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看河北 | 临城:“绿岭模式”实现向绿要富|种植|核桃林|核桃树|河北省|绿岭公司|粮食产量

 文野 2024-04-26 发布于山西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中国乡村振兴网记者 原艺鸣)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是八百里太行最绿的地方,也是中国薄皮核桃之乡。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简称“绿岭公司”)是临城县薄皮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绿岭公司在临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采取科技引领、产业带动、就业拉动和市场推动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大力推动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三产深度融合,让“绿岭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绿色遍山野

走进绿岭·中国核桃小镇,万亩核桃林绿遍山野,青绿色的果实点缀在林间,孕育着当地群众的致富希望。很难想象,脚下这片土地曾是乱石堆砌、寸草不生的荒山岗。

“要亲手把荒山秃岭改造成漫山遍野的绿岭”反映出了绿岭公司董事长高胜福和他的拓荒者们的强烈心声。1999年,绿岭公司积极响应临城县委、县政府发出“加快四荒开发、再造临城秀美山川”的号召,通过采取“开沟换土、客土造林”的科学治荒模式,把核桃种在荒山上,自此开启了向荒山要财富、向科技要效益的发展之路。

为解决核桃品种参差杂乱、果实品质差异大等问题,2005年,绿岭公司以河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成功选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岭”和“绿早”两个薄皮核桃新品种。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绿岭公司现已拥有薄皮核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8万亩,苗木繁育基地2600亩,核桃种植合作基地20余万亩,核桃深加工基地200亩,是我国唯一家集优质薄皮核桃品种研发与繁育、种植与深加工和销售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回忆那些年奋斗的日子,高胜福感慨地说:“从开始开荒种核桃树,到后来研发核桃新品种,我希望用行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通过荒山治理,绿岭公司带动临城县种植核桃33万亩,其中薄皮核桃26万亩,而临城县人口不到21万,人均薄皮核桃种植面积1.2亩。目前,全县以绿岭公司为龙头发展的核桃企业有50余家,形成了全县8个乡镇、100多个村、10万余人参与的薄皮核桃产业大军。

岭上笑开颜

“符合种植技术标准的核桃,绿岭公司全部高于市场价回收。”鸭鸽营乡核桃种植大户张增建说。


为了让农户实现种核桃容易、卖核桃不难,还能卖上好价钱,绿岭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五统一、一回收”机制,按照技术要求对种植户进行统一生产管理、收购,不降低价格,受益果农。在保证核桃原材料供应需求的同时,公司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难题,积极创新了联动带农抱团发展的帮扶模式。

在临城县核桃博物馆内,商品展示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薄皮核桃制成的饮品和零食等“绿岭产品”。

“我们开发出了市场上第一款不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的新一代绿色原香核桃乳,建立起了现代化生产线,还研发出了多种口味的火猴·烤核桃等,这些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绿岭公司总经理路京振表示,为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绿岭公司投资3.2亿元,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核桃综合深加工项目,年可加工核桃原果3万吨,可消化临城县盛果期核桃60%的产量,年产能26亿元,为周边群众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助农增收。

在带动务工就业方面,绿岭公司为当地农户提供固定岗位600个,包括核桃初加工、深加工车间350人,核桃基地固定管理人员120人,核桃林下旅游产业130余人。

“原来我家3亩地都种玉米,每亩地只能有700到800元的收入,现在种薄皮核桃每亩能挣上3000多元。现在我还能到基地务工,又能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鸭鸽营乡脱贫户杨进学高兴地说。

从核桃种植、林间间作、育苗、贩卖到在核桃种植企业务工就业,全县人均在核桃产业链上的经济收益在2000元左右。当地群众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欢声笑语盈满了绿岭山间。

“核”下展新业

在以核桃生产为主的基础上,绿岭公司为更好利用林地空间资源,确立了林间种草、草中养鸡、禽畜粪便进入沼气池、沼液沼渣还田的“树、草、牧、沼”四位一体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立体种养模式是对传统林下单纯的'种’和'养’进行创新,不仅能提高核桃品质,还能大大减轻除草、施肥、林间管理等繁重工作,同时也节省了人工管理成本。”路京振说。

绿岭公司采取的立体种养模式,具体来说,是在核桃林下种植苜蓿草,苜蓿草可作为鸡、鹅的饲料。养殖鸡、鹅可以吃虫,结合空中的太阳能黑光灯,形成全面的防虫、杀虫系统,不用任何农药等化学物品进行杀虫。另外,鸡粪、鹅粪作为有机肥,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养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不仅如此,禽畜粪便填入沼气池后,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做饭等,大大节省生活、生产成本。沼渣沼液还田作有机肥,减少购买有机肥的成本。

路京振表示,林下经济的发展,除了为种植基地节省管理成本外,自然散养的柴鸡、鹅长大以后可以进行销售增加收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桃李育芬芳

位于绿岭·中国核桃小镇的李保国科技馆,门前的17级台阶,代表着绿岭公司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生前共同携手奋斗走过的17个年头。

李保国曾说:“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为此,他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他和学生们有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并给自己取名为“老山人”,方便回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将己所学倾囊相授。

“努力成为像您一样的人”是李保国的学生们心底的声音。

2016年4月李保国去世后,为传承李保国精神、传授科学管理技术,他生前所带领的技术服务队改名为“绿岭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绿岭公司总经理路京振担任队长,李保国的学生、绿岭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任副队长。在李保国爱人郭素萍的带领下,服务队成员先后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湖北、天津、新疆、广西、安徽等13个省市、300多个县讲技术、解难题,发放核桃树管理技术资料8000多份,受益果农近万人。

“我们搞果树研究,归根结底是要为农民服务。”陈利英始终将李老师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

如今,李保国科技馆成为京津冀市(省)级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集拓展训练、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了解李保国生前在太行山遍布的足迹。

新起点上,以核桃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正成为临城吸引省内外游客的新名片,临城县形成了以核桃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大发展的绿色产业模式,为太行山区综合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持续、高效的产业化生态发展之路。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