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社联动”在戒毒人员就业帮扶个案服务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4-04-27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张某(化名),男,33岁,初中学历。

2016年外出打工期间,因交“友”不慎,受到引诱吸食冰毒。

2018年因复吸被责令社区戒毒,2020年吸毒成瘾严重被强制隔离戒毒,2022年出所后执行社区康复。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重要事件(接案原因或途径)

2023年5月,服务对象到康复站做尿检时神情焦虑。

经交谈得知,服务对象父亲近期中风,身体状况较差,需要有人照料和拿钱治病,但服务对象平常打零工难以承担照料和康复费用,精神压力、经济压力大,希望得到帮助。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

服务对象表示也想找一份稳定、收入高的工作,但因学历低且有吸毒史,只能做一些零工。

曾联系妹妹照料父亲,但妹妹表示经济困难和已成家,无法照料。

3.家庭背景

幼时父母离异,服务对象跟随父亲生活,母亲失联(可能已死亡)后妹妹也随父亲一起生活。

在服务对象小时候,父亲忙于生计,提供的亲情陪伴、家庭教育和教导较少,家庭氛围糟糕,与父亲、妹妹的情感淡薄。

父亲病倒后,当时已成家的服务对象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

2016年涉毒后,妻子感到失望离婚。

4.社会交往情况

服务对象结交的朋友较少,较少参加交际活动,在老家时也只跟父亲有一定的联系,与亲戚也没太多联系,与远嫁的妹妹沟通也很少。

5.情绪心理状态

服务对象由于儿时成长经历的创伤、成年后婚姻的变故变得较为封闭,现父亲中风需要治疗,服务对象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生活压力大,较为焦虑。

6.认知行为表现

法律意识淡薄,认知偏差,自控能力差,认为吸毒可以缓解“压力”,遭遇压力时容易复吸。

二、问题分析(预估)


(一)问题分析

在日常动态管控和帮扶中,社工已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一定的专业关系,在此案中,社工运用同理、聆听、鼓励、澄清等技巧,了解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1.情绪处理问题

经历幼时父母离异、婚姻变故、涉毒和承担家庭重担,得到的情感支持较少,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呈现低安全感、低自信。

2.非理性认知

法治意识较低,认知和行为偏差,认为吸毒可以缓解压力,多次因“压力”复吸。

3.经济困难

服务对象没有稳定收入,自身经济能力无法满足父亲治疗和日常照料的需要。

4.就业问题

服务对象学历低,就业技能低,有吸毒史,在求职中屡屡碰壁,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就业能力和收入无法满足生活和家庭需要。

(二)需求评估

1.紧急介入,情绪疏导和支持,避免因“压力”走向复吸

危机介入理论认为,针对危机若不加以干预,将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服务对象父亲中风所需要的人财支持超出承受范围,属于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

服务对象有把吸毒当成“解压”、复吸行为,此案中服务对象面临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一旦超出心理承受范围,存在复吸风险。

对此,社工应紧急介入,及时提供支持,避免服务对象再次走向复吸。

2.增强法治意识,调整非理性认知,提升抗毒性,保持操守

戒毒人员作为特殊群体,自我接纳度不高、情绪偏向负性,大部分戒毒人员往往通过再次吸食毒品来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出现戒毒—复吸—再戒毒—再复吸的恶性循环。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认知行为技术来改变成瘾者的非理性认知,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改变成瘾者对毒品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帮助他们积极正确地应对高危情境,减少其负向行为和消极情绪,训练并强化他们正确处理高危情境和消极情绪的方式以增强戒毒动机,降低复吸的可能性,保持操守。

此案中,服务对象法治意识低,认知和行为出现偏差,因此需要调整其认知,引导正确处理消极情绪,增强戒毒动机,降低复吸风险。

3.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可以维持社会身份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服务对象只身一人到外地打工,结交的朋友少,社会关系较为简单,与远嫁的妹妹和老家的亲戚也没太多联系,社会支持网络较弱。

