来且贵重,逗留的时间比以前长,态度更为恭敬,言语之间竟然有“归附”“投奔”之意。他明白,这是因老师单襄公之故。上门拜师者,难计其数,他是唯一的幸运者。

姬周有个哥哥,先天性愚呆,四体笨拙,五谷不分。而他天资聪明,好学不倦,从懂事时起,就以振兴晋公室为追求,学习晋国的历史,对来访者打听了解晋国的一切。两年前,姬周十二岁,已是博文广识,谈吐不凡,在洛邑颇有名气,他并不满足,想寻求一位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且富远见卓识的年长者为师,并且把远见卓识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具备远见卓识才能干大事、成大事。就遍访京都高官与名士,没有碰上如愿的。一次偶然遇到几个官宦聚在一起,谈论单襄公不是人而是神,就在一旁窃听,越听心里越暗喜不已。

单襄公是单国的国君。单国是西周时封的伯爵诸侯国,地域小,处在西周王畿内,开国君主单公就追随助周武王伐商,并且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周取代商后,又随周王室东迁。历代单国国君一直在周王室担任卿士,对王室很忠诚,掌职权但不滥用,秉执政但不渎职,甚至影响东周历史的进程。单襄公经历过单国的朝政动荡,又频频参与周王室国政大事,有丰富的治国理政与人生经验。

早在二十六年前,单襄公奉周定王之命出使陈国。他不声张,到陈国四处私下察访,以窥当地民风民情。到了国都才亮明身份,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接待与礼遇,更没有见到国君。一了解,陈灵公带着一班公卿大臣去了美寡妇夏姬府上吃喝淫乐,还戴着“南冠”,“南冠”是指楚国人戴的帽子,当时陈国亲楚,陈国君臣以戴楚冠向楚王示好。单襄公听说后叹口气,回洛邑去了,对周定王断言说:“陈国国君即使不遭凶杀,陈国也该灭亡。”当时人们将信将疑,有的甚至认为单襄公是说气话。他微微一笑,不以为意:“身为王室效命,岂可以不实之辞禀告!”果然,没多久,陈国国君被夏姬的儿子射杀,陈国被楚国吞没。后来好些预言都成为事实。

姬周于是找上门去,自报家门,恭敬施礼,请求收留为徒。

单襄公心头一震,因事务繁忙,以前没有见过,真实的人在眼前,仪表与言行举止比耳闻的还要出色。不由喜欢上了,但不露声色,说要做我的学生没那么简单,得考考,于是“东扯西拉”开来。一个多时辰过去,眼前的姬周立如苍松,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论敬必及上天,论忠必及心意,论信必及自身,论仁必及他人,论义必及利益,论智必及处事,论勇必及制约,论教连及明辨,论孝连及神灵,论惠连及和睦,论让连及同僚。当说到晋国有战乱,一脸悲戚;说到晋国有喜庆,满面灿烂。单襄公心里连连惊讶,孺子可教,堪可造就,毫不犹豫收下了他。

从此,单襄公不仅“言传”,而且处理朝政大事时,常常有意让姬周待在身边,让他自行领悟,这使得姬周学到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本领。一年的时光很快过去。单襄公改变了方法,遇到大事、难事,先要姬周谈见解、拿主意,以至最后一次说:“你可以放飞了,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便不再直接施以教,只有姬周发问,才有疏导。同时,一有机会,便大力宣传姬周的才德智勇仁皆备,举世难觅,非为君主、国相不可。

单襄公的预言,从没人置疑,传到了晋国,人们流传成:晋侯州蒲不似人君,唯周子才堪匹配。州蒲是晋厉公的名字,周子指在洛邑的姬周。于是,出现了开头的情景。见过之后,人们都是一样的感受,晋国就应该有这样的国君!

姬周感到浑身充满信心与力量,对未来深怀渴望。他朝着祖国的方向,举目远望,心情激荡不已,何时能归国大展身手。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从爷爷时起,一家就待在洛邑,有国不能归,尽管老师说“可以放飞”,也做过许多功课,遣信任的家臣潜往晋国打探与通报各种情况,把晋国的卿族、姬姓大族和随晋文公流亡的新贵族的重要官员,了解得清清楚楚,但一个都没有实际接触过,更没有深厚的交情,在祖国一点根基都没有,而这恰恰是必需的!如何切入?恳问老师,得到一句话:等!并且不会太久。

果然,单襄公料事如神,一些日子后,姬周收到晋国正卿栾书派人深夜送来密简,栾书也早就遣人对自己归国表示持欢迎态度。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屏息展开,令人振奋的内容跃入眼帘:郤至前途无量,他来洛邑面王献俘报捷,您一定要见见他。这对您返国大有裨益。这事不会有假,鄢陵之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派重臣来王室禀报献捷,是应有之义。

