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雄关漫道111 2024-04-25 发布于山东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1993年,一本《废都》捧红了贾平凹,使他摇身一变成为文坛上的新星。然而随着成名浪潮带来的,并非荣耀而是质疑。

小说中大胆又赤裸的性描写,成为长达十六年禁书的理由,直到2009年删除许多描写后,才得以正式出版,与作者早年的《浮躁》《秦腔》组成了贾平凹的三部曲。

《废都》引起的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而它背后的创作过程也是异常崎岖的,在这本书的创作后记里,贾平凹这样写道:

“这些年里,灾难接踵而至,先是我患乙肝不愈,度过了变相牢狱的一年多医院生活,……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父亲得癌症又亡故……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我;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

几十年奋斗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了肉体上精神上都有病毒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姓名,而名字又常常被别人叫着写着骂着。”

贾平凹的这段话的背后显然充斥着焦虑痛苦不幸,都说作家的灵感来自于生活体验,随之再联想到《废都》书中的内容就容易理解得多。

书中主人公庄之蝶的身份是文化名人,恰如贾平凹一样,庄之蝶在书中经历的打官司,人情社交上的一系列事件问题,也许就是贾平凹实际生活中一部分的再现。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废都》作为作者早期的作品,一定是有些不成熟的。

它的优缺点就像一座山的山顶与沟壑,山顶的立意和主题都较为深刻,可沟壑里的遣词造句就不那么高明了,甚至可以说是不美的,粗糙的。细说一点就是人物刻画不是那么的立体,语言描写对审美体验来说不好。

若说《废都》整体读下来的感觉似山脉有起伏,那么贾平凹的新书《暂座》就是一条潺潺流淌的河。

其实《暂座》读完有几个月了,读书笔记也做了些,可总感觉没有到写它的时候,大概写作也讲究缘分和时机吧。正巧是这几日读了张爱玲的《十八春》,写书评时起了未完成的《暂座》。

整体来看,《暂座》比起《废都》来说并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废都》里的感情更直白,赤裸和激烈了一些,而《暂座》就是很温吞似的,整本书的语言也好人物对话也好,都写得很恰到好处,而且叙事语言更细腻化了。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细腻到书中两个人的对话是非常连贯的,口语化的内容异常的多,把琐碎生活的细节写得极为真实。

用派别来论的话,《废都》的主体是男人,女人不过是描述男人的副本,而《暂座》的主角却由十一位女性构成。暂座茶馆的老板娘海若,以及她的朋友们,陆亦可,希立水,伊娃,严念初……而作为男性的出现不过只有一个作家奕光。

并且,这个男性描写在《暂座》中就像是一个影子,偶尔出现一下,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串联起全书的某些情节。并非书里的中心角色。

这就完全和《废都》不同,《废都》的男主角庄之蝶文采斐然左右逢源,惹得桃花债无数。书中除了他妻子牛月清,还有一干女人都对他痴迷不渝,这些女人又以美貌如花的唐婉儿为主,甚至凌辱至死的那一刻死死坚守与庄之蝶的情恋关系。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而《暂座》里的奕光,虽然也深受书中女性的偏爱,但作者根本就没有对他施以过多笔墨,在小说中,奕光与另一个俄罗斯女性伊娃相似,就像一个见证故事开头与落幕的不完全局内人。

说“不完全”这三个字,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是有参与进去的,比如奕光与海若及一干女性在茶馆的结缘,比如伊娃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贞操。这两人在小说里始终是带着层朦胧面纱存在的。

纵观《暂座》整体来看,它其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写人,写城,写物,写复杂的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存在的复杂人性和社会关系。

写人是小说叙述的重中之重。

在正文里,真正描述的第一位女性是伊娃,从俄罗斯圣彼得堡而来,来到西京这座曾经求学的城市。小说第一章就自她的视野中展开的,于是我们顺着她的眼睛看到了西京这座城:现代的高楼,马路上的车流,满大街扑面而来的事物更迭,这样的西京,伊娃自然是不认识的,她的记忆中还停留在五年以前,而对于城市来说,五年的时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伊娃想要寻旧,自然就要找过去认识的人,于是《暂座》茶馆里的主人公就出现了。这些人又分为两层阶级:一个是以海若为代表的中上层社会,一个是以幸起为代表的下层社会女性。

先说海若,海若是茶馆的老板,感情不顺中年离异,儿子在国外念书,个性上精明能干极其要强,人情交往上大方得体,乐于解决别人的生活苦难,对自己的苦难与命运却难以把握。

在小说里,她总是积极热心地帮其他姐妹解决困难:夏自花生了病娘和孩子没人照顾,海若就将他们接到茶馆里;严念初在背后向应丽后”使刀子”,两人不再往来后海若开言挽救;更得知冯迎在国外飞机坠毁,她立刻抛下一切去处理好友的后事……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海若的个性上是要强的,甚至可以说是逞强的,这种人前从不示弱的性格倒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一对应

王熙凤虽然没有海若这种同情心,但她绝对是要在贾府里强拔得头筹的,因此从不主动示弱,这种个性自然是有缺陷的,人前风光无限人后自苦无人知,王熙凤积劳成疾的那一刻,不知想没想过是她的个性决定了命运。

对比王熙凤,《暂座》中海若的结局也是这样,左帮这个姊妹右帮那个朋友,手机电话总不停,而奔来赴去的最后,自己出事茶庄炸毁,身边却无一个可用之人。其实这样的结局早有预兆——

