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痛苦的时候,读一读《庄子》的三只老鼠,能活得通透

 布衣粗食68 2024-03-26 发布于湖南

有人说:“愚蠢给人的痛苦远胜于命运。”

诚然,很多生活痛苦的人,并不是缺衣少食,而是智慧不够,看不透生活的本质。

痛苦,往往是作茧自缚的样子,不懂得外物和自己的关系。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一生穷困,却精神饱满,备受君王的青睐。

他在文章中写了三只老鼠,多读几次,以小见大,就让人豁然开朗。

01

“腐臭的老鼠”:为亲戚朋友而痛苦,不值得,利益而已。

《庄子·秋水》里说,惠子去梁国做相国了,位高权重。

庄子是惠子最好的朋友,两个人一起争论一条鱼,一起隐居、钓鱼,度过了很多美好时光。

朋友做官了,庄子自然要去看看,表达祝贺。

当庄子不远千里,走到梁国的时候,发现到一大群士兵,都在追捕自己。

原来,惠子担心庄子来了,相国的位置,会被庄子抢走。于是派兵抓庄子,先下手为强。

兜兜转转三天,庄子见到了惠子,说:“老朋友,南方有一只大鸟,一口气就能从南海飞到北海。一直正在吃死老鼠的猫头鹰,一抬头就看到大鸟,以为大鸟要抢走死老鼠,瑟瑟发抖。你觉得有可能吗?”

是啊,庄子如大鸟,海阔天空,任鸟飞;惠子如猫头鹰,拼命保护猎物——老鼠。

如果有一天,你去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么你多半会被拒绝,因为金钱是他们的猎物,紧紧抱着,怎么舍得给你?

还有一天,你和亲戚朋友合作,成功了,赚了一笔。但是他们却总要分更多的钱,想了很多的理由。甚至因此就翻脸了。

人与人交往,为什么那么困难?其根本是大家都盯着利益,争执不休,勾心斗角。

当你不在乎利益的时候,就可以轻装上阵,一飞冲天。

冲着利益而来的人,都还给利益就好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位置高低,到头来还得让位,并没有人可以霸坐;大家都争执一样东西,谁主动放手,谁就是赢家。

02

“喝水的老鼠”:为钱势的欲望而痛苦,不值得,你不可能拥有一切。

有一只老鼠,到河边喝水。

老鼠很想把河水全部喝完,于是深呼吸,壮大肚皮。但是河水并没有喝完,仍旧哗哗啦啦地流着。

原来,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相对于大河,老鼠的“肚子”,如灰尘一样小。

因而,通透的人,都知道了一个道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在古代,尧帝想把位置让给许由。

许由立马就拒绝了,说:“我接替你,那我就是为了名气而来。你还是另做打算吧。”说完,许由就隐居去了。

原来,一个人不求大富大贵,不贪图权势,那就能够活得逍遥自在了。

外面的东西很多,但是并不需要那么多,有舍有得。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断舍离”。

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你都要,希望自己是大地主。可是你能耕种的,也就是几亩而已。

你要一座大山,为此每天都在山里种树,伐木,除草。累得气喘吁吁。到头来,你很老了,发现大山并没有给你带来什么收入,或者是收入丰富,可是你没有好好享受,还是穷苦的样子。

在城里,房子几万套。你都想要。可是你只能买一套。若是拼命去买,那么自己劳累一辈子,还是不能心想事成,遗憾越来越多。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情;什么都按需索取,那就不累了。需要的越少,生活越好。

03

“挖洞的老鼠”:为显摆而痛苦,不值得,还不如深藏不露。

《庄子·应帝王》里讲,有一种体型很小的老鼠,随时有被大型动物攻击的风险。

他们的洞穴,也很容易被找到,并且破坏。

为了生活得安逸一些,老鼠“深挖洞”。就是有烟,也熏不进来,有人用锄头挖,也不能见底。

老鼠的做法,被鸟发现了,于是鸟飞得更高,弓箭和罗网,都不能触及到鸟了。

想起一句名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那些容易被人攻击的人,不是不厉害,而是太招摇。

你把钱都露出来,要周围的人点赞,这不是让小偷惦记上了吗?你用豪车去比别人的穷困生活,不是让人嫉妒和仇恨吗?

真正活得好的人,有深藏不露的智慧。他们在狠狠赚钱的时候,是闷声发大财的样子;在钱财很多的时候,有财不露白的智慧。

得到的奖杯,也会收起来,不会摆放在显目的位置。比方说,居里夫人,把奖杯给孩子当玩具,装沙子。

学富五车的人,总是愚笨的样子,这叫“大智若愚”。没有人和他辩论,他也不会反驳人家。就算人家说错了,也是一笑而过。

做人如野草,低低的。但总有“疾风知劲草”的不一般。

做人如流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被人尊重和喜欢。

04

我还看过一只老鼠,希望自己如天一样伟大。于是他要拜太阳为老师。

太阳说:“我不是老师,我怕云。”

于是,老鼠找到云。

云说:“我不是老师,我怕风。”

老鼠又找到风。

风说:“我不是老师,墙随时会挡住我。”

老鼠无奈地找到“墙”。

墙说:“我怕老鼠,挖空我的根基......”

原来,我们一生,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最厉害的,也是“自己”。

每天都能超越昨天的自己,管好自己的心情,理顺自己和外物的关系,“痛苦”就离开了。

太多的人,总是盯着别人、外物,不懂得“对内求”,这就是痛苦的根源吧。

思想家蒙田说:“害怕自己会受苦的人,已经遭受他所害怕的痛苦。”

不惧将来,不念过往,何苦之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