姬周知道,郤族从郤豹始是晋国第一大族,前两代的郤缺、郤克都做过正卿,郤至是个外交天才,尤其是对楚国的事务中,居功甚伟。智首的儿子智罃在“泌之战”中被楚军俘虏,是他出使楚国时,匠心斡旋,用“换俘”的方式救回晋国。他的堂哥郤锜、叔父郤犨也是卿,现在晋国八卿中,郤族竟占三席,人称“三郤”,权势熏天炙手可热,人皆侧目,“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是晋国最大的军政集团。能结交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得到帮助,对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无疑事半功倍!但事情有正就有反,有利就有弊,卿族之间的矛盾与争斗,在赵盾时期起就白热化,先后有狐族、箕族、先族、赵族、胥族等遭受灭顶之灾。毫无疑问,郤族有多火,灭其火之水就有多汹。栾书游说过郤犨废晋厉公,遭遇拒绝,“三郤”非常团结铁板一块,郤至大有可能也是这个态度。栾书突然送上这份“大礼”,意欲何为?可现在没有其他的路径,别无选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机行事。

郤至完成差事,得意满满,因为在王室狠狠表现了一把,什么王、什么辅政大臣,不过尔尔。既然姬周有约,正好借机见见,把那个娃娃教训一顿,不知天高地厚,沸沸扬扬传说可以取代厉公,我却不信,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当姬周出现在面前,他瞬即被惊艳倒了——走遍晋国,驰骋诸侯各国,从未见到过如此帅气的男孩,除了脸上略有少年稚嫩的印记,挑不出任何毛病。不由地以礼相迎。相谈甚欢,彼此敬仰。郤至告别后离开,又暗暗诧异,姬周的言谈举止,无一不当,俨然一个饱经世故宦海的老臣,一般人远非对手,长大后那还了得?但要归国为国君,只要我郤族在,是不可能的!

姬周欲告诉和郤至相见的情况,刚一开口,单襄公轻扬手臂止住:“这事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郤至的脖子上已被人架着刀!”看着姬周求解的表情,知道他得到这个机会不容易,叹口气说:“他当着王叔简与一班大臣,非常自负,夸耀鄢陵之战全是他的功劳。君子不自我吹嘘,并非为了谦让,而是怕掩盖了别人的长处。大凡人的天性,总喜欢超过别人,但不能用无视别人长处的手段。所以圣人看重谦让。如今郤至的位置在晋国其他七卿之下,却想超过他们,那也就会有七人的怨恨,郤至凭什么来应付呢?祸将至矣!”

“那么……必然产生更大、更好的机会!”姬周目光炯炯,信心满满。

单襄公欣慰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代表王室奔赴郑国柯陵。晋国挟余威与齐、宋、卫、鲁、曹、邾等国联合,出兵攻打楚国的盟国郑国。郑国一个小国,不得不屈服归晋,诸侯国便在郑国的柯陵举行盟会,确立盟友关系。单襄公前去以王室名义予以确认。

姬周得到消息,晋国副统帅中军佐士燮积愤成疾,拒绝医治,竟在家中自我诅咒而死去。一时不禁痛泣不止,晋国需要士燮和他的父亲、祖父这样的忠臣、能臣啊!晋国发生了什么?

单襄公回来告诉姬周,他也没有看到士燮,看到的是,晋厉公走路时眼睛望远不望近,脚步抬得高高的,心不在焉,晋国的大臣说话很冲,又爱耍小聪明绕弯子,郤至还是那样自吹自擂,晋国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国君和“三郤”恐怕都要大难临头了。士燮同祖父、父亲一样,对时局看得入目三分,又极其忠君爱国,不愿亲身经历祖国的灾难,“眼不见为尽”,自寻死去!

次年,单襄公病倒,一卧不起,对衣不解带护理他的姬周说:“我老了,看不到你为国君的那一天,你能行的,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记住: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时刻,不能出错,还要做得恰到好处。如此,你定能无处不顺,无往不胜!”姬周退下后,又对儿子单顷公遗言:“一定要厚待姬周,他睿智好学,威望日隆……晋成公之下公室单薄,晋侯形象猥琐,无威严而好高骛远,三年内必然败亡。论血统,姬周为至亲,其重文德,具经天纬地之才,实在难能可贵,必为诸侯,不可慢怠……”

年末,单襄公预料的晋国内乱发生了,只是比想象中的来得更快、更猛烈。先是郤锜、郤犨、郤至被晋厉公宠臣所杀,接着不久晋厉公又被中行氏的程滑所杀。国不可一日无君,晋国下军佐智罃、大夫将军士鲂奉命来洛邑拜访姬周,呈上晋国正卿栾书的信简,拜迎姬周归国,如三十年前姬黑臀继国君位。

