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发现一石碑,上面内容使人不敢相信,专家:原来这人真的存在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4-26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1-12-30 10:21·逍客文新论

《资治通鉴》曾言:“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唐朝年间,使节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千里路途中,他立下无数功劳,其生平传奇经历,亦成后世传诵经典佳话。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认为,凭借着史籍资料的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已被彻底理清,可实际上,我国历史研究事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也使得许多特殊历史事件,始终未能得到人们的明确认识。

为成功填补历史研究中的诸多空白,现代社会中,很多史学专家仍在努力探索,以求早日实现全面认识历史。在这一历史探索阶段中,诸多实物史料的出现,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曾经,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一块石碑,便向人们揭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对石碑上记述的内容进行解读后,相关专家则表示:原来这人真的存在。那么,这一石碑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其中记载的又是哪一历史事件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支考古队来到西藏地区进行例行考察,一次偶然机会下,考古专家在西藏地区,发现一块刻满文字的石碑。

起初,专家们并没有对石碑太过关注,但在对石碑上刻有的文字进行解读后,专家们则惊讶地发现,这块石碑中的文字,居然与唐朝时期的传奇历史人物王玄策有关。

据报道,这块石碑上刻有的文章名为《大唐天竺使出铭》,其中记述的内容,便是关于使节左晓卫,长使王玄策等人出使天竺的诸多功德。

据相关资料记载显示,王玄策是唐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外交官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实力强劲,很多小国都希望能够与唐朝实现友好往来,而天竺亦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王玄策的首次出使任务圆满完成,这也使得唐朝与天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然而,在王玄策第二次来到天竺时,却意外赶上天竺内部发生政治动乱,这也使得王玄策及其手下部将遭到天竺俘虏。

在他看来,天竺方面的如此行为,便是对大唐的蔑视与挑衅,身为唐朝官员的他,自然不会对此善罢甘休。此后,遭到俘虏的王玄策,想尽一切办法逃脱天竺的控制。

凭借着不断的努力,最终,他成功摆脱天竺的控制,为化解此次危机,王玄策便来到吐蕃地区寻求帮助。此后,借由唐朝使节的名号,王玄策成功借出两万吐蕃大军,当王玄策带着这些援军返回天竺后,仅用三天的时间,便将天竺部队彻底打败。

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如王玄策一般以一人之力成功征服一个国家的情况并不多见,从此次事件中,也能够看出王玄策的出众能力。

按理来说,立下如此功劳的王玄策本应得到嘉奖,可在班师回朝后,王玄策的如此功劳,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不仅如此,在史官们对这一事件进行记载的过程中,更是草草带过,并未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受此情况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研究中,很多人都认为,真实历史上,王玄策这位曾经立下如此功劳的外交官员并不存在。

然而,随着《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出土,专家们终于确定,王玄策的的确确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并非后人虚构而成。自此,关于王玄策的研究,亦将迈向全新阶段。

作为中原地区与天竺之间的重要纽带,在王玄策生前,为天竺及中原地区的外交事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

作为进一步研究古代唐朝及天竺国之间往来经历的重要文物,大唐天竺使出铭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与价值,2001年时,这件珍贵的文物,也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时至今日,这一珍贵石碑也仍得到专家及人民的共同爱护。

结语

从此次事件的发生可以看出,若是仅凭文字史料对历史进行分析判断,便会使我们遗漏许多历史真相,进而造成对历史的错误认知,无法从真实历史上,感受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珍贵实物史料重现于世,并向世人展现着千百年前的真实历史风貌。

相信在未来社会中,此类实物史料亦将大放光彩,并为我国历史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凭借着珍贵历史资料的一一出现,我国人民对历史的研究程度,亦将得以深入。

参考资料:《大唐天竺使出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