小说里有一个章节写海若觉得烦闷,独自一人在茶馆的二楼喝闷酒,一瓶喝了一瓶倒在罗汉床上发呆,可喝酒也无法解决心中莫名而来的抑郁,于是她拿起如“救民稻草般的手机”拨给了谁呢?居然不是她的那群姐妹,而是书中唯一的男性奕光。

在这里,海若的孤独可见一斑,而这种孤独之下其实是一种软弱,这种软弱她轻易不给外人知道,即使是给外人知道了,旁人又有谁有这个精力去消解你的忧虑呢?自然,海若将电话打给奕光后也没能缓解这种情绪,唯有进行自我压制了。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海若作为小说中上层社会阶级的女性,尚且度过得如此艰难,其他女性自各有各的烦恼忧虑。比如身世坎坷的陆亦可,她出生后一岁多母亲就因病去世,父亲也在中年去世了,失去双亲的她漂泊到西京定居,创建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对陆以可来说,她的前半生活得很累,这种累不是于旁人而言因为身上背负太多而累,而是身后一无所有的那种空虚和焦灼,她一路都在拼命的向前看,因为回首后路,没有企盼或归途。

与陆以可不同的是严念初,陆以可不顾一切地往上走,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与奋进,可严念初靠的却是自己的美貌,与岁数大的人结婚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升级自己的社会地位,乃至骗婚离婚将自己的孩子拱手让人,这些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钱财,严念初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完全功利性的。

在严念初这类人群的眼里,别人的眼光不算什么,自己获得了什么样的物质生活体验才最重要,这种人是文学作品里最常写的女性,所谓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不顾道德,类比亦舒小说里的喜宝,是完全沦为金钱奴隶的一群人。

说到严念初,就不得不提到小说的另一种下层女性幸起,幸起简直就是严念初的镜像版本——只不过更年轻。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幸起在遇到有钱的香港老头时已然结了婚,丈夫是一名普通的职工,当她看到香港老头的财富时,便不顾一切地抛弃了自己的婚姻,转而开始了婚外情,乃至闹得不可开交后离婚。可惜,离婚之后她也没有搭上香港的这条船,因为老头原来早有妻室。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幸起找到好友希立水,希望希立水陪她去一趟香港,准备约老头出来酒店一夜之后取下精子,然后去医院做试管,用孩子要挟老头给她一笔钱。小说中希立水听到她的哭诉后吓了一大跳,她自然没想到幸起已然误入歧途这么久,她当然不是“小瞧”了眼前人,而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

在小说里希立水没去成香港,自然也无法实现她一系列野心勃勃的计划,可假设她成功了,那不就是严念初的第二个版本吗?而整个社会里,又有多少个类似希立水的人,物质丰富而又匮乏的社会夹缝里,冒险用自己的青春赌上一盘渺茫的棋?

贾平凹为什么写严念初这样的人?因为在这座茶馆里汇聚的就是当代女性的问题与困惑,既有海若的好强又孤独,就有陆亦可的漂泊和奋进,也有严念初和幸起的贪婪与可怜。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小说里还有两个女性值得谈一谈,略带男性特征的司一楠和徐栖,这两位作者在小说中指明了是“女同性恋”,同性恋这一话题国外小说写得多,国内是凤毛麟角,而贾平凹也并不是着重描写她们的关系,而是在《暂座》里顺带将这类女性的困惑提了出来。

作为同性恋自然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恋爱的,司一楠和徐栖也是这样,她们在人群中假装是好友,只有到房子内才敢将自己的性取向表示出来,她们的一切恋爱关系都是偷偷摸摸的。然是如此,也被小说里其他人瞧了个一清二楚,看待她们的眼光便是另类的。

再让我们将眼光回到伊娃身上去,伊娃是一个旁观者,几乎整部书都是以她的视角来解读的,在书中她前期跟海若的关系最亲密,后期则与幸起心心相惜,关系好的如同姊妹,在小说的最后一个章节,在茶馆爆炸人皇马乱之后,还悄悄带着辛起去了自己的家乡。

读《暂坐》有感:除了男人与性,贾平凹还会写什么?

我猜想贾平凹这样写,是有些缘故的,他有意无意将伊娃归于幸起这一类别来,是因为伊娃的生活与辛起是类似的。

虽然整本书都没讲述她的故事,可她孤身一人从遥远的圣彼得堡来到西京,一定不是想念海若暂座茶馆那么简单。想必她在圣彼得堡的生活并不如意乃至是艰难的,可她远跨千山万水来到西京,却没有找到什么,反而在羿光书房里失去了自己的贞操,这种不幸的刻画也从另一面指向伊娃的某些生活困局。

小说结尾自然也是伊娃的视角:“在抽搐中,伊娃醒来,屋子里空空荡荡,窗外有烟囱正在冒烟,烟升到高空中成了云,正飞过一架飞机。”

说实在的,我并不觉得这句话的结尾是恰如其分的,最后一句话将整个故事指向了伊娃的一个梦,可这样的架构安排着实没必要,反而显的这类小说不伦不类。

虽结局并不精妙,可整个故事贾平凹是下了功夫去写的,《暂座》后记里贾平凹说到这本二十一万字的小说他写了整整两年,前后写了四遍,可见虽然小说字数并不多,但最后的版本是精简过后再精简的。

语言的遣词造句肯定比《废都》精致些了,但小说语言往往没有他散文写的自然和美,总是差强人意的。可贾平凹这一次是对写作主题进行深化了,以前爱写男性,即使写女性也要围着男性转圈,可在《暂座》里,他对研究女性现代生活体验是下了笔墨的。

正如他在后记里写,这些女性都在”社会关系里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有吃喝琐事的生活欲望,有生老病死的喜怒哀乐,有对生活的疑窦重重……

这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写,也是对未来生存的追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