这一天终于来到!姬周明白,晋国出现如此大的变故,正卿栾书“首当其冲”,没有他的精心策划运作,是不可能的,只是其中的细节还不尽知。同样,没有他的认可,自己归国也是不可能的。姬周很喜欢智罃与士鲂这两个人。智罃在楚国九年为囚徒,一直顽强不屈,意志坚定,临回国前,在楚共王面前不卑不亢不失气节,又不为“黑历史”所困,不在乎人们怎么看,实实在在做人处世,兢兢业业为臣当差。士鲂是士燮的同母弟弟,深得祖辈真传,德才兼备。属晋国少有的人才。两人都没有参与内乱,属晋国少有的正直年轻才俊,是可以造就并依靠的力量。记得当年赵盾派刺杀晋灵公的赵穿来接晋成公继位,让人不爽,疑窦丛生,而栾书精心挑选智罃与士鲂为使前来,令人不得不敬服其处事能力。姬黑臀继位后,没有过上好日子,形同傀儡窝囊一生,晋厉公死于内乱,那么,前面等待我的又是什么呢?这也许是唯一的机会,不管前面的风多急、浪多汹,只能逆风而上,踏浪而行,使恩师“没有什么可以难倒”的预言成真!

姬周面见周简王、单顷公,行大礼辞别,在单襄公的灵位前,长跪不起,无语呜咽。然后,毅然决然随着智罃与士鲂出发。

出了王畿,就是晋国疆域的清源,一踏上梦牵魂绕的祖国热土,姬周不禁万千感受如波涛卷涌,瞬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倒了:遍野旌旗高飘,号角齐鸣,战马长啸,军列整齐。祖国用最隆重的仪式欢迎他!

正卿栾书率众卿拜见姬周,并请他登上准备好的高台,检阅军队,并发表“就职演说”。

姬周昂首起步,像一个饱经世故、久历沧桑者,一步一步从容拾级而上,实现从一个孩子到国君的跨越!他在高台上立定,极目祖国的天地,心驰神往。这个时刻,就是恩师说的重要时刻,不能出错!很快,他镇静下来,环视众卿,一字一句道:“我为国君,本非所愿,也许是天意。我一直寄居洛邑,且不指望还乡,更没有想过能成为国君。国君者,在国度至高无上也,国政命令必出自国君。如若只给我国君名义,而不听我号令,我做这个国君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回洛邑过我自由自在的日子。我不能坐拥空名,为成公、厉公之续,要行国君之实。行不行,听不听我的,只在今日,众卿一句话定夺!”

出乎意外,众人一怔。

最吃惊的是栾书,原以为他尽管聪明过人,但毕竟只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好拿捏的,方便自己长期把持朝政,不料刚开始,天算不如人算,事已至此,别无选择,只得俯首叩拜:“唯君是从!”

众卿纷纷跪拜附和:“这是下臣们的愿望,岂敢不唯命是听。”

“那好,请苍天为证,对天盟誓,寡人等着!”姬周毫不客气自称“寡人”。

事已至此,众卿率百官向天而誓:忠于国君,唯天可表!

姬周一颗心落下来,率众卿及军列进入国都,接受晋国人民的欢呼。

公元前573年2月初一,姬周在众卿、大臣们的拥戴中,走上朝堂,正式继国君之位,是为晋悼公。接着,姬周率群臣前往曲沃,朝拜武公庙,因为晋武公是现在晋国的开国者,这是必经程序,昔日成王也是如此。一一完成了所有继位事宜。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在动乱过后为国君,极大地考验着继位者的智慧与勇气,姬周知道朝野都在看着“新君继位三把火”如何烧。这就是恩师说的“重要的事”,不能错的!

第一件事,摆在面前的,就是要追究刺杀晋厉公的弑君之罪和擅杀卿大夫“三郤”之罪,给晋国人民一个交代。当年成公迫不得已“赦免”赵穿弑灵公,还不如一个史官董狐,把账记到赵盾身上,这造成他以后无休止地被动窝囊,形同傀儡。这次一定要处理下去,并因时制宜恰如其分。

晋悼公第一次临朝,百官云集,济济一堂,人们充满希望,同时也有一批人忐忑不安,更多的是对年仅十四岁的国君抱有好奇心,从未有过从政的经历经验,甚至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灵公、成公和厉公,都不是理想的国君,那么,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呢?奇怪的是,晋悼公没有迫不及待登坐其位,而是在群臣队列前来回徘徊几次,再从容就位。

