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谈近代印坛集大成与创新者钱君匋

 海涛书屋 2024-04-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33

图片

散谈近代印坛集大成与创新者钱君匋

前些天去海上印社参加《海上风华——钱君匋与吴颐人、陈茗屋、陆康、徐正濂、舒文扬、裘国强、陈辉师生艺术展》开幕式,这次展览展出了钱君匋先生及钱门诸弟子的书、画、印精品一百余件,佳作满堂,令观者大饱眼福,尤其是大量印章原石的陈列展出,更令观者对参展印人印艺有更深刻和直接的认识。

图片

海上风华——钱君匋师生展开幕式

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人,近当代艺术大家。字豫堂,别署午斋、敬堂、冰壶生,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海月庵、丛翠堂、思源堂等。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诗书画印皆精绝,被誉为“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当代印家林乾良在《西泠群星》一书中称“钱老有八绝: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诗文、音乐、鉴赏、收藏是也。”亦不为过。

图片

钱君匋刻印像

在我看来,钱君匋的印风深受晚清四大家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影响,其在先秦古玺及秦汉印方面也下过极深功夫,加之精通书法、绘画、装饰诸艺,使其融会贯通,构成钱氏自己深植传统,融雄健朴茂和劲爽清遒于一身的印风特征。

图片

钱君匋篆书

钱先生的取法渊源从其为自己斋室起名“无倦苦斋”可见一斑——赵之谦号“无闷”,黄士陵号“倦叟”,吴昌硕号“苦铁”。在钱先生的一生中,搜罗以上三家印章原石尤勤,终得三家印作均在百方以上,期间虽历经磨难,但这种收集和珍赏却对其学识养成和印艺成就大有裨益。

图片

图片

钱君匋所刻边款谈藏印历程

钱先生称,之所以命其室为“无倦苦斋”,是取意“致力学问,坚持做到无倦苦”之意(下图“无倦苦斋”印之边款文字亦有说明其取此斋号之别意,可为补证)。我以为其中最重要是效法先贤,向三位晚清印坛大家致敬之意。

图片

钱君匋刻“无倦苦斋”印及边款

从钱先生的大量作品中,亦可清晰看出其印风构成成因。以下略举几例。

比如钱先生的朱文印 “寄语冰霜定不负君约”、 “宝石浮图”和白文印“抱华精舍”, 篆法有吉金之意,线条简洁凝练,骨力清奇,用刀劲健爽利,干净利落,可看出其取法黄士陵印风之意。

图片

钱君匋刻“寄语冰霜定不负君约”朱文印

图片

钱君匋刻“宝石浮图”朱文印

图片

钱君匋刻“抱华精舍”白文印

当我们品赏钱君匋印谱时,可以看到不少朱文印的印风是取法晚清吴(吴熙载)、赵(赵之谦)的,并能融通于两者之间,既流转多姿雍容秀丽,又劲健清爽。比如 “我欲因之梦吴越”、“江山如此多娇”朱文印等都可以见到这两位清代篆刻大家的影子。 

图片

 钱君匋刻“我欲因之梦吴越”朱文印

图片

吴让之作品

图片

赵之谦作品

图片

钱君匋作品

在我看来,在以上诸家中,钱先生得力赵之谦尤多,比如朱文印“ 一事能狂便少年”,白文印的“忘我庐”等均能看出赵之谦印风对其的影响(白文印和赵之谦殊途同归,均取径汉铸印)。

图片

钱君匋刻“一事能狂便少年”朱文印

图片

△钱君匋刻“忘我庐”白文印

此外,钱氏还浸淫秦汉及先秦古玺印很深,比如类似“弄潮”之类的印作,钱先生有一方“午斋钱塘之玺”印即是仿战国名印 “日庚车马之玺”的作品,刻得形神俱佳,在钱先生的不少印作边款中,也能常见“仿汉”之类的字眼。

图片

钱君匋刻“弄潮”白文印

图片

钱君匋仿战国“日庚都萃车马”所刻“午斋钱塘之玺”印

值得一提的是,钱先生所取法的晚清诸大家均是“以书入印,印从书出”印学理念的坚实践行者,钱君匋也是该理念的拥趸。钱先生认为,“篆刻源于书法。刻印要工夫在印外,这个印外,主要是在书法上。”“印章为篆法、章法、刀法三要素所组成,但篆刻为体现书法之艺术,当以此为最也。”为了强调笔意,钱先生甚至在细朱文印的笔画末端取尖势并大量应用(这点石安创作朱文印时也往往受此影响)。

