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编辑赘语(15—16)

 吴营洲文存 2024-04-26 发布于河北

杂文编辑赘语(1516

吴营洲

谁在读杂文

时常有人问我们:你们编的这份杂志,究竟是谁在读?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话,我们一时间都会思维短路,不知该如何作答。说实在的,我们一时间的确很难说得清楚究竟都是哪些人在读我们的这份杂志?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有点儿像佛家里的禅。你不问我,我还清楚;你这一问,我倒满头雾水了。
平心而论,作为编辑,对于自己的读者,自然是有所了解的,不然的话,那便是盲人骑瞎马了,说不定哪会儿就临了深池。然而,倘若有谁细问我们的读者群具体的都由哪些人构成,各自所占的比例又是多少,我们真的就说不清楚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坦率地讲,我们的读者数以万计,且又遍布于祖国各地,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我们觉得,对于我们的读者群只要做到心里大致有数就行了,或者换句话说,只要知道我们的这份杂志究竟是办给谁看的就行了。
有一天,我们在编辑部谈起这件事,觉得我们不该总是支支吾吾地王顾左右,总该有一个相对准确点儿的说法!经过一番争论,大家一致认定,倘若今后再有谁问及我们究竟是谁在读杂文,我们就这样说:凡是读杂文的,一言以蔽之,都是好人!
呵呵。真的是这样,凡是读杂文的,都是好人。
其实这并不全是玩笑语。在我们看来,唯有心地纯正的人,忧国忧民的人,疾恶如仇的人,有血性有气节有思想有品位有正义感的人,才会静下心来读杂文……这是由于杂文这一文体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譬如说有个小偷,当他遇到评论偷盗者伤天害理的文章时,肯定是避之都唯恐不及的,怎么会逐字逐句地阅读呢?除非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装样子,除非他变态。


我们眼里的自己
“我们眼里的自己”,指的是,我们眼里的这份《杂文月刊·文摘版》。
平心而论,在我们自己的眼里,这份杂志并不是薄薄的56页的印刷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起码在我们自己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忧并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着的“人”,而且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相貌、性情、思维……
那么,在我们自己的眼里,她究竟是副什么“形象”呢?坦率地讲:有点儿小思想,虽不深刻;有点儿小情调,但不酸腐;有点儿小文采,但不卖弄;有点儿小性格,但不乖张;有点儿小幽默,但不粗俗;有点儿小追求,但不虚妄;有点儿正义感,但不敢包打天下;有点儿同情心,但不敢普渡众生;有点儿小感悟,但不把红尘看破;有点儿现代意识,但不标新立异;有点儿平民意识,但不哗众取宠;有点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士子情怀,但没有风花雪月之乎者也的所谓文人的酸腐或迂阔;而且不阿世,不媚俗,不惑众,不欺人……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觉得,起码的“自知之明”我们还是有的。我们知道我们的“好”,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差”。譬如说,而今人们的价值观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像“铁肩担道义”之类的信念日渐受到冷落,遗弃,乃至被嘲弄,但是我们依旧想试着去担一些道义——这便是我们的“好”。然而,我们生有“担道义”的那付“铁肩”吗?当然没有。所以我们不得不知难而退——这便是我们的“差”。
在平素的日子里,时常听到有人在夸赞我们编得是如何如何地好,我们听罢,只是淡淡一笑,并不飘飘然;当然,偶尔地也能听到有人说我们编得并不咋地,我们依然是淡淡一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这份杂志,“充其量也坏不到哪儿去”。

杂文编辑赘语(1—2)

杂文编辑赘语(3—4)

杂文编辑赘语(5—6)

杂文编辑赘语(7—8)

杂文编辑赘语(9—10)

杂文编辑赘语(11—12)

杂文编辑赘语(13—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