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引发全网热议的悲惨事件,想到的爱与责任

 NaNaInUK 2024-04-27 发布于英国

本文配图为伦敦平民区的春天
AKA我家附近


❃ ❃ ❃

写在前面:近年来,如果是围绕一个悲惨事件展开讨论,常被扣上吃人血馒头的帽子。的确,有许多新媒体从业人员单纯以流量为目的;但与此同时,更多人是被事件本身引发思考。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社会讨论都来源于某个具体事件,而这些事件基本不可能是“好人好事”。很遗憾,相比于幸福和快乐,悲痛驱使人们思考的力量更强大。


关于加拿大一家人的遭遇,大家可能已详细了解,最近这篇文章到处都在转。首先,向已故者家属——父亲及三个孩子致以深深的同情。看到有人说这位父亲在“赛博乞讨”,“吃相难看”,我倒是理解并接受他的行为。毕竟家里的顶梁柱塌了,但还有四张嘴要吃饭,经济压力摆在那,身为父亲应该想办法。
这个故事带给我的一些思考跟医疗本身无关,但此时如果不说两句外国医疗,怕是会被问“为什么对西方医疗问题视而不见”?所以表明下态度:加拿大医疗系统我不了解,如果参考同样为全民免费的英国医疗系统,巨大的缺点是效率奇慢,各种检查都要排队。我这种穷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排得上就治,排不上就算了。
我必须要说,故事中妈妈的遭遇给我提了个醒。我跟她一样不喜欢看病,感觉有问题时主要靠扛。从今以后我会对自己多点儿关心,不舒服了尽量找时间去检查。在此也提醒下所有在英国、和我一样去不起私立医院的人(根据对此事件的留言来看,如此穷的华人群体应该不大),在医疗系统如此慢效率的国家,早检查早治疗,我们能做的,就是少给病魔留出成长的时间。


❃ ❃ ❃
接下来进入今天想讨论的话题。
这个故事的走向超出了当事人的预料,现在舆论的主题是女权与反女权。
起因路径是这样的:有女性读者看完作者的文章后,认为作者把生活的压力都堆在了妻子身上,她要读书、工作、兼职。虽说是作者负责看娃,但毕竟有三个娃,最小的才三岁,做妈妈的很难全然脱身,可以想像得忙成啥样。
作者解释自己英文和文凭都没有妻子好,她主外他主内是最好的安排。但网友们抓住他“五年了还考不下驾照”这一点,认为他就是不愿意努力。而且,驾照都没有怎么“主内”?接送孩子、采购物资,还是得超级妈妈来。
于是一大波网暴父亲的言论涌现;接下来一波,就是指责批评父亲的都是“拳师”,接受不了“男主内女主外”。
公平来说,网上大部分的批评声音的确来自女性,但并非因无法接受“男主内女主外”,她们是觉得妻子做了太多而丈夫做的太少。
然而,我也必须承认,如果故事中妻子和丈夫的角色互换,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批评声了。反而还可能是赞美,对双方的赞美——丈夫没日没夜辛苦赚钱养活一家五口,妻子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照顾孩子。
再仔细想想,这样的家庭是不是很熟悉?几乎是电视剧和网络视频中常见的家庭模型——而在现实里大多是夫妻双方都要努力赚钱,才够一家人花。
如果三胎逐渐普及,很可能这就是未来的家庭模式。


那么,角色调换后,丈夫扛起一座山,让妻儿遮风避雨,就正常了吗?
当然不正常。
婚姻中任何一方做出“压倒性”的付出,都不正常。
前些天看到某前辈回复读者的留言,他说:男人必须为了家庭,其次才是自己。
这样的话在当下中国,依旧被看成是好男人的宣言。因为人们对好男人的定义标准围绕着责任,男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也围绕着责任。
这句话的本质,是认为责任大于爱。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思维,再深层的逻辑,就是牺牲精神——责任是为他人付出,而爱是属于自己的幸福。怀抱这种道德标准的男人,相信自己在为女人付出,牺牲自己照顾女人,但他们忘了,所谓平权平权,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不仅是权利的平等,也是道德的平等。男人喊着“我来照顾女人”,占领道德高地;女性只能继续“享受”男人的照顾,继续做被“保护”的人。
说得不客气点儿,这些好男人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感动。
现代女性不需要这种“照顾”,现代女性需要的爱情,是人格上平等的爱情,不是你牺牲自己来照顾我。
当然,今天的社会中,因客观条件的存在,无数女性更愿意享受男人的照顾,她们比男人更不理解女权甚至更厌恶女权。在她们眼中,平权意味着此时此刻所拥有的“性别红利”全部消失。

