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关注】“银发经济”未来10年30万亿,泼天财富砸向农村,能否承接得住?

 老沔城人 2024-04-26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特别关注】

“银发经济”未来10年30万亿,
泼天财富砸向农村,能否承接得住?


  “银发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面对老龄化挑战,政府发布政策文件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涵盖养老、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农村地区成为发展重点,推动城乡互补,满足多元化需求。通过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路径,发掘商业潜力,实现民生与养老产业协调共进。

  近期,“银发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既源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也反映了这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银发经济”这一概念首次亮相,并被确立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会议强调,通过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而推动人口质量的全面提升。

  今年,国家发布了一号文件,并随之出台了《关于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详细列举了四个方面的26项具体措施,标志着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银发经济”的政策文件正式诞生。

  随着"银发经济"的逐步崛起,一系列政策性的利好措施接连出台,这充分显示出人口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老龄化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时刻。然而,正如古人所说,“危”与“机”并存,我们完全有可能从这一挑战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这一结构性变化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尚未实现全面富裕的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代价日益显现。80后一代人将不得不成为首批承受这一代价的群体,而紧随其后的90后和00后则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冲击。这一变化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传统观念中强调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仅反映了老年人的内心期望,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年轻一代所承担的责任与压力。这种期望与压力并存的现象,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年轻一代家庭责任的双重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一代在肩负社会责任和家庭重担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除了为老人的赡养提供资金支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开支,包括衣、食、住、行,子女的教育投入,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等,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负担。这种多重压力使得他们的抚养系数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劳动力人口与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之间的比例已经趋近于2:1,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

  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年龄层人士的广泛参与,携手为老年人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晚年生活环境,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幸福、安逸的晚年时光。

  黄昏是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必经的一站,无论是谁,都终将面对老去的现实。虽然我们都希望青春永驻,但时光却无情地流转,让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老年的到来。然而,黄昏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回首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因此,不要害怕黄昏的到来,而是要学会欣赏它的美丽,享受它带来的宁静与安宁。

  因此,推动“银发经济”的繁荣,虽常被外界看作是商机,但实则其本质上是一项慈善之举。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应当将“服务”作为核心理念,全心全意地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和实际需求。

  这个需求不仅涵盖了基础需求,还延伸出了一些富有创新和远见的“诗和远方”式的新需求。

  对于居住在农村的老龄群体,能够保障他们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就近的医疗服务,这已然是他们生活中的巨大福祉;相较之下,城市中的老龄人口在关注健康养老的基础上,还追求着诸如艺术、体育、休闲、旅游和娱乐等更为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体验。

  因此,如何激发和推动银发经济的增长,以及确定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经济领域的机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寻找并确定正确的切入点,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推动“银发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将开拓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改善愿望和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以“6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老年人,他们经济条件良好,时间充裕,对更高品质的生活有着明显的追求,更加向往那些能够带来心灵慰藉和愉悦感受的新环境和新体验。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拥有2.97亿的老年人口,这一数字接近3亿。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预计将突破3亿大关,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拥有全球最大的老年人群体的国家。

  此外,我国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的规模将扩大至约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也将提升至约10%。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银发经济将会展现出广泛的覆盖范围、深度的产业链结构以及多元化的业态模式。它将横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催生出一系列新的领域和竞争环境。

  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银发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逐步崭露头角。其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无疑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

  关于“银发经济”的推进,大量的财富资源正在流向农村地区。然而,这些资源能否被农村地区有效地承接并利用,仍然是一个待解答的问题。

  当前,在农村地区,劳动力人口约为2.7亿,而常住人口则高达近5亿,这些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构建着他们的家园。