姬晋悼公一坐定,铿锵言道:“自赵盾起,以卿族公族大夫取代公室公族大夫,确有不少才学兼优者,充实到朝堂,为国为民踔厉奋发,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百官屏息静候,姬周一口气点出七个名字,命到前面来。

朝堂中央,七个人表情各异,有的慌张、有的惊恐、有的茫然……

“从清源起,这七人坐无坐相、站无站相,两眼空空,衣冠不整,一副纨绔子弟模样,立即逐出朝堂,免去职位,下去自家封地,历练一段日子,其父必严加管教,待寡人考察再论!”晋悼公厉声道。

众臣欣欣然,暗暗叹服新国君出手不凡,洞察力惊人,只这么些天,就把人们瞧不起的庸才逮了个正着,以前他们碍于情面装糊涂,也管不了,大快人心啊!也知道,这只是“过门”,“正曲”怎么唱?

晋悼公环视一下百官:“好端端的厉公没了,'三郤’没了,胥童没了,国家乱得不成样子,晋国人民在看着我们、等着我们,得有个对天下人的交代!谁人下的手,诸位早就心知肚明,军尉无需审讯,立刻将其归案斩首!”

百官更加叹服,如果深究并审讯,将牵出许多内幕,背后的人难处理,剪不断理还乱,甚至弄得收不了场,酿成不测,这样快刀斩乱麻,糊涂一些最好。小小年纪,竟如老姜一般辣!只是程滑弑厉公、杀胥童和夷阳五杀“三郤”,都是奉命行事,尽管有点冤,但他俩的死,可以保护背后的人,也必须死,死得其所。新国君没有为“三郤”平反,也是英明之至。“三郤”虽无叛国叛君之罪,大难临头也没有反抗,束手受死,但过分跋扈嚣张,在晋国天怒人怨,也是必须除去的。所有这些,朝野很乐于接受。

第二件重要事项:组建新的卿内阁。原来八卿中,失了“三郤”和胥童,损失了一半,要增补,不少人在猜度谁能为卿,并很担心,因为新国君从爷爷起就一直生活在洛邑,对晋国的情况不熟悉,除郤至外,更没有与高层的大臣们有过实际接触,是否会所用非人。有的盼着自己能圆“卿梦”,这样好的机会实在不多。

未料,晋悼公成竹在胸,如数家珍般:“邲之战,魏锜助智首俘获楚公子榖臣及射杀楚将连尹襄老,使智罃得以换回幸免于难。鄢陵之战,魏锜射瞎楚国公子,大败楚军。安定晋国,魏锜之功大,其族竟无人显赫。士鲂,士会幼子,士燮胞弟。士会制法度以安晋,遗用至今;士燮亲躬国事使诸侯归附。彼父子之功岂能忘却?昔日,晋讨赤狄,秦人伐我,魏颗克敌于辅氏,'结草衔环’成为佳话,功在社稷,今秦尤惧,其子应当重用?众大夫以为如何?”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谁不敬服。的确,士氏、魏氏一文一武,于晋国功莫大焉,难有望其项背者,众望所归。

于是,晋悼公任命八卿:

中军将栾书;中军佐中行偃;上军将韩厥;上军佐智罃;下军将魏相(魏锜之子);下军佐范匄(士燮之子);新军将士鲂(士会幼子);新军佐令狐颉(魏颗之子)

前面四卿属保留职务,后面增补的,是曾经的晋襄公重用功臣之后的路线,无人异议。

卿内阁完善了,正卿栾书突然请立公族大夫。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事情。公族大夫是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虽是虚职,但背靠公室,“不怒自威”,极其显贵,常常代表晋国出使诸侯国,是卿之“候补”,人们往往高看一眼。晋献公时把公族斩杀殆尽,赵盾以卿大夫子弟充为公族大夫,极大地削弱了晋公室。群臣明白,这是正卿栾书给新国君出难题,考验他的能耐几何。

朝堂陷入寂静,都在等着新国君应对。

晋悼公暗暗一怔,此为“节外生枝”,瞬而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送上门来,是不能错过的。一改以前赵盾的做法,公族没有了,晋国是姬姓的江山,那就以姬姓充之,拒绝外姓染指。于是,微微一笑道:“荀家淳朴厚道、荀会端庄机敏、栾黡果敢刚烈、韩无忌沉着冷静。贵胄之后多骄纵,由淳朴宽厚的长者教育他们;由文雅机敏的智者引导他们;由果断忠烈勇者劝诫他们;由沉着冷静的贤者修正他们。以寡人之见,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足以依托!”

