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他是一道光,他照亮了所有人

 寞霏 2024-04-27 发布于内蒙古

   

   就像外面阴郁的黄昏,今天读完这一本《苏东坡传》,竟忍不住悲愤的情绪,痛哭了好久。苏轼,他真的是一道光,他照亮了他生命中的所有人。

  苏轼的一生,充满着各种传奇和苦难。苏轼少年才俊,虽然得几代皇帝偏爱却一生始终都在遭受小人迫害,造就了他漂泊、乐观、传奇的辗转一生。政敌几度将他贬到荒凉偏僻的边陲,可是他就像一粒顽强的草籽,落到哪里不仅乐观坚强的生存,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百姓改善疾苦的生活,开垦、修井、赈粮、修堤.......这些简单的文字根本无法描绘出这位爱民如子、深谙百姓疾苦的伟大诗人的平生。

    
    密州艰苦,蝗虫成灾,他带领百姓捕蝗救灾,设计弭盗,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上书朝廷,几度请求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黄州被小人陷害无他处可居、无米可食,他不得不身着短衣袖、脚蹬木屐带领家人开荒种田、建造房屋,东坡一名也由此而来,最主要的,他每到一处都会有无数爱他关心他、拥护他的质朴百姓帮助他,他们愿意无偿帮他施工建房、积蓄买地;杭州水草、淤泥遍生,他身先士卒修建百年苏堤;儋州地处蛮夷,他深入了解黎民疾苦,不但化解了中原与当地百姓的积怨,还普及他们种植和开创学堂,一代伟业无法用语言描述。他所到的每一处,他都播撒了无尽的爱和深情,以至于每次被贬离开时,百姓们都送了一程又一程,告诉他一定要回来看看,每一处异乡,他都用善良和真诚扎根,变成了故乡!最后离开儋州时,百姓们的一声声“苏先生慢走”,不仅让苏轼老泪纵横,他提笔写下: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年事已高的东坡先生面对此时此景,又该饱含多少心酸多少深情和多少无奈!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先生一生,纯净、真诚、善良一缕清风。他曾经变卖所有家产想买一处房产,却因为得知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可怜的老人被儿子狠心买掉房子流落时,他不但归还所有房产,自己变卖家业所处的买房钱一分也没有要;百姓看病贵,他带领僧人熬制圣散子方救治无数瘟疫病人;荒年饿殍遍地、农人弃荒野,本不富足的他救治无数即将饿死的孩子.......他把他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百姓,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敌们想尽办法用来迫害苏学士的蛮夷偏僻之地,硬是让苏轼用人格和品行做成了功业之地!如果没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没有一种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伟大品性,是根本做不到的。

    政敌终生迫害构陷他,害的他一生都在艰苦漂泊,途中丧失幼子,居无定所,与挚爱的弟弟苏辙始终天各一方、聚少离多,骨肉亲情割舍,家人颠沛流离,可是他却淡然处之、从不辩解从不反击,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和坦荡!


  心似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历史就是这样,留给人太多的无奈和惋惜。这位为百姓奉献了一生的诗人和北宋的忠贞老臣,到最后连想在常州定居、离亲人们近一点安度晚年都成了奢望,同时也成为千年后读诗我们的千年痛惜和遗憾!

   就是这样真诚、善良、乐观的诗人,最终还是在从儋州回归的路上感染瘴疾,这位六十六岁颠沛流离一生受百姓和文人爱戴敬仰的老人,留下一生的绝笔后,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看到儿子们伤心难过,还曾安慰他们说,我生前没有做过恶事,死后不会坠入地狱。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我相信,无论到了哪里,苏轼都会像他生前一样受人敬仰和深爱,他走了,可是他的真诚善良,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幽默机智,他的洒脱飘逸,永远被人们万世怀念和流传。

万里归来颜愈少。

乡。

苏轼,他真的是一道光,他照亮了他生命中的所有人。

 原创|寞霏 图片|网络侵删

复制、转载请标明:出处|寞诗美文 作者|寞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