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天晨:书法应该怎么看?

 家有学子 2024-04-26 发布于甘肃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至今不衰。书法欣赏,欣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一幅书法作品呢?我认为,书法欣赏的不是看纸上留下的墨迹结果,而是品味对墨迹推敲还原的过程。书法,是一个表达过程的艺术,本身是动态的概念。

王羲之《积雪凝寒帖》

我们要知道,书法的概念,是古代文人“书写”而衍生出来的。

书写是文字交流的一种实用形式,他本身的目的是为了书写出的结果能够传递给对方。书写这种实用形式后来发展为键盘打字乃至触摸屏。这是“书写”的目的性,为的是传达结果,这个过程越精简越好。

而书法则是在书写目的的同时,表达出的个性与性情。这是一种偶然的艺术创造,由实用性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上古时候,只有实用性的规范书写,我们看到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甚至隶书,基本都不是为了艺术目的而作,都是纯粹为了实用目的。是我们后来从审美角度去观察他们,而得出符合我们认识的美学感受。到魏晋之后,出现了有意识的书法审美,这时候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兼有的,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在元代之后更侧重艺术性,一直到钢笔出现,毛笔使用完全退出实用性。

图片

钟绍京《灵飞经》

古人写书法,和现代人的心态不同。

所以我们要明白古人的书写心理,很多经典的碑帖,其实当时并不完全是艺术目的,书写者有可能在书写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内容,比如《兰亭序》王羲之在写的时候,关注的其实是文章而不是书写,《兰亭序》其实是文章草稿,《祭侄文稿》《寒食帖》就更是内容是作者的第一关注点了。这个和我们后来认识的,作为艺术的书法其实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而现在我们看古代碑帖,很少关注其内容,都是在一个纯粹的视觉角度上,观察行气运笔,章法结字的美感和动态平衡。这说明书法是独立于文学之上,由“手写”发展出来的艺术。

文征明小楷《琴赋》

书法欣赏是对墨迹结果的还原,还原古人书写的过程细节,才是学习目的

任何艺术都有它的造型、发力方式、韵律感。只不过侧重不同。音乐是欣赏过程的,我们一听音乐,本身就欣赏着它的过程。所以音乐的过程就是它的结果。它全息地同时地体现了它塑造的造型、发力方式、韵律感。而书法则不同,书法留下的是墨迹造型,我们需要在结果中去反推书写者书写的状态,还原出他的发力方式以及韵律感。

所以,书法作品最精妙处是过程中的发力,起承转合,而不是结果的线条呈现。结果只是一个供我们反推还原的材料而已。所以,临帖不是照着结果描摹,而是分析结果而反推还原,进而得法。

Image

王羲之草书作品

我们看到的书法作品,其实是书写状态中静态的一帧。这就如同是视频截图,动画一帧,而不是看成照片,书法学习,是为了学习书写动态,而不是仅仅模仿静态帧。书法欣赏,是通过静态还原动态的情境,在其中揣摩情绪带来的发力动作(气,势)。就如同武术里的拳照,照着拳照推出发力内涵才是正理,否则就是学姿势而已。

看字,不是看字,而是通过字去返推书写者当时的书写状态,以此去品味情绪、学养、才情。这才是书法欣赏。而不是这副作品意味着什么,这副作品有什么影响,这个人的风格是什么词来描述,这些都和艺术欣赏无关。

把艺术感受转换成固定知识去理解,是对艺术最大的误解。书法是笔墨的舞蹈和音乐,它停留在静态的墨痕里,等着我们去还原品味,进而进入更美好的创造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