其实“女主外男主内”已经不是新鲜事,我好几位女性朋友的家庭都是这种模式。不用具体问,通过她们平常的言谈,就能感受到她们对丈夫和孩子的爱。因为爱,所有的付出都是幸福的。
加拿大的那位妻子,我相信她是怀着满腔的爱在照顾一家人,责任感是肯定有的,但更重要的一定是爱。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我也认识,男性朋友常把责任挂在嘴边,说再苦再累也必须为了妻儿赚钱。不知是否我多虑,我感觉他们也会因责任感的满足而开心,但更多还是压力带来的焦虑和忧愁。
放掉责任,拥抱爱,是对男女双方的释放。人真的只会因为爱而幸福,不是责任。


话说回来,我试想过如果我是那位妻子,大概会做同样的事,为了家庭拼尽全力。
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无论种族与地区,都愿意为所爱之人付出,相当多人会不由自主倾尽所能。这种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的同时就是幸福。
然而,无论幸福感多么浓烈,长期的过度付出,势必引致身体和精神上的劳累。
昨天好友说我:你这人就浑身散发着“我很独立,不需要人疼,我能照顾好自己”的气息,但其实你不能。
既然他如此犀利地剖开真相,我只能真诚地极力反对:我非常需要人疼!
但是这个人,可遇不可求。


在我男友眼中,我是十分“厉害”的人。
无论关于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难题,他都不为我瞎操心,相信我一定能解决。生病时从不嘘寒问暖,因为成年人不需要这些。
故事中的妻子,在丈夫眼中是个优秀、要强的女性。咱不去揣测这种要强是否有被生活逼出来的可能,单谈一下丈夫对妻子的画像。
妻子能干,我想她也非常能忍痛、吃苦,从在家自己生娃就看得出来,身体不好喜欢硬抗也是一个证明。丈夫认为自己妻子坚强又出色,搞得定一切。所以他不觉得一开始没去医院看望她有任何问题,他已经习惯了。
看到他写的,妻子上车前还扮小白兔逗孩子开心,我既佩服又心疼她,那一刻她是否在忍着疼痛,换孩子的开心?但她丈夫看到的,只是妻子蹦蹦跳跳去医院,他没有想过,有无可能当时的她在强忍疼痛。直到妻子去世半年后,他写回忆文章,也没有想过这一点…
在爱情中付出所有一向是我的信条和习惯,从前我认为爱情是不能计算的,不能比较谁付出更多。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但多加了一条——要给对方付出的机会,否则我也是在自我感动与自我满足。
我有一次最接近结婚的恋爱经历。当时每个周末都坐车去看对方,自己不舍得买衣服但给他买好多;陪他去想去的地方,做好一切幕后工作,风头全留给他。后来他爱上别人,对方半夜说心情不好他就会跨城去安慰。订婚后他又来找过我,说后悔了,坐在客厅哭一宿。我没有被感动,但很多年后我有反思:人需要满足付出的快感,哪怕满口抱怨,但这种满足是成全爱的必要条件。


至于为何妻子愿意那样付出,有人说是因为“缺爱”,有人反驳说别动不动就把“缺爱”搬出来解释一切。
要我猜呢,主要原因就是缺爱吧。
人们常以为缺爱的人会拼命索要爱,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正相反,缺爱的人会拼命付出爱。缺爱的人,不相信爱能够通过索要得到(事实上是可以的,而且很常见),所以他们更愿意通过不停地付出,来感受爱别人带来的幸福。
然而,这往往只会令他们更缺爱,在心底的深处,更渴望被爱。
至于为什么缺爱,跟许多因素有关。我讨厌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原生家庭。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的成长必然被他们影响,但这就是人活着的模式,每个人也有责任帮自己解开心结。
在当下中国的文化环境中,爱情是个不纯粹的定义,有人因为占有欲,有人因为依赖性,有人是想被照顾,有人是被责任感束缚……哪怕是亲密的爱人之间,也充满算计,因为电视剧和短视频都在教你如何做一个“聪明人”。


爱情,一定是人类最快乐的源泉,是需要被守护的最后纯净幸福。
上次我这么讲,立马有人反驳,说除了爱情人还拥有很多快乐和幸福。我没有说人只有爱情一种幸福呀,但爱情对人类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直被低估。
追求爱情代表着追求个人的幸福,代表着对自我幸福的在乎。
当我们用责任、道德、利益…去压制爱情,压制的,仅仅是爱情吗?

坚持原创,用知识积累与亲身经验

书写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画卷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