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新用户8926AVU2 2024-04-26 发布于北京

康熙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阳历是1673年2月7日),距离当年除夕还有十天的时候,京师(北京)内城石大人胡同(今东城区外交部街;之所以以前叫石大人胡同,是因为明朝景泰、天顺两朝的权臣、忠国公石亨曾住在这里)中一座普通的贝勒府中,府邸的主人、也是清朝皇族宗室高级成员之一———太祖皇帝(即努尔哈赤)之孙、太宗皇帝(即皇太极)之侄、先帝(即顺治帝)堂弟、当今康熙帝堂叔、前任睿亲王、现任多罗贝勒多尔博去世,时年三十岁。

虽然多尔博生前的爵位是'多罗贝勒’,在清朝宗室爵位等级中属于第三等,仅次于和硕亲王、多罗郡王,算是地位比较高的宗室成员了;但在当时,诸多的宗室亲、郡王一抓一大把,拥有多罗贝勒爵位的人也不在少数,可这里为什么要把看起来普普通通、史书中也籍籍无名的多尔博给单列出来,还加上那么长的一串头衔,特别写这篇文章来讲述他一生的故事呢?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这是因为,多尔博本人虽然事迹普普通通、一生短暂无闻,但他的生父、嗣父在清朝的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的顶级皇室成员,还是后世拥有'世袭罔替’资格的八大军功亲王、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成员中的二人。

而多尔博本人虽然在生前因为皇权斗争和政治倾轧的原因没有得到'世袭亲王’的资格(短时期承袭过亲王,不过很快就被夺爵、退回本宗),但在他去世一百多年之后,他的后裔还是被允许世代承袭了先祖的王爵,成为了清朝开国军功宗王八家后裔获得王爵'世袭罔替’资格的其中之一,也算是告慰祖先了。

那么,有关多尔博这短短的一生中究竟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他的父辈有哪些为人熟知的历史典故、他的后裔又在他去世后有着怎么样的岁月历程,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为大家一一介绍,详细解读。

大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正月初二,辽东盛京城(辽宁沈阳)内通天街以西(今沈阳沈河区北中街路)的多罗豫郡王(之前是和硕豫亲王,因为犯过失而先降多罗贝勒、后晋多罗郡王)府中,府邸的主人、豫郡王多铎再得一子——他的继福晋博尔吉济特氏为他诞育了第五子,百日后取名为'多尔博’。

也就在多尔博降生的这一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于盛京皇宫中突然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皇太极生前并没有明立皇太子,也没有指定身后的继承人,因为去世得突然,所以更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及确定谁继位的传位遗诏。

而按照后金时期留下来的清朝“八旗共议、推选新君”制度,皇太极去世后,清宗室近支成员在八月十六立即召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宗室诸王(各旗大、小旗主)齐聚皇宫崇政殿,讨论皇位的归属人选。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当时,多尔博的二伯父(指同母兄弟而言)、正白旗旗主、睿亲王多尔衮与其堂兄(指多尔博的堂兄)——清太宗长子、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因战功、血缘、实力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帝位候选人中出于极为有利的位置。

而多尔博的大伯父、英郡王阿济格,生父、豫郡王多铎,则为了'推举’多尔衮继位,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举行时,召集了属下的两白旗大臣、军队赶到了皇宫中,顶盔持锐,和支持豪格继位的两黄旗、正蓝旗军队在崇政殿外对峙,一定要分出胜负。

当时,虽然主持此次议政会议的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皇太极次兄)倾向于由侄子豪格继位,而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皇太极堂弟)也赞同代善的意见,但已手握六旗拥戴(两黄旗、两红旗、两蓝旗)的豪格却在几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谦恭”表示:'自己德小福薄,难担重任,还请另选贤德,以继大位’。

随后,豪格便离开了崇政殿,返回自己的王府以示避嫌(这是学的中原王朝'三揖三让’的那一套,皇太极当年改元称帝时就是走的这一套流程)。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位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多尔衮抓住豪格离场的绝佳机会,以两黄旗、正蓝旗大臣提出的要求中“皇子继位”这一条,逼迫代善、济尔哈朗做出选择——自己可以不继位,但必须是先帝(皇太极)皇子中另外的合适者为嗣皇帝人选(就是不许豪格继位)。

多尔衮最后言明,拥立豪格之外的皇子继位,是两白旗在顾全大局之下所能同意的最低条件了,假如这个条件还不能达成一致,那么两白旗将自行挑选新帝、另立门户,与持反对意见的两黄旗、正蓝旗开战!

多尔衮提出了这个'以退为进’的条件后,在场的诸王公大臣们权衡利弊之下,只得也退了一步,提出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称帝,以化解这几乎将酿成内部火并的政治纠纷、及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势;最后,以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代表的宗室王公们达成了最终共识——拥立福临继位,以平息当前的激烈政治对抗。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在诸王大臣们的簇拥下,多尔博的堂兄、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盛京继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这就是清朝第二代皇帝、也是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清世祖顺治帝。

当然,这风云激荡、刀光剑影的一场政治斗争,以及最后的结果,都和还不满一岁的多尔博没有任何关系,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吃奶的婴儿呢。以后几年中,他只要安安稳稳的成长、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可以了。

顺治帝继位后,因为年幼不能亲政(当时只有六岁),于是多尔衮趁热打铁再接再厉,拉拢了居长的代善和济尔哈朗,名义上让济尔哈朗出任第一摄政王,自己则任第二摄政王,再将原本想参与竞争“摄政王”的豪格以'平辈不得摄政’的理由给彻底踢出局。

