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皮旅:中原第一旅长皮定均的五千虎狼,被谁弄的有家难回(二)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4-25

两个月后,山东、华中整编为华野。

皮旅正式由旅升级为师,师领导基本全是皮旅原班人马。

但番号令人感慨:华东野战军独立师。

三、皮定均的军衔

这个番号隐含了很多无法言说的东西。

独立师、独立旅、独立团,这种番号屡见不鲜,很特殊,不是什么特别好的番号。

独立有这么几种情况:

1.是主力部队,但编制上没有你的空间了,只能暂时用独立单位的架子。比如八路军初起时,蒋介石只给了3个师6个旅的番号。大量的新主力部队怎么办,独立旅、独立团伺候。或者是新几旅、新几团等等。

2.不是主力部队,而且编制与同级别其他部队不太一样,不好同列,只好列为独立单位。比如军区里的独立团、警备团,或者民兵部队刚刚升级,战斗力不行,且以独立单位冠名之。

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正式,或者不够强。

这么一解释,大概明白华野独立师的尴尬了吧。

1947年1月华野成军,但凡是主力部队,都纳入九个步兵纵队了。

几个月前还准备与皮旅合并的华中五旅,此时通过一步步合并、升级,已成为华野七纵,当年与皮定均并驾齐驱的成钧都当七纵司令了。

皮旅却只是一个独立师。

尴尬归尴尬,意思都懂。但皮旅是老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全村的希望所在,打仗还是不含糊的。

华野独立师归叶飞一纵指挥,1947年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都参加了,而且担任了主攻任务。后来又随一纵转战鲁南,鲁南突围后再回鲁中受二纵指挥。

用高开低走形容,当不为过。

更耐人寻味的是,皮旅升级为独立师的同时,皮定均就调至六纵担任副司令了。

华野副政委谭震林亲自到皮旅宣布命令,提醒皮定均要注意自己的缺点。

什么缺点呢?皮定均在其日记里说,一是军阀残余,二是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较浓厚,三是家长制作风。三条归结成一条,就是老子第一。

皮定均自己也说,那时他常常两句话挂在嘴边:老子是皮定均,皮定均在这里。所以才有后来的皮旅嘛。

这是那个时代独立支撑一方局面的将领的共有特点,皮定均在豫西领导支队抗日,局势艰危,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生死考验,作为支队的军事指挥员,必须善于决断,必须拥有绝对权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并不是什么缺点,而是一种不自知的工作习惯。有的人经组织和同志提醒转变的快一些,有的人转变的慢一些,无论快慢,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皮定均和皮旅分开,对皮旅的命运带来难以言说的影响。

1947年打了一年,华野的关键仗打了一个又一个,多少个军区部队升级为主力纵队,鲁中南、两广、十一、十二、十三,胶东后出的军区部队都成了主力纵队。华野独立师依然在飘着荡着。

以皮旅为核心,加上鲁中南和两广部队,或者说把胶东部队合并来一部分,成立一个新的主力纵队,完全没有问题。

可惜没人给说话啊!

1948年1月,中央命令,按之前约定,按之前约定,皮旅复归大别山。方升普、徐子荣即率独立师西进,刚到桓台,又接到命令,不去大别山,去河北邯郸参加晋冀鲁豫内线作战。随后在邯郸改编为晋冀鲁豫十三纵队之三十七旅。

豫西的老根据地,大别山的老家,都回不去了。

王诚汉回忆,在华野一年改变了很多,比如本位主义、游击主义,这都是有所指的。

皮定均的调动,皮旅迟迟不纳入主力纵队,皆是为此。

邯郸整编,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十七旅不再被称为皮旅,旅长方升普升为太岳军区副司令,徐子荣升为十三纵队政委,三十七旅二团团长钟发生调四十旅旅长。王诚汉由一团长升为旅长。

此后三十七旅全程参与了解放山西的战争,打临汾、打晋中、打太原。

1949年3月三十七旅改编为华北野战部队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181师。

181师随后跟着彭总到西北,咸阳阻击战中当了主角。兰州战役后南下入川,解放大西南,离家也越来越远了。

对野战军来说征战南北自然不是坏事。但对比华东各主力纵队来说,他们的命运与荣誉是与华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皮旅无疑有些遗憾。

抗美援朝战争中181师转隶六十军入朝作战,第五次战役中其兄弟部队180师一度被美军打散。归国后181师复为解放军番号,竟被定为180师,以取代老180师。

作为皮旅的传承者,181师官兵非常坚决地要求恢复原番号。

当年指挥过皮旅的叶飞上将也帮忙说了话,遂于1984年恢复了181师的番号。

回过头来看皮旅的历史,之所以没有成为华野的主力纵队,造成了后来的流浪,责任在谁呢?是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还是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又或是合并时的华野参谋长陈士榘?似乎都是,也似乎都不是。

图片

决策者有很多,但决策者做出那样的决策是受现实条件制约的。

笔者以为大致有如下原因:

1.刘邓的意愿,使华中、华东在定位皮旅时始终不踏实,早晚会走。

2.战争频繁,无暇沉下心来对皮旅进行教育整理,是以始终和华野部队有隔阂。

3.地域和本位的影响始终没有消除。

4.皮定均当了副职,失去话语权。

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1955年皮定均授衔,起初军委拿意见是少将。因其解放战争期间并未当过纵队主官,一直是六纵副司令。

但毛主席那句著名的批语一语定乾坤:皮有功,少晋中。

什么功?中原突围。

这是历史现象级别的功劳,给少将合适吗?

多说一句,对皮司令若有若无的不公平,在朝鲜战争也有延续。1953年春,时为24军军长的皮定均率部在朝作战,当时形势明朗,几乎都知道这是朝鲜最后一战,很多人想抓住机会刷刷战功。皮司令阴差阳错被抢了位置,调回国内任福建军区副司令。

当时福建军区还不是后来的一级大军区福州军区,与兵团平级,虽说当副司令也是提拔了一级,但缺席最后一战,终究有些遗憾吧。

本文完结,谢谢大家跟读到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