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看台 | 吴春红:樟林古港...

 海陆物语 2024-04-25 发布于广东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游记

樟林古港



  吴春红

客厅挂着两幅国画,一幅竹,一幅兰。画是一组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这组画,来自澄海,是杨先生的壁老师所赠。自去年暑假,杨先生到韩师培训一趟回来,“澄海”一词便成了他与我日常交流的常用词。我闲暇之时,也关注着澄海几位师友的字、画、印章,以及他们的生活中,对澄海,便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澄海有狮头鹅。从诗词字画里衍生开来的文化内涵,从花草茗茶间流露的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对那个地方、那些人心生向往之情。我对杨先生说:“找个时间,我陪你一起去寻访师友。”

没想到,我的设想还未成行,就先有了一次走近澄海的机会。五月天,我们踏着瓜果的香,带着欣喜来到澄海。赏风景,品美食,看人文。或许,我与澄海终是有缘的。
从一处“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湾,成长为一座城,澄海是真正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澄海置县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此名取“澄靖海氛”之意。彼时,这一带百姓受海盗抢掠,不胜其扰,此名有安定人心之用意。明末清初,澄海县建有粤东第一大港——樟林港,曾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航港口之一。一艘艘红头船,从这里出发,与国外进行贸易,也把一批批潮汕人送往南洋谋生。
樟林港在清代曾经历一百多年的全盛时期,建有“八街六社”。但兴衰荣枯是事物之必然,如今,樟林港的繁盛早已看不到,唯有古港河流水依旧。那些曾经的繁华与热闹,一如水上倒映的浮云,只瞬息之间,千变万化。
走进古港村落时,正是日中时分。
一走进幽深安静的小巷,突有清凉之感。巷子两边是清一色的老旧瓦屋,灰黑色的瓦片上,有瓦松朵朵,开得正艳。高大的门楣,用麻石做成,上书“平安竹”或“富贵春”。旧瓦,木门,剥落着青苔痕迹的灰黑色墙体,无不透着时光的印记。
巷子中间是秦牧故居,这本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哪知来得不是时候,故居的木门紧紧掩着,透不出一丝里面的光景。门墙边上的彩绘已经斑驳,正想问这故居建于何时,看门口有一石刻碑,上面有简单介绍:故居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面积308平方米,为潮俗“四点金”建筑。
有朋友在前方招呼“快来!”走进南盛里,感觉像误入。空旷寂静的屋舍,宽阔的水泥町,可见这里一时之繁华。三间气势恢宏的房屋连在一排,中间祠堂,墙上书“蓝氏通祖祠”,两边各有一间一样高大的房屋,上书“大夫第”。房屋彩瓦飞檐,屋脊上有精巧的嵌瓷泥塑,凤凰、牡丹、戏曲中的人物……墙体发黄,上有各种壁雕石刻,木门扇上有雕花。每一处细节之处,皆有精巧的彩绘。难得的是,经历百年沧桑,许多镏金彩绘依然色彩鲜艳如新。这排房屋正对有一面围墙,墙下野草疯长,与边上的一棵凤凰树长得一样青翠。
我穿过水泥町,准备从另一扇门出去。跨出门槛,看见古旧的房屋前,一支瘦长的竹杆支起,有彩色的衣衫飘飞。去过一些古村落,大多是无人居住的,破败安静得不带一丝鲜活之气。没想到,在这座沧桑的老宅里,看到了烟火。这样的烟火气息,为这座老宅更添了一份风华。我在凤凰树下站着,仰头看一处彩绘。前面屋里有人探出头来,看我一眼,微微一笑。这淡笑,一如澄澈的晴空般明媚,却莫名地安静。我回以微微一笑。
穿过巷子尽头一扇裸露着砖石,破败的门,站在了古港河边。古港河水清澈透亮,有蓝天白云在水底游走,边上栏杆整洁,翠竹成排。修缮一新的古港河,与河边的古村落,看似并不协调,却同有一种安静祥和之感。南盛里有“五巷三埕一池”,南向的四条巷子各对应古港的一个码头。船只可以直接抵达这里,进行货物的装载。每一条巷子门边都有一块石刻碑,写着巷名,并有简单介绍。我在“鱼行巷”的前,脑海中掠过一个个热闹的场面。晨曦微露,一条条鱼船在这里停靠,各色鲜活的鱼在这里装筐,被挑着走向各个方向。有人欢笑,有人吆喝,有人急行……那场面,自是喧闹异常。
曾经繁盛一时的航运,带动了这一带人的致富,他们斥巨资建造房子,造福子孙。或是从不曾想过百年后的今日是什么样吧?一如我们不知百年时光,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改变。
时间匆忙,我们并没有走完樟林古港。留一些遗憾又何妨?我想,我还会再到澄海,下一次,也许就不是此时的心情和感悟了。

>>吴春红作品合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