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举博物馆,见证“第五发明”(下)——南京3日游(10)

 阿榧榧香 2024-04-26 发布于江苏
★旅游地点:南京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北馆)
B4往上是B3层,坡面上方是殿试的试卷,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不见得是状元本人的手书,可能是誊写者的手笔。

第三展区“金榜题名”,从宋代开始,“金榜题名时”被视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寒窗苦读实现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终身大事,是个人,也是家族的巨大荣耀。展厅依然很大,虽然验票的时候游客还挺多,但散到各展区,倒并不拥挤。

金榜是殿试后揭晓进士名次的榜单,采用金黄色的纸张,因此被称为“金榜”或“黄榜”。因为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的,所以也称“皇榜”。金榜有大金榜、小金榜之分。清朝的大金榜分别用汉文和满文书写,接缝处盖“皇帝之宝”印。文科金榜张贴于东长安门外,武科金榜张贴于西长安门外。张榜三日,收归内阁大库保存。

小金榜顾名思义,尺寸要更小一些,这是给皇帝御览的。而大金榜是用于张贴,公之于众的。

展厅里布陈了小金榜,乾隆十六年的小金榜有刘墉的名字,位列二甲第二名。道光二十七年小金榜,状元张之万,官至吏部尚书。但是他的名气不如同科的李鸿章,李鸿章是三十九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大金榜也很令人关注,因为这一科的状元张謇太出名了,他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对家张南通市的实业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这里还陈列着各种牌匾,这牌匾不知道是从哪里收集来的,密密麻麻,看得人心潮澎湃。

不过,再激动也没用,这些状元、榜眼、探花、解元啥的,也不是一般人能考得上的。所谓光耀门楣,学子们付出的何止是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君不见范进考了多少回才中了举人?结果欢喜太过,直接疯了。

第四展区“金陵佳话”,南京是明清江南乡试的举办地,也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基地之一。三年一次的乡试,也让夫子庙和江南贡院为中心的十里秦淮成为天下闻名的繁华之地。

展区布展了秦淮畔的各家商铺,不过这些商铺倒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特色,如今很多古镇都有这类展陈。所以,我们也没有细看,事实上这里的游客也不多。

展厅里还陈列着众多历史名人的塑像,每一位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例如杜甫、杜牧、文天祥、刘禹锡……他们虽然并不是南京人,但与南京也是颇有渊源,也留下了关于金陵城的名篇。

不过,最喜欢金陵城的,可能还得数李白。他出生在西域,生长在四川,却自称金陵人士。二十六岁时,李白第一次来到金陵。大唐盛世的金陵城,已经历经繁华,留下了很多与六朝、魏晋文人雅士相关的历史古迹。

而李白素来豪放不羁,与这些六朝人物大概是颇能引起共鸣的。他甚至在给朋友的信里说,自己祖籍金陵,后来才流落到外地的,不知道是确实如此,还是因为他太喜欢金陵了。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一首《长干里》,不仅衍生出了“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的成语,还让长干里一度成为金陵人地标性名词。

李白还写了大量的关于金陵的诗篇,比较著名的有《金陵酒肆留别》《登金陵凤凰台》《金陵三首》等。据说,他一生写了七十多首与金陵相关的诗歌,即使是一位多产诗人,留下这座城这么大量的诗篇,那也是不多见的。这位诗仙喜欢游历,可见他对于金陵的爱重。

往上是B2层,第五展区“源远流长”,中国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废止,但是我们今天的高考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何尝不是科举制度的另一种延续呢?

至于像各类专业考试,诸如注册会计师考试、法律资格考试等等,也是用考试来公平公正地选拔各类专业人才嘛!清朝科举好像还有翻译科的,这不就是妥妥的专业科举考试吗?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发布谕旨,宣布实行新政,废除八股文,科举考试以西学为主,意在选拔实用人才。其实早在此前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就将改革科举作为维新的重中之重。

日俄战争以后,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封疆大吏的请求下,清廷废止科举制度。但其实,对新式学堂学生和留学生进行考试,并根据成绩奖给功名和授予官职,其实也是科举制度的延续影响吧。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就提出以考试选拔文官的主张。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也推行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成立考试院,与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和监察院并列,组织了多次高等文官考试。

中国科举制度对周边国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日本和朝鲜的科举制度借鉴最深。后来,西方国家也借鉴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可见这项制度影响之深远。

尾厅“国重斯文”,关于科举之存与废,自然有着种种争论。但不管怎么说,一项制度能够存续千余年,而且至今还有着深远影响,本身不就是对制度的肯定吗?

B2层还有数码厅,用数码技术展示中国科举制度的设立、发展、停废历程。文创店又名黄金屋,打造得很是富丽,但很容易让囊中羞涩的游客心生退意。

这看上去也太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价格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不是吗?其实价格也没有贵得很离谱,一般工薪阶层如果喜欢的话,也是负担得起的。

最后乘坐电梯前往B1层,这里有迎宾大厅。我们不由得疑惑,难道我们应该从一层往下参观浏览?但是从展厅的布置来看,分明是由下往上参观的嘛!

为国求贤厅比较空旷,两侧的墙上有浮雕,都是跟科举制度相关的场景,最多的应该是放榜的,那真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鸿儒驿站是一间书吧,有饮料供应,书架上的书多是经史类,摆放得很整齐,式样也很整齐。

特展厅陈展“梨园情怀——中华戏曲艺术传播体验展”,陈展了各种戏曲的服饰、脸谱等。我们对戏曲的兴趣并不是太大,实在也不懂戏曲。虽然觉得昆曲唱得婉转悠扬,京剧的脸谱挺有意思,但我们能听懂的也就只有越剧和锡剧这类地方剧种。

走进展厅的时候,我挺纳闷戏曲展怎么会在科举博物馆里举行,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科举制度在戏曲里也有着相当多的体现。

一下子就恍然了,可不是么,就是我听过的越剧里头,也有很多进京赶考的书生与小姐在花园私会的,有上京考中功名还乡的,有考中功名后抛妻弃子的。戏曲是生活的升华,因此戏曲里的书生,往往能够高中状元,那一袭戏袍着实好看。

有一出杂剧叫《梁状元不伏老》,全名《梁状元不伏老玉殿传览记》,就是讲述一个士子不满以举人入仕,坚持科举五十余年,终于在八十二岁那年得中进士的故事。不过这也只是戏曲,连考五十余年都没中进士,不可能忽然就在殿试中高中状元吧。这出戏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古代科考之难。

我喜欢的越剧传统曲目《何文秀》也说到科举,背景是明朝嘉靖年间严党专权,礼部侍郎何忠一家遭到迫害,其子何文秀携妻连夜逃亡。三年后,何文秀金榜题名,沉冤昭雪。看吧,一旦金榜题名,就能翻身把歌唱。我尤其喜欢何文秀高中以后返乡那一折,何文秀唱起来,眼角收梢都是喜意。

越剧里有关状元为主角的戏还有很多,似乎但凡寒窗苦读,就能够高中状元似的。当然,状元是士子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作为主角自然更有代表性。

自驾游:南京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北馆)
5月初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