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的巧施

 福兴堂图书馆 2024-04-27 发布于河南

仁的巧施

在这一方面,为“仁”奠立基础的孔子本人就做出了表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孟武伯是个世家公子,不是孔子的学生,来向孔子请教什么叫孝。孔子回答他,你去体会当父母看到儿子生病时那种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心境。

在这里,孔子没有侈谈什么孝是一种天性等等,也没有作纯粹理性的界说,而是直接引导孟武伯产生孝心。在孔子看来,孝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真情流露。真情流露在父母对子女上是极为自然的,而在子女对父母上就不那么容易了。今日里人们常戏称现在的父母为“孝子",意思是“孝顺自己的儿子",实质上也是感觉到了真情流露的单向性。孔子要让这种真情流露由子女返回到父母身上,首先就让他们体验父母的那种忘乎自身的爱心,只有真正体验到了这一点,孝心与爱心才能达到同一个层次,才能在一切事情上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才能有所供养而不致于“色难”(要态度).

孔子历来循循善诱,多用引导的办法,这当然好,但有些人既没有将心比心的经验基础,也没有孟武伯这样问孝以行孝的愿望,那么,古人也不反对对他们强制一下,促使他们自我反省,学会“已所不欲,毋施于人”。宋朝理学家程颢,就用这种办法促使罪犯改邪归正。

程颢曾任扶沟知县,该县境内有一条河可以行船,沿河有一些不法之徒不事生产,专门拦河抢劫船民,每年还要烧毁几十条船以示威风。程颢一上任,就抓获了一个烧船者,顺藤摸瓜一共抓了数十人。不过,程颢没有追究他们以往的罪行,而是让他们分散居住以拉纤为生,并监督在河上作恶之人。从此以后,扶沟县境内再没有发生过烧船之事。

大程先生真不愧孔门弟子,让歹徒拉纤为生一则使他们能自食其力,二则使他们体会了船民的艰辛,这样,再想到烧船行劫之事,就会有“恻隐之心”了。

以仁慈之心,来培养仁慈之心,比用暴力来消灭暴力要仁慈得多,但是,如果一味只讲仁慈,而没有一定的威慑力量做后盾,也难有满意的结果,这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