栾书一时哑口无言,这个方案无懈可击。公族大夫不宜多,而在精,荀家、荀会是荀息的后代,栾黡是自己的儿子,韩无忌是上军将韩厥的儿子。他们的祖先都是姬姓,和晋公室是一家,并且这四人朝野口碑很好。不得不倒地便拜:“主公英明,唯从之!”

晋悼公乘胜扩大战果,以祁奚果敢不鲁莽,命之担任中军尉;羊舌职机敏有礼节,命其佐祁奚;魏绛勇敢守纪,命之担任中军司马严恪军纪。此外,张老明智不奸诈,担任中军侯奄(侯奄:与司马并列的情报长官);铎谒寇恭敬自强,担任上军尉,籍偃敦厚恭顺,担任上军司马;程郑端庄正直,担乘马御。

其中,祁奚和羊舌职是纯正的晋公室远枝公族,其他人祖先皆为姬姓。晋公室自晋献公后,得到大力强化。

至此,晋国的卿内阁和重要的中层官员组建完成!

群臣齐呼:“君主英明,万民拥戴!”

没有任何股肱臂膀;没有任何权力基础;没有任何政治资本,甚至以前从未踏足晋国,悼公凭着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的”坚持与执着,不懈地努力与精心准备,对国内了如指掌,权谋烂熟于心,任命卿大夫、群臣信手拈来,无有不当。仅仅就位的第一天,就把百废待兴的晋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十四岁的晋悼公,显示出春秋时期所有国君都不具备的政治天赋,国君地位固如磐石。

至此,单襄公的所有预言,全部成为事实!

第三件大事,晋悼公不着急,在等着各条渠道情报的汇集,心中团团迷雾,一定要有清楚的答案,以便作出抉择。毫无疑问,晋国如此巨大的变故,是正卿栾书导演的杰作。当然,寡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前也多次托人来见寡人。

这个栾书很不简单,才能卓越,从谏如流,颇识大体,救郑、退楚、讨蔡、败秦,屡建奇功。但干起坏事来,口蜜腹剑,居心叵测,不择手段。曾经联合郤族挑唆晋景公制造“下宫之难”,使赵氏蒙受灭顶之灾,仅存一个孤儿赵武。他想如当年赵盾一样独霸朝纲,但晋厉公太过勤政,大力提拔近侍为大夫参政,甚至于率军亲征,把他架空,所以拉拢中行氏,命和中行氏一样出自荀族的程滑杀了厉公。“三郤”势力的急剧膨胀,更威胁到他的地位,原来的同盟者变成了敌对者。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使晋厉公遣宠臣杀了“三郤”?

情报齐了,一切清楚了,不由一惊,“三郤”的死,是栾书设的圈套,甚至寡人也在圈套中。

晋国俘虏了楚国公子茷,栾书暗中把他召来,以纵其回国为诱饵,条件是公子茷按照他的意思做出有关郤至的假证。公子茷急于回国,满口答应。他对晋厉公说:“郤至早就在出使楚国时,心归楚国,鄢陵之战,实为郤至秘密招来楚王的,劝我父亲(楚共王)前来决战。并许诺:'等晋国战败,我废州蒲奉姬周为晋侯,以臣侍楚国',战斗中如非郤至网开一面,我父王是难以逃脱的。”厉公听罢,惊出一身冷汗,将信将疑,尽管对“三郤”势力恨之入骨,但要说叛国废君,仅凭一句话,说明不了什么,便问一旁的栾书。栾书也一副惊讶状,瞬即含糊其辞道:“曾听说郤至派人故意延缓齐、鲁盟军赶来,却力劝您单独与楚、郑联军作战,当时没往心里去。这样吧,派郤至去洛邑面王献俘报捷,姬周就在那里,如郤至真的有叛国废君另立新君的行为,必能会去见姬周商量一番。您只要悄悄派人盯紧点,看确有其事否,一切都自然清楚了。”晋厉公依计行事,果然……于是下了除去“三郤”决心,并很快付之行动。

晋悼公细思极恐,在晋国历史上,以前还未曾出现过如此算计国君与卿大夫的人,他的才华用错了地方,为了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置国君和同僚于死地,此人不能再用,否则祸患无穷!但朝政刚刚稳定,要除去正卿,“牵一发动全身”,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人心难安,又有恩于寡人,决不能如当年晋惠公对里克大将军那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最少。想起了恩师单襄公的遗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时刻,不能出错,还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且一旦着手,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晋悼公浑身轻松下来,决定先把国内的社会与民生问题解决好,再找栾书“推心置腹”谈谈,将第三件大事化于无形。