对此,社工可梳理目前掌握且适用于本案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同时帮助服务对象拓展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运用网络中资源解决自身问题、应对危机的能力。

4.增强内生动力,提供就业帮扶,保持操守,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戒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社会弱势群体,容易被边缘化,他们在回归社会、回归生活中有遇到社会大众的歧视、家庭成员的不信任、朋辈之间的不接纳等等种种的困境。

而戒毒人员顺利就业对巩固戒毒成效、预防复吸毒、顺利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增能理论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处于弱势状态,是因为缺乏生活能力、表达自我价值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控制公共生活各领域的能力。

要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就必须赋予弱势群体成员各种正面或积极的权力和能力。

优势视角理论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案主自身的优势。

此案中,服务对象因种种特殊经历存在明显的无力感、低安全感、低自信,遭遇危机事件后陷入慌乱和迷茫。

社工需要同理、关心、肯定服务对象,提供“协同式陪伴”;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改变动的动力,通过链接资源、创造条件,发挥就业优势,既能让他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也可以增强自信,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完成社康任务,顺利回归社会。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


结合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本案服务目标及服务策略如下:

1.解决心理问题:联动“五社联动”帮扶小组,提供情绪支持和关爱帮扶,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2.解决父亲治疗和照料问题:跨省合作,协调各方力量,缓解患病父亲的照料问题,解决后顾之忧。

3.解决非理性认知问题:调整非理性的认知,训练并强化正确处理高危情境和消极情绪的方式以增强戒毒动机。

4.解决就业问题:挖掘优势,链接资源,提升就业技能,协助成功就业。

5.增强社会支持网络:联动社区,鼓励参加社区睦邻活动、健身活动及志愿服务,拓展人际关系网络,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四、介入过程


(一)提供情绪支持和关爱帮扶,缓解情绪和压力

在日常工作中,社工与服务对象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社工充分了支持者和陪伴者角色,通过同理、倾听、积极关注等技巧,和服务对象一起厘清问题和需求,缓解焦虑情绪,输入生活的希望,增强面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联合由禁毒办、社区工作站、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康医生、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组建的“五社联动”帮扶小组上门探望,提供油、米等生活物资的帮扶,并定期对他进行探访慰问、体检,关注他身心健康,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爱。

(二)改变非理性认知,强化正确处理消极情绪的方式,增强戒毒动机

针对服务对象容易因为压力而复吸的情况,社工一方面给其普及禁毒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改变对毒品的错误认知;运用动机强化访谈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改变动力,帮助加强防复吸训练;

另一方面邀请其参与社区健身运动兴趣班、徒步、爬山等活动,鼓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其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有了释放压力的正确渠道,提升抗毒能力。

(三)跨省合作,多方参与,解决父亲照料问题

服务对象父亲的照料问题,是服务对象目前首要、紧急问题,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可能会影响服务对象能否继续保持好的操守、顺利完成社康的任务。

首先,社工提供康复类信息给服务对象,与其分析在老家寻找康复机构解决父亲照料的可行性,最终考虑到费用问题而暂时放弃这个计划。

其次,帮助服务对象梳理其家庭在家乡的“资源”,经分析得出服务对象的老家有禁毒部门和村委会等正式资源,也有邻居、亲戚、妹妹等非正式资源。

但是服务对象表示很少和老家的单位联系,加上有涉毒的情况,自己不知道如何沟通,觉得别人不会帮忙。

社工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现实情况,主动联系其老家的禁毒部门,说明服务对象当前的困难和请求提供帮助。

在老家禁毒部门的牵头下,由禁毒部门、居委会、公益岗人员、志愿者组成了帮扶队伍,并在居委会的多次沟通下,妹妹愿意暂回老家照顾父亲,亲戚和邻居也表示可以适当帮忙照顾。

(四)分析就业优势,链接就业资源,提升就业技能

为强化服务对象戒毒的内生动力,在根本上巩固戒毒成效,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联合帮扶小组制订和实施了就业帮扶方案。针对张某缺乏一技之长的情况,社工运用“优势视角”,了解到服务对象目前赚钱动机强、愿意吃苦、改变动力足的优点。