  尤其是,农村作为天然生态的涵养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健康养老的理想之地。在这里,物美价廉的生活环境使得它成为不二之选。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仍缺乏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而适时地发展“银发经济”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不仅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为乡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随着人口的流动,我们将目睹改革开放45年历史上罕见的变革。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大城市等扩展区域的农村地区,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动。这种流动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切入点。对于这一区域的农村而言,“下沉式养老”不仅是机遇,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一地区的农村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机遇,而能否成功把握这一机会,则取决于当地是否拥有具备前瞻视野和领导力的村“两委”干部。这些干部需要勇于担当,具备决策能力,能够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参与到“银发经济”的发展中,从而分享其中的红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乡村注入内生的发展动力,精准推动特色产业的壮大,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激活乡村经济的活力。

  城市中的老年人选择到乡村地区养老,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生活成本,还能为农村的老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实现城乡老人之间的互助与回馈。这种双向的养老模式,才能确保政策红利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共享。

  为了推动农村的持续发展,探索“银发经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当地的项目,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需要认真思考并选择合适的项目,以实现“银发经济”的落地生根,从而为农村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农业、康养与旅游的结合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

  中国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银发经济,这一针对广大老年人群及其家庭的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增进民众福祉、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要想充分释放这一“新动力”的潜力,关键在于采取精准的策略,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更多地向乡村地区流动,以此开创“下沉式养老”的新格局。

  为了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必须根植于“农业”这一领域。这里的“农业”特指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农业”,通过与康养和休闲旅游的有效结合,这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展产业链的重要路径。这样的融合创新,为我们打开了“农康旅”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农康旅”的整合模式,是借助乡村中未被充分利用的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以及深厚的乡土文化和特色的民宿资源,结合当前乡村建设行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该模式以“五老”精神——尊老、爱老、养老、乐老、教老,以及“三养”理念——养身、养心、养志为文化内核。通过深入挖掘当地与健康养老服务相关的资源,并巧妙地将这些资源融入养老环境中,创造出了如“生态养老、文化养老、养生养老”等别具一格的田园式旅居养老场景。这种近郊型的“农康旅”融合综合体,为“银发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

  除此之外,它还将促进康养民宿、田园居住体验、疗养居住体验、文化沉浸式居住体验以及基于长寿自然资源的居住体验等新兴场景的兴起。

  为了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除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外,我们还需深入探索他们在养生、社交和精神层面上的潜在需求,并努力填补这些需求上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积极培育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以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举例来说,通过科技力量的注入,我们可以打造一种智能化的田园养老模式,形成一套全面而精细的智慧化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为“银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动城市老人下乡养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农村老人的基本需求视而不见。毕竟,在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高达1.2亿。为了完善农村的养老服务,我们不仅要提升农村老人的健康素养,还要强化他们慢性病的管理,并优化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以确保农村的老年人能够拥有一个美满的晚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农村老人关爱有加,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要使农村老人的福音转化为实际福祉,关键在于地方能否把握时机,发展面向老年人的“银发经济”。这需要有效解决农村老人的空巢、独居和高龄问题,同时,特别重视并强化他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服务体系构建。

  再者,如果只依赖数千万退休的党员干部或国企、事业单位员工,这一批拥有稳定职业和相对较高工资水平的人群,他们在享有稳定收入和充裕闲暇的同时,更应当成为楷模,积极投身乡村养老事业,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下乡养老,不仅能够拉动内需,还能为农村带来新的活力和机会,有助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的繁荣和发展。

  尽管“银发经济”涉及多个民生领域,包括养老服务、居家照料、社区便利、老年健康、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以及农村养老服务等。然而,城市退休老年人和农村留守老年人的需求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餐饮、医疗和养老问题,而对于城市退休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经济条件较好且时间充裕,他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文化娱乐。正是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城市退休老年人成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主要消费群体。因此,只有实现城乡互补,才能确保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总体而言,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增强民众福祉和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阶段的重要支柱。它不仅能够兼顾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民生与养老产业的协调共进。这一发展策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角色。然而,要使“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我们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的人流量支持,以及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改造。通过特色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我们有望发掘出巨大的商业潜力。


  (策划专家 李国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