当然,济尔哈朗也很识趣,知道自己的镶蓝旗实在不是两白旗的对手,于是在出任'第一摄政王’后,明确的晓谕诸王大臣,让他们一应军政要务都要先向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上报,再转交自己'审阅’,上书奏名也要以多尔衮为先、自己为后。这样,多尔衮就成为了清朝目前实际上的最高执政者了。

(后来,多尔衮坐稳位置后,还是借口王府建筑僭越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等礼器的名义,罚了济尔哈朗二千两白银、免除其摄政王衔,独掌朝政。)

多尔衮以摄政王的名义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后,将多尔博之父、自己的亲弟弟多铎视为腹心、羽翼,不断委以重任,授命为军队主帅、出征作战。从此以后,年轻的多铎(多铎时年三十岁)声名越来越显赫,成为清朝手握大权的顶级宗室成员之一(仅次于皇帝顺治帝和摄政王多尔衮,几乎与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平级,高于肃亲王豪格)。

大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大明中枢朝廷覆灭于声威赫赫的农民起义军手中,内外交困的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中原北方局势一片混乱。四月初四,驻守山海关的大明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注:吴三桂并不是山海关总兵,此时的山海关总兵是高第)因家眷被农民军侵夺下狱而叛归山海关,并遣使向关外的清朝请兵求援。

实际执掌清朝大政的多尔衮在与诸王公大臣商议后,接受了吴三桂的请兵要求,报请顺治帝同意,出兵与农民军争夺中原天下。四月初九,顺治帝在盛京皇宫笃恭殿拜多尔衮为大将军,并亲赐大将军敕印,命他统率大军入关南下,与农民军和占据中原南方的明朝剩余势力争夺天下。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随即,多尔衮率同母弟豫郡王多铎和同母兄英郡王阿济格及八旗军队三分之二、汉军各部,由盛京出发,向山海关进军,准备协助吴三桂击败农民军,夺取中原。

四月二十一,清军到达山海关十五里,暂时驻营休息;二十二,清军进抵山海关外十里,在一片石(河北抚宁东北)处击溃了与吴三桂部正在激战的农民军。随后,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以降清的吴三桂部为引导,阿济格为左翼,多铎为右翼,多尔衮自率重兵居中,三路清军相继由山海关入关。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三十,清军进抵了蓟县(天津市蓟州区),当天农民军撤出京师(北京);得知农民军已经退走后,多尔衮令多铎、阿济格率精锐军队绕过京师追击农民军,自己则带着主力军队赶赴京师。多铎与阿济格率军追击农民军,一直追到固关(山西省平定县),才调头向京师退兵。

大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了大明的都城——京师(北京城),这也标志着建国于辽东关外已经二十八年的清朝(包括前身后金)正式入主中原,成为了中华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驻守京师的多尔衮在与诸王公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正式迁都京师、继而'以图进取、建万年不拔之业’,统一天下。八月二十,在多尔衮的命令下,盛京的清朝中枢各部门开始了迁都行动。九月,皇帝顺治帝也在重重护卫下从盛京抵达了京师,入住皇宫紫禁城。

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皇宫皇极门(即太和门)向天下颁布了(再次的)登基诏书,宣布清朝正式定都于京师;从此,清朝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全国性统治,不再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顺治帝在皇极门重新举行了即位大典后(顺治帝在上一年、也就是崇德八年八月,已经于盛京皇宫举行过一次登基大典了),便给此次立下大功的摄政王多尔衮上尊号为'叔父摄政王’(与此同时,另一位摄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则只授'信义辅政叔王’,从摄政改为了辅政,政治地位上已经比多尔衮要低了),以彰其功。

另外,顺治帝还下令礼部为'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建碑以纪功,使得多尔衮可以“永垂功名于万世”。在实际的衣食住行待遇上,多尔衮还得到了穿貂蟒朝衣的资格,可以戴饰有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另加黑狐裘一件,金银、马驼等物资无数。

而京师皇宫东华门外南池子胡同中的原明'南宫’(最早是明宣宗为皇太孙、皇太子时居住的洪庆宫,后来改为行宫,即明英宗'瓦剌留学’归来后,为太上皇时所居住的南宫),也被改建为'摄政王府’,以供多尔衮居住。

从此,无论在政治待遇上,还是礼仪、物质待遇上,身为(唯一)摄政王的多尔衮开始凌驾于宗室诸王之上,成为了清朝统治阶层中仅次于顺治帝本人之下的权力第二人(实际上就是第一人了)。

就在给多尔衮上'叔父摄政王’尊号的同一天、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初一,多尔衮的同母弟多铎也被顺治帝重新晋升为'和硕豫亲王’,加授'定国大将军’,并为其选择了位于京师内城的原明朝'诸王馆’旧址(今北京东城区东单三条胡同、帅府园东口,也就是协和医院所在处)作为其'和硕豫亲王府’的所在地。

此后不久,不到两岁的多尔博就和兄弟们——庶长兄珠兰、同母嫡长兄多尼(多铎的嫡长子)、三兄巴克度、四兄察尼、六弟扎克度,还有其他几个姐妹一起,从盛京(沈阳)的豫王府搬到了京师的新府中生活(多尔博还有两个弟弟——七弟董额、八弟费扬古,这时都还没出生),而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多尔博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京师。

睿亲王世系传承的起源——始封者多尔衮

按照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思——'上阵父子兵’,他信不过其他的异母兄弟和子侄辈,所以他将要指派两个兄弟阿济格(此时阿济格也晋封为和硕英亲王)、多铎统领八旗军队西征、南征,彻底打垮山陕农民军势力和南方的南明政权。

未完待续,下一篇文章继续为大家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