通过“SWOT”分析,得知服务对象会做点面包的“特长”,及想做早餐店生意的愿望。

社工通过帮扶小组链接到了面点制作免费培训的资源,协助报名和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其最终通过了培训考试获得了技能培训证书。

为鼓励服务对象创业,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帮扶小组帮助他找到了合适的店铺位置,并协调村委物业减免部分房租、水电费用。

最终在多方支持和协助下,服务对象的早餐店在社区市场开张了。随着早餐店生意越来越好,服务对象表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五)协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

为强化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巩固帮扶效果,社工联动社区定期组织开展睦邻活动,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

服务对象在活动中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建立健康的朋友圈,同时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五、评估


本次服务评估以结果评估为主,兼顾过程评估。过程评估已在“介入过程”中体现,结果评估内容如下。

(一)服务目标顺利解决

社工通过情绪疏导和帮扶小组关爱服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关注”和关怀,缓解了焦虑情绪。

通过联动家乡的禁毒部门、居委会等,链接到照顾其父亲的正式、非正式资源,解决了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

通过创业帮扶计划,提升了服务对象就业技能,并成功创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及自信心。

此外,通过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拓展了人际关系网络,提升了效能感和价值感。

综上,服务对象的情绪支持、操守保持、父亲照料及就业问题顺利解决,任务目标达成。

(二)社会支持网络显著增加

接案之前社会支持非常薄弱;经过多元参与帮扶之后,增加了禁毒部门、居委会、社区、爱心组织等的支持,社会支持网络显著增加。

(三)服务对象状态明显变化

截止目前,服务对象的早餐店已步入了正轨,目前雇佣2人,月收入上万元,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开销,也为父亲的康复治疗和照料提供了保障。

社工再次访谈时,服务对象脸上洋溢着笑容,表示现在每天基本上要从凌晨3点忙碌到下午2点,一个月也能有个过万收入。

社工问“每天都这样你不累吗?”他反而开心的说“左右邻居和商铺老板都很支持我生意,帮我做宣传,每月有这么多钱收入,一点都不觉得累,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六、结案


目前服务对象已成功创业。

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了整个服务过程,对于他的改变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巩固前期服务成效,提升其继续正向改变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其继续保持操守,珍惜现在的生活。

最后在服务对象同意下结束了个案服务关系,并告知后续有需要可再次联系社工。

七、专业反思


(一)解决根本问题

重视戒毒人员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戒毒人员回归问题。

戒毒人员往往因自身低学历、低就业技能且有吸毒史的经历,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或在竞争能力上不足,属于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但回归社会是每一个戒毒康复人员在完成身体脱瘾及康复治疗后的最终目标,而能否成功就业,稳定生活是顺利回归的重要、关键一步。

本案中,社工通过“优势视角”理论和“SWOT”技术分析,协助服务对象挖掘自身优势,肯定就业信心。

通过争取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支持,整合链接社区、公益、就业资源等多种资源进行就业帮扶,最终能够运用自身优势提升就业技能并成功创业。

服务对象的顺利就业,为稳定个人生活和家庭提供了经济保障,极大地提升了内生动力和自信心,为继续保持操守、完成社康和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解决后顾之忧

修复支持网络,加强社会资源联动,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

当前我国戒毒康复者面临的困境有很多,其中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乏是戒毒人员最为常见的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能否彻底戒断毒品与家庭、社会的支持是有密切的关系。戒毒人员往往因自身经济困难、支持网络薄弱等,难以仅依靠个人力量应对自身和家庭面临的困难。

因此,协助戒毒人员借助支持网络获取一定的资源和社会资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使其正常的生活得以有效维持也是社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案中,社工通过协助服务对象重塑、加强个人和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联动各方正式、非正式资源解决服务对象父亲的照料问题,暂时解决了服务对象的燃眉之急,让其继续安心完成社康,降低复吸风险,更好地回归社会和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