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服刑,母亲离家出走,困境儿童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4-04-27 发布于广东

一、服务对象背景介绍


(一)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小玮(化名),性别:男,年龄:6岁,就读幼儿园大班。

(二)家庭背景

父亲服刑,于2022年年底结束服刑,目前在L市,基本不回家;母亲在其父亲服刑时,就已离家出走,当时小玮年仅8个月大,由小玮的爷爷一个人照顾(爷爷的婚姻状况:丧偶)至今。

由于爷爷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服务对象平时与爷爷沟通的也较少,在学校也会有同学会嘲笑他父母不在身边,为此而感到有些自卑。

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喜欢独自玩,没有太多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的课程加重,爷爷无法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会影响其学业的进步。

(三)个案来源

社会工作者在前期的调研、探访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爷爷进行过多次的探访服务,期间也多次接触小玮,通过深层次的了解,及对其爷爷的沟通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初步评估及需求,经服务对象及其爷爷同意,发展为个案对象,开展持续性服务。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1、生理层面

服务对象今年6岁,身体发育较正常。

2、心理层面

由于父亲服刑,母亲离家出走,爷爷文化水平不高,服务对象平时与其爷爷沟通的较少,在学校有同学会嘲笑他没有父母,为此而感到有些自卑。

3、家庭层面

(1)服务对象的父亲服刑;母亲离家出走,无法给予其情感陪伴及学习上的指导。

(2)服务对象爷爷,身体一般,患有腰腿疼,天气冷时会比较严重,严重时吃药治疗,因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医疗压力大。

服务对象与爷爷的沟通也比较少,不爱听爷爷的管教。

4、社会支持层面

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有点自卑,不太爱主动交朋友,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

1、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引导服务对象吐露心声,倾诉内心的想法和困扰,社会工作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帮助其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恢复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2、为其家庭及个人链接社会公益组织,为其申请生活物资,缓解生活压力。

3、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需求: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为小学学习打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4、社会化的需求: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各类儿童活动,培养服务对象课余兴趣爱好,增进服务对象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促进服务对象的社区融入,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重建朋辈支持系统。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


(一)介入理论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包括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将该模式中的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积极自我,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会。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而服务对象往往是这方面的弱势群体。

因此,社会工作者的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二)介入目标

1、定期探访,沟通交流,关注其情绪和心理变化,并及时提供心理疏导,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2、链接社会公益组织,为其申请生活物资。

3、邀请其参与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认识新朋友,恢复自信心。

4、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介入策略

1、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的模式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

2、运用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如心理疏导、情绪管理、情感支持等。

3、完善正式支持网络,挖掘服务对象身边的正式网络系统,链接民政,慈善组织等部门的救助资源,为服务对象家庭提供政策及物质帮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4、运用增能理论,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

四、服务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挖掘现实需求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生活近况,鼓励服务对象表达内心感受,及时回应服务对象关于自身困境的描述,从中挖掘服务对象当前最迫切的需求;

同时向服务对象介绍社会工作服务,在沟通中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建立起专业关系和信任感,并与服务对象签订《个案须知及接受服务同意书》,与其共同制定可行的阶段性服务目标。

(二)完善正式支持网络,链接社会资源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送去暖冬棉衣、六一微心愿的礼物等物资,让其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三)参与活动,学习安全知识,提供心理支持

社会工作者邀请服务对象参与“真情暖童心,相伴护成长”社区活动,学习了如何交往、如何保护自己,增强了其交往能力,丰富了课余生活,认识了新朋友,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四)制定学习计划,提升自学能力

社会工作者到服务对象学校借助其老师的力量,了解服务对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并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为小学学习打基础。

五、成效评估


通过为期一年的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服务之初共同制定的服务目标已基本实现,服务具体成效如下:

(一)个人层面

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和陪伴下,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正确交往,能够主动与爷爷沟通交流,与小伙伴友好相处,有了更多的朋友。

同时克服了自卑心理,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增加了自信心。

在学习上也有了转变,学习态度端正,会根据自身实际了解一年的课程,养成了提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经与老师沟通,服务对象在校学习的知识均能掌握牢固,作业能保质保量完成。

(二)家庭层面

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服务对象家庭中的困难,链接社会资源,为其送去生活物资及暖冬物资,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

服务对象的爷爷也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在生活和学习多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三)社会层面

服务对象通过参加儿童及社区活动,从最初的腼腆、拘谨,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的主动发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现在服务对象愿意主动交新朋友,在陌生人面前不再胆怯,拓宽了朋辈支持网络。

六、专业反思


此次个案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在前期的入户探访中发现的,困境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心、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

在解决服务对象家庭困难中,只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发掘服务对象身边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还要链接多方资源,共同解决家庭的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