在我看来,钱君匋先生天分既高,又长袖善舞,诸艺皆精。于篆刻方面,转益多师,且明清诸家原印收藏甚丰,心摩手追,遂得先贤精髓。我观钱氏篆印,既是集大成者,又是勇于创新者,因为如此,倒很难用某个印风或者流派来定义其成就。

图片

赵之谦“何传诛印”

若要有个比较的话,我以为诸家中,钱先生受赵之谦的影响最深,无论天分、成就或印艺探索方面,两者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篆刻创作和印学思想方面,赵之谦都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比如赵之谦强调篆印须“有笔尤有墨”,倡导“印外求印”的印学理念,印章创作时的篆法、章法和刀法表现,以及边款的多方取材和尝试等等。

图片

赵之谦作品

图片

钱君匋作品

图片

钱君匋与赵之谦作品对照图

篆刻实践方面,钱君匋先生几乎照着赵之谦所走过的路又不厌其烦地走了一遍,并意图在其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找到可以引领时代的新路来。

钱君匋自述其“最爱缶庐能冶古,更尊无闷得清遒”,其中“清遒”可视为钱先生印风的重要特征。

此外,钱先生在篆刻边款刻制方面堪称一绝(又有赵之谦的影子),也是印史上第一个把边款作为和印面重要性相提并论并做了大量论述和刻制实践的篆刻大家。

图片

“有精美边款的印,才算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边款有如我国绘画上的题跋,能补充印面内容不足,也能婉曲地诗意地阐发印面的情趣,使人浮想联翩。”

“刻印只求刻好印面为能事,那是片面的。印刻好后必须同时刻上边款,和书法、绘画的署名一样。边款是一方印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刻边款,犹如一个人没有手脚,那还成一个人吗?所以边款是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能少了它。”

图片

“边款和印面一起组成了一方印章,是不可分享的孪生兄弟。”

“印面狭小,文字以少为宜,未尽之意,可借边款道之。”所以我们常见钱先生长跋边款,有的堪称短篇小说。

图片

江南钱大印

有心者可以去研读更多钱君匋先生的印论,有更多关于印章边款刻制的观点和方法论述,这里不一一展开。至于边款刻制的实践方面,钱先生边款诸体皆备,象魏碑(取意《始平公碑》的阳刻边款不禁令人想起赵之谦)、汉简、狂草等书体在边款上都有大量精品佳作,上海书店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钱君匋印跋书法选》,里面有大量放大版的边款作品,值得一观。

图片

《钱君匋印跋书法选》

简单提一下钱君匋先生的学印经历:钱君匋就读于上海艺术师范学院时(1923年16岁)受同学影响开始学篆印,听从此前学艺之师、海宁画家孙增禄、徐容两位先生建议,从吴昌硕学起,并在学校国画老师吕凤子的建议下,买了一本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的《吴昌硕印谱》着手学篆刻,一年多后觉得没啥收获,改学赵之谦,但同样进展不大(所谓进展不大或无甚收获当为自谦之辞。按钱先生说法,只得形似,未能神似),后忆起此前(1924年)由吕凤子推荐同去拜会吴昌硕时缶翁建议其学秦汉印的往事,于是正本清源,转而潜心攻习秦汉印,开始打下坚实的篆印基础,几年后始有所成,后又重习赵之谦并得其精髓,进而旁涉黄牧甫(1942年35岁),得其刀法之秘,此后用功尤勤(一生刻印多达22000余方),孜孜以求,渐有自家面目,加之诸艺皆精,终成一代艺术大家。

图片

青年钱君匋像

另外,再顺便说说“君匋”这个名字的来由以飧读者:钱君匋原名玉棠,小学时由其授业老师钱作民为其改名“锦堂”,1925年从上海艺术师范学校毕业后,自觉锦堂名字偏俗,遂取“锦堂”的海宁乡音更名为“君匋”,自此以此名名世。后又以“玉堂”的海宁乡音起了 “豫堂” 别名,此为钱先生旧闻轶事。

作者简介石安,书印布道者,生于七零年代,现居上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