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不信神,信什么?

 易海圣峰 2024-04-26 发布于内蒙古
起初,中国古人发现了日影的“循环往复”规律,从而发明了日晷,所谓“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就是这一人类伟大壮举的神化传说。盘古就是日晷。

到了伏羲时代,流传着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八卦是一个首尾相连的圈,与“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八个节气完全一致,虽然我们难以完全断定伏羲氏一定通过日晷或仰观星象发现了四季轮回,但伏羲氏通过画八卦,创立“四象”(四季),开启了农耕时代,应该是人们尊他为太昊,永远纪念他的原因。
今天谈的不是伏羲画八卦开启了农耕时代的问题,今天要更进一步,谈谈伏羲画八卦的哲学意义。
伏羲画八卦还提出了循环往复的世界观——“周”,“伏羲画八卦”定义了这个往复世界的视觉形态。

图片

伏羲画的八卦,不仅展示了二十八星宿围绕北极星旋转、北斗星自转、日晷的日影轨迹的循环往复形,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伏羲还创立了世界的哲学模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哲学模型里,时间和空间都是循环往复的,空间无大无小,从微观到宏观都是一样的,时间无始无终,从过去到将来是一样的,今天就是昨天的未来,现在就是未来的的过去。这是人类第一次触及世界产生、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理论模型。

图片

宏观天体循环往复
中国人把这个循环往复的模型称为“周”。如果把“周”作为一个维度来看,上一个维度就是连时间、空间都没有的维度,那是世界的初始,就是所谓的“原点”、“奇点”,没有过去和未来,没有大小和方向,或许是“意识”的所在。
而“周”的下一个维度则是有始有终、有大有小的,如充满了人、事、物的万象社会和内心,佛家认为这个维度的世界在不断聚散缘合,儒家认为这个维度要以礼为先,道家则认为万事万物都应循“道”(就是周)。
今天我们不谈另两个维度,只谈“周”这个维度。
到了黄帝,建立并完善了五行理论,同时引进天干、地支对“周”进行60年循环计数,从而创立了“历法”。
“五行论”认为群星围绕北极星转动,星空的往复形态看起来是有规律的、不变的,这是相对稳定的结构,但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在其间穿梭,这种穿梭变化会对往复形态的规律产生影响,从而打乱了这个稳定的结构,构成了各种变化。这种变化对地上的人、物、事(下一个维度)都是有影响的。在此基础上动态化了“周”的哲学模型,发展了伏羲的八卦,认为五行天况和地上的人、物、事是有深度关联的。

图片

五行与八卦、五脏、天干、地支、阴阳的关系
黄帝凡事都讲五行,政治上建立了“教、君、相、吏、绅”五权分立,季节上建立了“金、木、水、火、土”五季,人体内脏讲“心、肝、脾、肺、肾”五脏,音律讲“宫、商、角、徵、羽”五音......由于五季比四季多一季,多出来的一季标为黄色,故而“有熊氏”被称为黄帝。[呲牙]
到了周文王,则创作了《周易》。周就是指无始无终、无大无小的世界,易就是四象、二十八星宿、五行、七曜在其间的变化,以及地上人、事、物与这种变化的关系。不仅将八卦拓展为六十四卦,三爻增加为六爻,更是逐爻列出批注,将伏羲、黄帝的世界运行理论加以详细解释,形成可以查阅的表格化的工具书。
《周易》是对往复形态规律的细化,并提供了不同时空的处境及应对措施的文字说明,使八卦的纯理论性的概念有了实际的应用。周易将黄帝的五行理论融入其中,清晰的定义了当下事物与星象的对应关系,是世界“周”形态的活字典。

图片

临 

至此,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既可以预知未来,又可以探究过去,使人们面对世界从容不迫。《周易》既有完整的哲学理论,又有明确的检索办法,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世界观。

图片

微观电子循环往复
围绕周易理论,中国历代都有人为之添砖加瓦,理论丰富,实践充实。
道家是一直伴随日晷、八卦发展起来的,道家在日晷的日影轨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太极图,在阴阳爻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阴阳学说,从而展现了物质的辩证性。

图片

阴阳、太极
孔子作《象》(《象传》、十翼)。孔子起初对《周易》并不了解,他偶然间为自己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于是请教经通《周易》的商瞿。商瞿给他解释了卦义,意思是虽有太阳般的光明但却静止不动,表明虽然具有圣人的智慧,集大道于一身,却没有权威的地位,不能施行于天下。孔子听后长叹道:“凤凰不向此地飞来,黄河没有龙图出现,这真是天命啊!”从那以后,孔子开始反复研读《周易》,对《周易》做了大量的注释。而后,卦辞就称为卦象。

图片

孔子十翼
隋末唐初的袁天罡(袁天纲)精通《周易》,相传曾著有多本著作,多已失传,但他与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则是预测国运大势的重要著作,是《周易》理论的重要实践结果。

图片

推背图

北宋的邵雍著有《皇极经世》,将《周易》的循环往复具体化,把伏羲的“年”的概念进行拓展,提出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的较大的循环单位,较小的单位则是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天十二时(24小时),一时三十分(这一分相当于4分钟),一分十二秒(这一秒相当于20秒钟)。

图片

邵雍数字化的64卦
《皇极经世》观物篇51至62是理论部分,对人、事、物进行分类,讲解了大小、动静、刚柔、阴阳......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揭示了天地演变的奥秘和人事兴衰的规律。
观物篇1至34篇把卦象数字化,以日月星辰为部首,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介绍了远古至今的卦象排列及《皇极经世书》的模型算法,后世至今的易算皆循此法。
声音律品部分有16篇,将古代的纳音模型进行了规范和修正,组合出30270个音素,分为“十天声”(对应天干)与“十二地音”(对应地支),将纳音体系纳入进哲学范畴(这部分我还没看明白,以上只是目前的理解)。

图片

河图洛书是数字化的循环往复
发展到今天,周易、八卦、阴阳、元会运世都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词,人们已经忘记了其初始的意义,忘记了其思想的真谛,忘记了四季、二至二分、二十四节气给种植带来的帮助。
今天,我们大多在低维度的科学知识领域中构建自己的理解。然而,当面对高维度的知识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有时会还会产生抵触情绪。特别是经过几千年实践积累的智慧,是难以完全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这种智慧,就像梨的滋味,是无法通过单纯的文字描述或口头介绍来使人明白的,如不亲口尝一下,再多的理论学习也难以领会其滋味。

图片

文字和语言不能传承真知和智慧
黄历和现在流行的洋历的根本区别,在于黄历以60年为一个循环往复,表达了时间的往复形态,而洋历则采用十进制纪年法,这样的历法把时间的本质定义为有始有终的状态,导致科学界盲目找寻宇宙起源多年,这不仅是科学理论的不同,也是哲学思想的不同。
时间和空间、世界、宇宙......是循环往复的,无大无小,无始无终,这个维度的钥匙就是八卦、五行、周易、皇极经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