半年后,晋国各种改革大见成效,国家面貌欣欣向荣。晋悼公感觉时机成熟了,“约见”栾书。

栾书按“约”进入朝宫,被侍者引到后院的一个亭阁。

他苍老了许多。新国君第一天早朝,他就极力控制自己,退朝后,沉重的失落感席卷全身。想不到没过几天,整个八卿都被架空了,竟不能领兵,军权收归国君,自己中军将元帅徒有虚名,不能拥兵自重。这个十四岁的娃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恐怕除开国唐叔虞外,历代国君远不可比。此时,能断定自己搞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已经不是秘密了。没有军权,什么也干不了,会受到什么处置,只能任凭宰割。左等右等,估摸一个时辰过去,偌大的庭院,一直空空如也只有他一个人。栾书明白了,睿智绝顶的国君是决不会傲慢待臣下的,是有意而为,是在“晾”他,用这种方式使他清醒,告诉他该怎么做!也罢,也好,全身而退,这个人生句号,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晋悼公笑容可掬出现了。

栾书忙迎上去行礼:“若国君不召,微臣也是要来见国君的。”

“是嘛,君臣想到一块,快哉!”晋悼公示意栾书坐下。

“启禀国君:微臣近日疾恙缠身,况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恳允告老!”

晋悼公惊讶状,盯着栾书看了看,叹口气:“也确实的,将军脸色憔悴,老年斑满满,是寡人粗心。想当年,晋景公在此曾同荀林父、士会深谈,两人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传为美谈,令人敬仰啊……令郎中谁可堪大任?”

“栾黡勉可。”

“寡人命栾黡为下军将!”晋悼公锤实栾书的“告老”,因为对儿子的任命,意味着父亲的退隐。

栾书对这个安排颇为满意:“谢国君厚爱!”

“寡人只为晋国,没有私情!”一语双关。

当年晋景公和士会同样说了这句话,可物是人非,当年的情景不再。

望着栾书离去的背影,晋悼公分明看到了他的“蹒跚”,那是没有精神支柱的支撑,失去权力重心的外化。这一页轻轻翻过去了!

谁可接替栾书为中军将?事关重大!栾书去了,按“长逝次补”的惯例,该中行偃接任,但他与栾书是盟友,又是弑君的“从犯”,不深究其过,已属宽容,当继续考验之。晋国是姬姓的江山,公族没有了,中军将元帅必须是离晋公室最近的姬族,必须经历过艰辛磨难,必须廉洁正直秉公为国,必须和睦同僚不好内斗,必须不恋权势能进能退。晋悼公把卿大夫们过了遍筛子,确定了满意的人选,至于越级提拔,这不是问题,晋文公就曾把先轸,从卿末位提拔为卿首位。一切想清楚了,晋悼公下令在清源进行大阅兵。

众卿暗暗吃惊,因为大阅兵的意义非同一般,曾经晋文公在被庐、晋襄公在夷地大阅兵,终其目的是组建卿内阁,可现在的班子组建才半年,只有颇具文才的魏相不幸染病而亡,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用不着这么大的动静,此为何来?到达清源,发现正卿栾书不见踪影,才明白其故。有人忐忑不安起来,尤其是中行偃,栾书没有了,自己何去何从?有不少大夫将军却兴奋异常,他们有机会了!

清源与周王畿接壤,触动了王室的神经,那个娃娃继位仅半年,就在王室的家门口阅兵,这无异于示威,可只得忍着,王室要靠晋国拱卫的。于是派出使者携带礼物前去“劳军”。晋悼公“笑纳”礼物,以“一笑了之”作为回贡。

阅兵结束,晋悼公任命新内阁:

中军将韩厥;中军佐中行偃;上军将智罃;上军佐范匄;下军将栾黡;下军佐士鲂;新军将令狐颉;新军佐赵武

韩厥属破格提拔,至此,自公元前615年出道为中军司马,历经四十二年正直为人为臣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由一个孤儿到正卿的跨越,并且他是晋武公爷爷“曲沃桓叔”的嫡亲后裔,没有谁敢有异议。智罃、范匄、士鲂、令狐颉皆有提级,栾黡、赵武属新增。晋悼公只解释了赵武是晋国功臣赵衰、赵盾之后,又以“和为贵”为人处世,严于律己,且具外交天才。栾黡“世袭”为卿无须解释,这是惯例,也使栾书的退隐,无形中变得很正常。

中行偃松了口气,知道晋悼公对栾书“冷处理”,也再不会追究自己,悬着的心放下了,可以心无旁骛当差。群臣呼“君主英明”时,他的呼声最高、最响亮!

