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法式风情!昆明不容错过几座民国老房子

 颐源书屋 2024-04-26 发布于北京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早年滇越铁路的建成和通车,不仅把法式公共建筑“通”到了昆明,随后还把法式公馆建筑也“运”到了昆明,不仅运来了欧式建筑材料,还“运”来了设计者和施工者。浪漫的“法国黄”不断走进昆明,别样的法式公馆成了当时富贵人家的“标配”之一。这里介绍的翠湖卢公馆是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北京路的李氏公馆则兼具中法建筑风格。有意思的是,卢公馆建在清代昆明名士钱沣的祠堂“草公馆”旧址上,而李公馆则建在钱沣的故居遗址上——两馆的选址都“扯”上了钱沣,而且都深深地烙上了历史的印记,也是一种无巧不成书吧。

卢公馆和杨公馆的

典型法式建筑风格

卢公馆位于昆明市翠湖南路4号。现存的是新公馆,建于1948年。在1924年出版的《昆明市志》所附地图上,这个地方标注的还是“钱南园祠”。钱南园即钱沣,昆明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高风亮节,刚正不阿,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滇中第一完人”。公元1807年,昆明邑人在翠湖东畔建钱沣祠堂,俗称“草公馆”,后废。公元1894年,昆明名士陈荣昌以俸银2000两倡修钱公祠,每年四月初一钱沣生日时,昆明人都要到此致祭。后来附近房舍增多,形成巷道,名曰“学士巷”。1948年,滇军将领卢汉做了云南省主席,草公馆成了卢汉的新公馆。

卢公馆于1933年建成,为一幢法式建筑,其设计师据说就是法国人,不少建筑材料都是通过滇越铁路运到昆明的,主要工匠来自越南,经滇越铁路来到昆明施工。1948年卢汉接任云南省主席后,公馆成重要办公场所。由于老公馆临近街道,过于显露,空间也小,卢汉又在庭院里新建了一座公馆。今老公馆已不存,保留下来的是新公馆,已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公馆。

这是一座两层西式洋楼,背靠五华山,前临翠湖,依山面水,负阴抱阳,得山得水,立于福地。公馆为两层楼,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呈八角形,砖木石结构,钢构屋架,陡顶平瓦,红瓦黄墙,雕岩立柱,石嵌门框、窗框和墙转角,并有浮雕装饰。前立面上层设外走廊,两侧各突出一座八角屋楼,屋前三面开窗,攒尖屋顶,线条简洁明快而富于变化。公馆内客厅、书房宽大,内部全用进口柚木进行装饰,并设有西式壁炉,其所用地砖、灯具、灶具、洁具和浮法彩纹玻璃全为舶来品,通过滇越铁路运来,主、次卧室和餐室都有落地门窗与阳台相通,尽显豪华贵气、优雅精美。楼下还有地笼,高达1米,以通风防潮。公馆旁有庭院花木,庄重素雅,为昆明法式建筑的代表作,保存较为完好。

和翠湖卢公馆类似的是昆明华山东路黄河巷37号的杨公馆。这座公馆建于1932年,是民国时期云南宪兵司令、抗战时云南省防空司令杨如轩的旧宅,此楼和翠湖的卢公馆一起修建,由同一家法国建筑公司设计施工,样式与卢公馆类似而较小,为一栋两层法式小楼,占地1155平方米,建筑面积17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正房有前廊阳台,瓶状石栏,两侧突出六角形房间,有西式镶石窗框,典雅而精致,现已被列为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兼有中法建筑风格的

“石房子”李公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昆明还出现了一批兼有中法建筑风格的公馆。如前述杨公馆在昆明就有两处,除华山东路处,在安宁的温泉龙山还有一处,建于1938年,原来还有占地达50亩的果园,现存主体建筑为一幢平房,石砌墙体,单檐屋顶,飞檐翘角,面阔四间,进深二间,内带走廊,外设廊厦,西侧突出一间,平面成“F”形,整栋建筑雄浑坚固,中欧建筑风格兼而有之,与华山东路公馆明显不同。

论中欧建筑风格的结合,比较典型的还是北京路上的“石房子”李公馆。

建成后的李公馆为一幢两座小楼组成的“〈”形两层楼建筑,砖混结构,顶角为前厅,呈典型的欧式别墅结构,毛石砌墙,玻璃窗宽大,都是欧式元素,而挑檐大屋顶,绿色琉璃瓦,前厅露台上安装的木雕扶栏和阁楼式台顶,又是中式风格。整栋建筑典雅精致,占地3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3平方米,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凸凹不平的毛石外墙,如今小楼周围辟为茶花公园,李公馆被标注成“石房子”,早年的挑檐大房顶也只有到老照片中去寻找了。

石房子的窗墙结构。

李公馆是滇军将领李鸿谟的私宅,建于1937年,在今北京路和尚义街的交叉路口,为清乾隆年间的御史钱沣故居遗址所在。李鸿谟曾在河口做过5年督办,经常过境到越南河内办事,对那里的法式建筑颇有好感,自建公馆时请来了一中一法两名设计师,并通过滇越铁路从越南“舶来”部分法式建筑材料,务求中西合璧,别具一格。

北京路从塘子巷到穿心鼓楼一段原称太和街,清代叫太和铺。民国时期,昆明城墙开始拆除,太和街本在城外,但因地接滇越铁路总车站和南屏街,得以迅速繁华起来,先后出现了雪弗兰汽车修理厂、皇后饭店、天主教堂等,豪宅大院也建了不少。不仅有“云南王”龙云的震庄,还有滇军将领孙渡的西门子花园、安恩溥的公馆等。当时的上海杂志将太和街比为上海的静安寺路(今上海南京西路)。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太和街改名北京路。

李鸿谟是云南陆良人,讲武堂出身。1931年,李鸿谟任龙云副官,时逢“倒龙兵变”,龙云被俘,李鸿谟临危不惧,始终守护在龙云身边,直到龙云东山再起。为此,李鸿谟深得龙云信任,曾陪同龙云参加南京国防最高会议和汉口最高军事会议,商定云南抗日大计。抗战时期,李鸿谟担任云南省警务处长、云南防空副司令及昆明警备副司令,1949年参加了云南起义。

和李公馆的名气相关的一是李鸿谟的特殊职务——滇黔绥靖公署交际处主任,二是石房子旁一块当时昆明最高档的网球场,三是石房子的云南中餐大厨和越南西餐大厨——那名“老安南”大厨能做一手地道的法式西餐和蛋糕、点心,成为昆明一绝。有此三条,李公馆就成了当时云南省政府大员的重要交际场所。到此下榻小住、出席宴请的中外各界名流不少,其中不乏当时名震全国的人物,有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和刘文典、查良钊等著名学者,有程砚秋、马连良等京剧名家等。

如今的李公馆石房子。

1949年前后,云南军政要员把原先轮流在各家打牌下棋的“转转会”集中到李公馆,以娱乐为掩护秘密酝酿和平起义。起义成功后,解放军于1950年2月进驻昆明,卢汉还在李公馆宴请解放军将领陈赓和宋任穷,为他们接风洗尘。1951年后,这里成为昆明市人民政府驻地,近年辟为茶花公园,李公馆成了“石房子”,已被列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朱净宇
文图资料:《老昆明旧话旧照》
美编:姜维钢
责编:苏昊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建军

戳图片关注更多内容

↓↓↓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