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先生墓碑上的6个大字刚健有力无落款,是谁写的?结果想不到

 快乐老年435 2024-04-26

文·段宏刚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先生在上海虹口区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去世,享年55岁。他是1929年9月从广州搬家到上海,生命的最后9年,他一直住在这座城市,先后搬家三次。

鲁迅因为积劳成疾,再加上长期抽烟,以及生活不规律,导致他患上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他死在了一位作家最富创造力的年纪,实属是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

弥留之际,鲁迅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可以说瘦得皮包骨头。但是,他是一位绝不认输的“文化斗士”,从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哪怕只有一口气在,他也会以笔为武器,跟敌人斗争到底。

每天坚持写日记,是鲁迅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他写日记时,先写星期,再写月日年。

从18日晚上到19日凌晨,鲁迅似乎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累得几乎要虚脱,但他还是不愿合眼。他想坚持写完这天的日记,再多看几眼许广平和周建人这两个长期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人。

他摊开纸张,拿出笔,尝试了几次想写点什么,却由于身体过度虚弱,以至于虚汗不停往外冒。哪怕他想给身边的亲人说几句话,也会累得气喘吁吁,咳嗽不止。

无奈之下,他只能伸手握住坐在病床沿的妻子许广平的手,用眼神跟她交流。

许广平多次劝告丈夫躺下休息一会儿,但他每次都会以“我不瞌睡”拒绝她的好意。

看到丈夫这时候“不听话”绝不是好兆头,许广平索性故意离开病床几步,斜靠到对面的床上。

夫妻之间早已有了心灵默契,鲁迅怎会不明白妻子此刻的良苦用心。妻子以身作则,不愿再打扰他,希望他能尽快休眠,好让身体恢复一些。

他们如此关爱我,我总不能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走了吧?

想到这里,鲁迅强忍身心的痛楚,颤颤巍巍地抓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星期”两个字,然后,一切戛然而止。

当天是星期一,鲁迅由于太累了,连“一”这样简单的汉字都没有写出来,就倒下了!从此,中国现代文学星空中那颗最耀眼的星星陨落了,让整个中国文坛,乃至亚洲文坛都随之惋惜。

很快,鲁迅去世的消息从上海传向全国,全国各地的读者不断向上海发来电报悼念他,给他送来“文坛巨星”、“思想界的英勇战士”、“国内文坛唯一领袖”等殊荣。许多读者表示要不远千里赶到上海,参加他的悼念活动。

实际上,鲁迅早在去世前三个月就立下了遗言:我死后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

看到人们如此敬爱鲁迅,教育部长蔡元培(1868年——1940年)先生深受感动,即刻主持成立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有蔡元培、宋庆龄、史沫特莱、内山完造、沈钧儒、茅盾、胡风、胡愈之、萧三,曹靖华、许寿裳、周作人、周建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化名流。

10月22日上午,鲁迅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送往万国公墓。据记载,当时为鲁迅抬棺的有16人,分别是胡风、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巴金、黄源、鹿地亘、吴朗西、陈白尘、周文、曹白、萧军、肖乾、聂绀弩、欧阳山。这样高的规格,在文学史上绝无仅有。

参加吊唁的人更是数以万计,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把一面写有“民族魂”的旗帜盖在了他的遗体上,含着热泪送别他。

可见,鲁迅的人格魅力太伟大了,征服了所有人。他虽然死了,但依然活在许多人心中。

鲁迅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只有7岁,给他料理后事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妻子许广平和三弟周建人的身上。

周建人忍着悲痛,提笔写下了“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委托匠人刻在了墓碑上。

1950年6月,华东文化部(上海文化事业管理局前身)着手筹建“鲁迅纪念馆”,馆址设立在大陆新村10号(包括大陆新村9号的鲁迅故居),并于来年元月对内开放。

1955年,鲁迅逝世20周年即将到来,由于万国公墓中的鲁迅墓年久失修,管理局计划在虹口公园里新建鲁迅墓和鲁迅纪念馆,随之成立了“鲁迅先生坟墓迁建委员会”,由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担任主任,黄源、唐弢担任秘书长,并聘请了陈植、张惠中等9位设计大师进行整体设计。

之后,黄源专门赴京,委托文化部副部长周扬邀请毛主席给鲁迅先生题写碑文。

很快,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鲁迅先生之墓”送到了新建的鲁迅纪念馆,于1956年9月8日,由苏州根雕能手顾根土带领几名助手,刻在了鲁迅墓前的石碑上。

毛主席和鲁迅虽然虽未谋面,但相互读过对方的诗文,对对方相当熟悉。毛主席题写的“鲁迅先生之墓”这六个大字,刚健有力,稳重大气,给人铁骨铮铮之感,同时还包含有奔放纵逸的审美趣味,非常贴合鲁迅先生的精神人格。虽然没有落款,但熟悉书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毛主席所写。

毛主席对鲁迅有两句非常中肯的评价,一次是在1937年10月,鲁迅逝世一周年时,他在“陕北公学”上发表了《论鲁迅》的演讲,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数年后,毛主席在另一次讲话中说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可以说,毛主席对鲁迅“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的评论,是对鲁迅最好的盖棺定论,让鲁迅的精神光芒一直长存人间,永远受人膜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