从此,晋悼公的“四两拨千斤”,使栾书在朝野彻底消失,人们渐渐淡忘了他,以至好像晋国从来没有过这个人。

晋悼公自祖父时起,饱受离乡去国之苦,又深知自灵公以来,历代晋国国君无公族依傍,势单力薄,被卿族压得很苦。接着,他宣布废除晋献公以来“不蓄公子”的国策,至亲公族可以居于国内,不必迁居王室或诸侯国;鼓励公族从军理政建功立业,立足于己,取信于民;鼓励公族积财货、募私兵,以拱卫晋公室。提拔公族祁奚的儿子祁午接替其父,提拔晋献公弟弟的后人羊舌职的四个儿子,到朝中担任要职。长子羊舌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孔子评价极高;二子羊舌肸,字叔向,是晋国大学问家,与郑国子产、齐国晏婴、吴国季札齐名,都是驰誉诸侯国的贤臣栋才;三子羊舌鲋,字叔鱼;四子羊舌虎,是全晋国最美的帅男,时人称为“羊舌四族”,令人仰慕。公族的力量更加强盛。

晋悼公环望整齐的军列,这些士兵都是来自最底层的家庭,他们的背后是芸芸众生。又宣布:在全晋国降低赋税;免除劳作者遭克扣压榨而拖欠的财物,匡扶穷人救助灾民;各级官吏必须勤政廉洁,慎用民力,不得侵害农时;对以往被打压的贤良人才,一律起用从政;善待老人,凡七十岁以上老者,寡人亲自接见问候……

    晋悼公宣布完毕,阅兵场欢呼声冲天覆地。

随之,晋悼公对群臣,亲之以德;敬之以礼;用之以智;惩之以法,使群臣恭效臣节,皆股肱也。史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悼公缔造了晋国有史以来的“和谐社会”。

接下来,年轻的晋悼公确定“由小到大,先易后难”、中原一体化的策略,准备对外大展拳脚,循序渐进恢复晋国的霸权,信心满满,暗暗誓言要把晋国推向历史最巅峰。因为机会就在眼前!

自晋国不久前发生内乱,晋国的局势时刻牵动着各地诸侯的心。晋国大治,走向富强之路,使中原各国松了口气,纷纷欲靠拢强大的晋国,抱上这根粗腿,有利于在乱世混下去。

鲁国迫不及待率先行动,因与齐国相邻,饱受齐国欺压。曾经在晋国郤克时代,鲁国就借助晋国力量,并联合卫国,共同打败齐国,出了口恶气。这时季孙行父为相国近三十年,感觉自己身体每况愈下,要为祖国做好最后一件大事,压下政治生涯最后一注,劝说并陪同鲁成公造访晋国。

晋悼公率八卿见鲁成公,快步奔上前,忙不迭拱手以礼相迎:“兄长驾到,恕有失远迎!”

“如何敢当?”闻得谦逊之言,又被其少年仪表罕见所惊倒,鲁成公一颤。

“不是吗?兄长我六岁,即使早出生一日,也是兄长呀!”

“虚度,虚度而已。”

“不仅是兄长,还是前辈、师长!”晋悼公一脸肃然。

鲁成公茫然状:“这…从何说起?”

“兄长为国君已有十八载,小弟不到一年,要向兄长请学治国之道。”

“惭愧、惭愧!”

季孙行父乘机插上:“彼此,彼此啊!”

两个国君相视而笑,整个朝堂笑声荡漾。

晋悼公热情招待鲁国君臣一行,其礼仪隆重无以复加。又与鲁成公同游山水园林,自始至终笑容满面,一路总是齐肩而行,谦恭有礼。

鲁成公感动得稀里哗啦。季孙行父明白了:昔日单襄公为什么只收晋悼公为徒,他的预言为什么能成真。两人不约而同强烈感受到,晋国是真心待鲁国,可以并且值得依靠。

回国后的一日,鲁成公和季孙行父商议,鲁国国小力弱,一定要和晋国结盟,有外敌侵扰时,能够得到援助。尽管晋国接待很周到、很客气,但结盟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外交上的头等大事,不知能否接受,采取什么方法或途径能做到?忽闻报晋国上军佐范匄奉国君之命,回访鲁国。“快请!快请!”两人感动之下几乎同时呼道。

范匄知道了鲁国的意图,大喜过望,代表晋国欣然接受。言道两国想到一块了,出发前,晋悼公交代过,两国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国,血脉相通,原本就是一家,谁跟谁呀;鲁国还是周礼之乡,仰慕久矣。并邀鲁国派人去晋国履行结盟手续。鲁成公和季孙行父心花怒放!

