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活血通络”临证心悟

 华煌中医 2024-04-25 发布于福建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并可伴有四肢冷凉、皮肤蚁行感,晚期患者肢体肌肉可发生萎缩,导致功能废用
此证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血痹”“痿证”“厥证”等病证。
发病机理与消渴病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俱虚,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气血不能濡养四肢,阳气不能布达四末,以及久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有关。

具体治法有哪些

络脉痹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病变。其发病基础包括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甚至阴阳俱虚等。
其中:
气虚血瘀者,治当益气活血、通阳开痹,可用补阳还五汤等方化裁;
阳虚血瘀者,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开痹,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加减;
阴虚血瘀者,治当滋阴和营、活血开痹,可用归芍地黄汤、杞菊地黄汤、补肝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化裁;
气阴两虚者,治当益气养阴、活血开痹,可用生脉散、至阴稀莶汤、顾步汤等方化裁;
阴阳俱虚血瘀者,治当滋阴助阳、活血开痹,可用地黄饮子、虎潜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化裁。
活血通络是其基本治法,临床上常可随方加用水蛭、土鳖虫、地龙、炮山甲、蝉蜕、僵蚕等虫类搜剔药物和藤类舒筋通络药物。
肢体冷凉、疼痛甚者,也可配合中药制川乌12g,制草鸟12g, 细辛9g,白芷9g, 追地风30g,透骨草30g,苏木30g,红花15g, 水煎,适当温度下外洗。
皮肤甲错、干燥者,更可加芒硝15g,同煎外洗,有润燥功用。
如更兼气郁,可用四逆散方化裁;
如兼湿热下注,可用四妙散化裁;
肢体沉重、痰湿阻滞者,可用二陈汤化裁;
肢体抽掣疼痛,或伸屈不利,可用祝谌予教授四藤一仙汤(络石藤、忍冬藤、鸡血藤、钩藤、威灵仙等),重用藤类药物舒筋活络;
♦腰胖酸痛,下肢无力,可用品仁和教授脊瓜汤(狗脊、木瓜等)加味,兼补肝肾,强筋壮骨,更兼风、寒、湿三气杂至者,可用三痹汤、独活寄生汤加减。

提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络脉瘀结,气阴两虚血瘀者,治当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所以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虫类药搜风通络、藤类药舒筋活络,可提高疗效。

验案一则

梁某,男,71岁,住北京市甘家口。
1996年11月13日初诊:
主诉:口渴10余年,伴双下肢体麻木、疼痛、冷凉1年。
病史:
患者发现糖尿病10余年,有心肌梗死、心肌室壁瘤心脏手术史。
长期服用磺脲和双胍类降糖药,近期已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一般。
近期出现双下肢体麻木、疼痛,不能步履,生活不能自理。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嘱服胰激酞原酶片,治疗无效。求中医诊治。
刻下:咽干不欲多饮,头晕目花,有时心悸胸闷,疲乏无力,肢体麻木、疼痛、冷凉,夜间痛甚,伴四末冷凉,大便偏干。患者持杖艰于步行,痛苦异常。
诊查: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爪甲枯萎。
舌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象沉细略弦。
辨证治法: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络脉痹阻。治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瘀开痹。
处方:

生黄芪30g,沙参15g,玄参25g

白芍25g,赤芍25g,当归30g

丹参15g,葛根25g,狗脊15g

木瓜15g,仙灵脾15g,桂枝6g

黄连6g,金银花15g,桃仁12g

红花9g,鬼箭羽15g

配合尊仁活络散每次6g
每日2次(冲服)
1996年12 月12日二诊:
服药后大便通畅,肢体麻痛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良好,可持杖散步。效不更方30剂。

1997年1月12日三诊:
诸症均减,体力与精神状态良好,已不须拐杖可自行散步。继续守方,30剂。

1997 年2月10日四诊:
病情平稳,复查血糖化验正常。基本无异常症状,精神体力均佳,视力改善。

坚持服用汤药半年余,病情持续稳定。多次化验血糖,控制良好,2年后随访,肢体麻木疼痛未进展。

按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消渴病日久,失治误治,热伤气阴,或阴损及阳,久病入络,络脉瘀结所致。


本例患者辨证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络脉痹阻,所以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瘀开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该方生黄芪需重用,一般用30 ~ 60g,最大可用至120g


加沙参、玄参者,兼以养阴,配大剂量赤白芍、当归,既可养血活血、柔筋缓急止痛,又可通便。

丹参、葛根为祝老所谓活血对药,狗脊、木瓜是吕仁和教授脊瓜汤之核心配伍。


仙灵脾、桂枝温经以活血,黄连、金银花清热以坚阴。

其他如桃仁、红花、鬼箭羽、地龙等辈,总为活血化瘀、通络开痹之意。

应用虫类药可搜风通络,三七粉可活血止痛,提高疗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临证心悟》p1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