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现代杰出经方家胡希恕:学用经方一 ——桂枝汤!

 空谷幽兰80 2024-04-26 发布于广东
跟胡希恕学用经方一:桂枝汤

导读:胡希恕(1899—1984),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率先提出了《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明确了经方治病是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经方医学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桂枝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芍药 三两,甘草 二两(炙),生姜 三两(切),大枣 十二枚(擘)

图片

图片

原文部分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扞,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第八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症在耳,可与阳旦汤。

《金匮要略》第十七篇: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金匮要略》第二十篇: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图片

图片

胡希恕讲解

    桂枝汤证的典型症状:汗出,恶风,脉缓。关于“出汗”,《评热病论》上说“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人所以出汗,主要的是饮食所化生的谷气,谷气不能直接为汗,它得在胃经过消化之后,变成养人之精气。“谷生于精”,就是谷气变成精气之后才能为汗。第二节它又说了,夫邪气交争于骨肉,太阳病这个阶段,就是在表这个阶段。邪,就指外邪,现在说病邪都可以的。气,指的精气,交争于骨肉,这个骨肉就是说的体表,它是一个约略言之。体表是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太阳病的时候,人身上的正与邪发生斗争。汗出者,干什么呢?怎么个斗争的方式呢?就是这患病的肌体,打算要出汗,把这个病邪排出除体外。交争的结果出汗,就是精气胜了,邪就解了,不复热也,也就是机体的机能完全胜利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的,而复热者,还是发烧,这个邪盛,发烧还是因为邪在那儿。为什么汗出邪不除呢?因为精气不足以驱邪,所以虽然汗出,而邪不去,桂枝汤证就是这么一种病理状态。

    桂枝汤的发汗,主要在桂枝和生姜这两药,都是辛温,这两味药合起来足以使人发汗的,分析这两味药,桂枝主要治气上冲,生姜治呕逆,一个治气冲,一个治呕逆,二者都有下达之性,有外下的力量,而生发的力量不强。这两个药合到一起固然能使人出汗,但是不至于大出汗。凡是大出汗的药都往上生发的力量非常强,如大葱往上生发的力量就强,吃了容易出汗,且容易出大汗。麻黄也是,这个药非常轻,往上生发的力量非常的强。太阳病,阳浮而阴弱,就是津液有所损伤,再大发汗,就更损伤津液,所以不要大发汗。采取这两个发汗药,而不采取麻黄。

    另外,这两个药都有健胃作用,桂枝也是挥发性的药,辛,有点稍甘,它刺激胃,也能健胃,生姜也是,古人食不离姜,就起健胃作用。同时配合甘草大枣,都是纯甘之品,甜药,甜能补脾,补脾就是健胃。所以桂枝生姜,再配合甘草大枣,就有补益胃气的作用。

    这四个药,甘、温,这个甘温搁到一起又怕出汗出多了,中风病,由于出汗已经丧失人了体液,再出汗多,人就要虚下来不可,所以加了芍药,其实芍药不是酸,但是这个药不利于发汗,在本经上说它味苦、微寒。桂枝生姜,是辣,辛,用苦以制辛,使其辛散的力量更小;同时这个苦微寒的药配甜药还养液。一个药的应用两方面都照顾,一方面制桂姜之辛,一方面又助甘草大枣甘药以养液,它偏寒。这五个药搁起来既是发汗、解热药,夏天出汗就散体温的;又是安中健胃,增加养液,安中养液,滋液的一种药。所以。对于由于精气虚,力不足以驱邪,随汗出而邪不去者,用这个药正好。

    因此,桂枝汤既是发汗、解热药,同时又是安中健胃,增加养液,也就是安中养液、滋液的一种药。所以,对于条文中由于精气虚,力不足以驱邪,虽然汗出而邪不去者,用桂枝汤正好。精气虚,亢进胃气,增强精气,这样就使邪不得伏留于肌肉,这叫解肌,才能解除这个中风疾病。

图片

胡希恕医案

1、熊某,女,56 岁,门诊病历号:22725。1964 年 8 月 20 日初诊。三个月来,每日下午 3~5 点钟发烧,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两脉缓,苔薄白润。此属“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故予桂枝汤:桂枝 9 克 白芍 9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4 枚 炙甘草 6 克。结果:服一剂后,发热时间缩短,两剂后热已,诸证全消。

2、贺某,男,8 岁,病案号 79322。《胡希恕》。初诊日期 1965 年 10 月 23 日:感冒发热一周,每日上午11 点半出现发热(T38℃左右),汗出,至夜 12 点后烧自退,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证属太阳表阳证,为营卫失和之桂枝汤方证,与桂枝汤: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炙甘草二钱。结果:上药服二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 1 点后尚有低热(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敷,与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三剂,诸证解。

3、一个朋友的厨子,患定时发热 20 多年,完了出一身汁,过去后像好人一样。与桂枝汤,先其时服药,吃了就好了。《医论集粹.讲座录音摘选》

4、农村巡疗时,遇到一老太,每天四至五点钟时,必要发热,然后出汗,汗后热退,人也不难受了,天天如此,也是很长时间了。开了三剂桂枝汤,4 点前服药,吃了两剂就好了。《医论集粹.讲座录音摘选》

图片

治验举隅

1、长期发热症    熊某,女,56岁,8月20日初诊: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辨证: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2、项背强几几症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10日初诊。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

辨证:脉浮稍数,舌苔薄白,恶风,汗出,头痛,太阳中风证。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葛根证。头晕,表不解,气上冲。此属太阳中风兼见项背强几几,为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葛根12g。

结果:服1剂,症大减,2剂症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