范匄刚走,杞桓公又至。杞国自夏朝就有,周初又封为最高的公爵,他是大禹的直系后裔,牌子硬得很。到了“无义战”的时代,因国域小对王室贡献小,被降为伯爵,在外交事务中,夹着尾巴做人。杞桓公听说鲁国访问过晋国,特地赶来了解情况,以决定本国的外交方向。一听完鲁成公和季孙行父讲述,沉默片刻,缓缓道:“我有小女十四岁,美貌国度无双,至今未许配于人……”

“我即将起程去晋国,若您有意,愿为媒人,嫁与晋悼公,如何?”一生谨慎的季孙行父迫不及待。

杞桓公一脸疑问:“泱泱偌大晋国,能看上杞国弹丸小国吗?”

“放心吧,等着做您的岳父大人!”

“大恩不言谢!”杞桓公喜气洋洋,礼别而去。

鲁成公望着远去的背影:“相国怎么就肯定晋悼公一定会允诺?”

“一个是闻名天下的帅男,一个是倾国倾城的美女,非常般配,年龄相当。”

“可是……”

“可是晋悼公对大国、强国的君侯之女,必不感兴趣。”看着疑惑中的鲁成公:“晋悼公必定要成为天下霸主,那么……”

鲁成公懂了,连连点头。

季孙行父代表鲁国与晋国完成结盟程序之后,向晋悼公提媒。果然,晋悼公喜形于色:“高攀!高攀了!”见众人不解:“杞国比晋国早立国近千年,那时晋国还没影子呢。周朝开始,杞国就是公爵,比晋国的侯爵地位还高。难道不是高攀吗?”

杞桓公大喜过望,也感动不已,把女儿热热闹闹嫁过来。

滕、曹、邾、薛、莒、小邾等小国听说后,纷纷派重臣携重礼造访晋国。

晋悼公隆重接待,并宣布:中原一体化,各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他仅用礼遇鲁国、娶杞桓公之女,影响一大片,一呼百应,把众多小国团结在周围,成为晋国的盟国。

恰在此时,楚国发兵攻打宋国,占据了彭城,宋求救于晋。

晋悼公召开军事会议。韩厥一语定乾坤:“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悼公下达出师令,掷地有声:“兵发彭城!”条件成熟了,晋悼公毫不犹豫吹向了复霸的号角,重演昔日晋文公与楚成王争霸的一幕。

次年一开春,晋悼公率九国联军攻克彭城,楚军溃退。首战大捷,南风不竞,稳定了中原局势。

在大好形势下,晋悼公照会各诸侯国会盟。体恤吴国路途遥远,命公族大夫荀会,代表晋国在淮河区域,迎候吴使结盟。同年6月,在晋、卫的边境鸡泽修筑高台,举行结盟。晋、齐、宋、郑、鲁、卫、莒、邾、单、陈十国,表示荣辱与共,并歃血为盟。晋国取得霸主地位,成就比以前历次会盟更辉煌!鸡泽这个地方因此名震中原,修筑的高台,历经两千余年,至今犹存,人们唤作“晋侯盟台”。

周王室听闻晋国主持会盟,并且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高兴坏了,预备了重礼,准备出席会盟,确认晋国的霸主地位,就像当年确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一样。可左等右等,使者不至,甚至没有收到只言片语。

会盟开始,各国代表惊讶地发现,不见周王室使臣,如何接受天子册封?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可只见晋悼公挥洒自如地主持着一切,全然不在意这个名分,竟当没这回事。

晋悼公几次率联军经过周王畿,明明周王室的使臣就在前面守候,晋悼公像没有看见似地一晃而过。再一次在刑丘会盟时,晋悼公突然宣布:取消诸侯国对周王室的朝贡义务,改为向晋国朝贡,并确立朝聘之礼。

面对如此大、如此凌厉的操作,诸侯国终于明白过来,晋悼公在洛邑生活十四年,看透了王室的无能,这是要架空王室,使其徒有虚名,连装都不装,他要切断王室的经济来源和与诸侯国的关系,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原之“王”,实际代行周天子行使权力。此时,晋国“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没有谁有意见,有意见也不敢表露出来。史称“华夏尽附”。

晋悼公先后到达杞国、宋国、鲁国,杞孝公、宋平公、鲁襄公心领神会,一个个向晋悼公施以天子之礼,奏天子之乐。晋悼公的人生达到巅峰。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前588年的一天,在位十五年的晋悼公染病,开始病势并不严重,但很快恶化。一病不起,以致一去不归,年仅29岁!宛如一颗闪耀的流星,划破春秋时期的历史长空,把晋国推向历史巅峰后,匆匆走完了他轰轰烈烈却短促的一生。

时人评价晋悼公:论谋,不减于晋文公重耳;论智,不屈于郑庄公寤生;论略,不低于齐桓公小白;论才,不逊于楚庄王熊旅;论仁,不亚于宋襄公兹父;论势,不弱于秦穆公任好。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