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跃东:谈拟人在诗中的运用、作用

 杏坛归客 2024-04-26 发布于山东

谈拟人在诗中的运用、作用

王跃东

古人写诗词,非常擅长运用拟人的方法。不仅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而且又能引起艺术上的共鸣,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所谓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给物以人的行为。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并广为后人所称道。

拟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一句春将老,把暮春时节的状态描摹到了极致,诗人惜春的感受也深深融入其中。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点上蜡烛,夜里看花,不是精神有毛病,就是爱的深切。可以不合常理,但合情。一句拟人的描写,整首诗的形象立刻就活了。用形象思维,奥妙尽在于此。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关不住,出墙来。”给予人的行为特点,一下子把红杏出墙的形象凸显出来。

如果没有拟人在诗中的调剂,诗句就会平淡的多。

拟人能让诗的形象更生动的功能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芍药上的露珠或水珠,借力的蔷薇,再加上人性化的描述,“有情”、“无力”、“含春泪”、“卧晓枝”,使句子立刻活化了,具有了灵性。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杨万里。杨万里这首秋山写得很有人情,乌臼是一种树,秋天叶红,子为黑色。作者先夸乌臼,一辈子是个老染工了,却将自己的子染成了黑色,即“铁皂”。小枫树夜里偷喝了天上的酒,脸都红了,却借着松树掩饰自己的醉容。其意绵绵,其情融融。是人的情趣以及浪漫也蕴含其中。

拟人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接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荫”。——王安石。一个“取”字,一个“酬”字,把花谢叶出,有了荫凉的描写刻画的入木三分。

“高楼吹角风无赖,坏壁留诗客有情”。——査慎行。风刮起来,楼刮得象吹角一样响。把风作为无赖,更是点睛之笔,也为下句做了很好的铺垫。

“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刘叉。碣石山这么出尘脱俗,却不到熙攘的人间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鸟飞走了,敬亭山上云彩飘走了,去偷闲。相互看着对眼的,只有诗人和敬亭山。山也有了人的情感,能和人交流。作者是把山作为了朋友或情人来描写,效果大不一样。李白是这方面的大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胜枚举。

拟人看似一种方法,其实是一种境界。把万物视为同类就能摹状出奇特的物的状态和行为来,那产生的感情就不一般,形象也更新奇、更典型,想法也就会出一些新意,诗句也必然更牵人眼球。所以我们应该对拟人的手法引起更高度的重视,不断学习和实践,使之成为一个谋求佳作的一件利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