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

 铁毛l 2024-04-26 发布于四川

图片

痰饮十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者,水寒土湿,火冷金凉,精气堙郁所作。当以温药和之,寒消湿化,自然涣解。盖土不得火,湿气滋生,此痰饮化生之原也。土湿则上不能生金,痰凝于心胸,下不能制水,饮聚于肠胃,肺冷故气不化水,熏蒸而为痰,肾寒故水不化气,停瘀而为饮,是以当温也。

1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为一定之理,此为论治痰饮之大纲。也就是说,痰饮者,是土虚湿寒之病也,当以温药和之。

附:后医之论,脾为生痰之源,而肺为贮痰之器。这个治生痰之源者,就是“当”以温药和之。而治贮痰之器者,后面另有治肺之法。也如今天所言的“病标与病本”,标本各有其治。也如表病与里病,表有表法,里有温法,也是各有其治。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是治饮之纲。对比黄家,当利小便,此是治黄之纲,也有泻下茵陈汤。对比水气,发汗与利小便,此是治水之纲,也有腹大满急者,可下之。只是说明大纲大法而已。一见痰饮咳嗽,就是止咳化痰,而不知中气湿寒,实为没有深学黄师之过。有的人在网上吐糟《四圣心源》,咳嗽怎么就成了肺胃之病,还拿出《内经》理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之论,有板有眼的反驳。此不学《伤寒金匮悬解》之过,系统理论讲的太细,又读不懂了。难道黄师不知《内经》的理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

痰饮十五: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心下有痰饮,停瘀胃口,土湿木郁,胆经莫降,故胸胁偏支胀满,目珠眩晕。以君相同气,甲木失根,君火亦腾,神魂浮荡,无所归宿,是以发眩。目者神魂之开窍,故眩见于目。苓桂术甘汤,术、甘,补中而燥土,苓、桂,泻水而疏木也。

1   痰饮,停于心下,瘀阻于胃之上口,阻格胆经,降路不通,故经气郁阻,胸胁心下支结胀满,阳气阻格,神魂浮荡,无所归宿,故目珠眩晕恍惚。苓桂术甘汤,补中燥土,消化停水,疏木降逆也。

2   土湿则胃逆,肺气不降,则手太阴肺气,不能化足太阴湿气,津不雾化,则肺中津液,化为痰涎败浊,停于心下,停瘀胃口,壅碍胆经不降,则胸胁肢满,目珠眩晕。苓桂术甘汤,此没有一味化痰止咳药。

论:同为心下有饮,茯苓杏仁甘草汤为胸痹短气;茯苓甘草汤为心悸;

茯苓杏仁甘草汤——痰饮瘀堵,胸痹气窒而短气

苓桂术甘汤————心下痰饮,胸胁满而目眩晕

痰饮十六: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方见“消渴”。

微饮阻隔,肺金不降,是以短气。此缘土湿木郁,不能泄水,当从小便去其水饮。饮去而土燥,则肺敛而气降矣。苓桂术甘汤,术、甘,补中而燥土,苓、桂,泻水而疏木,可以主之。肾气丸,丹、地、苓、泽,清风而泻湿,附、桂、茱、蓣,暖水而荣木,亦可以主之也。

1  苓桂术甘汤,利其小便,则水饮从便下利。肾气丸者,暖水燥土,利其小便,则水从小便下利。

痰饮十七: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大者二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合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留饮在下,故脉伏而欲自利。若利反捷快,是留饮下行,肠胃滋濡也。虽水随利下,心下犹续续坚满,以水下未尽,浊阴不得遽消,然已非从前痞结之象,此为留饮欲去,故稍觉松软也。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泻水而涤饮;甘草、芍药,培土而泻木,蜂蜜滑肠而行水也。

1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下利,利反捷快也,此是留饮下行,从大便外利也。利反松快,是水随利下,则心下稍觉松软宽快也。虽利,而心下又续坚满者,此为留饮欲去,水下未尽,而伏留难去也。甘遂半夏汤,泻水而涤饮也。

2   甘遂,下未尽之水,半夏,泻心下之水。蜂蜜滑肠而行水。甘草,缓甘遂利下太快,泻水又不伤脾胃之津液。

甘遂泻水之性,忌甘草之缓。甘草性缓,解百药之毒,能缓甘遂之泻,故二药相反。甘草缓甘遂,泻水速下之力,是为培土,故用一枚。(若是水气鼓胀脉沉绝,用甘遂泄下遂水,必不用甘草之缓也)

甘遂无毒,因其攻饮遂水之力甚大,少少用之,即可大便滑泻,下利如水,故用甘草一枚缓其药性。甘遂毒性,就是下利太多,亡脾胃之阳气。其毒性就是今天所说的下利太多而脱水。本方又加蜂蜜滑肠而行水,此滑肠是泄水而不伤津,不加蜂蜜则伤津,加了蜂蜜则滑肠,还可以涤痰。亡津即黄师伤真气之义。故甘遂遂水,少少用之,又伍甘草,减缓其力,不知者,用量过大,滑泄不止,即过利亡阳,伏留之饮,也不能去。

如若畏而不用,又毁一良方。甘草多用,则甘遂无用,甘草是缓,甘遂是泻,甘缓其泻性,是此相反之义。张锡纯谓,自服甘遂,品验药力,少少服之,即大泄不止,知其力大,故言,凡用甘遂,不可连服,必须隔日。

3   心下坚满之证,此是痞结之证,病理是留饮阻遏,甲木不降,经气痞结也。此与太阳百二十六,十枣汤证,太阳百三十二,瓜蒂散证,心下坚满。还有水气枳术散,心下坚,大如盘,胸中痞硬是一理。

痰饮十八: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防己 椒目 亭苈 大黄 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肠间有水,阻遏中气,升降不行,是以腹满。君相升逆,故口舌干燥。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泻湿而行水,亭苈、大黄,濬流而决壅也。

1 己椒苈黄丸,泻湿而行水,濬流而决壅也。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是饭前服用的意思。空腹服用,以泄肠间停瘀之水。

2   水气八:阳气败没,阴水泛滥,停瘀而不沾流,故走于肠间,沥沥有声。此是虚证水湿,则以温药和之。本案却是不用温药和之,用泄法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