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老玉米棒 2024-04-2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原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尸体就变得僵硬。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都很柔软脆弱,死了以后就干枯变硬了。所以,坚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兵势强大就会灭亡,树木高大就会摧折。所以,强大的居于劣势,柔弱的处于优势。

图片
图片

02.

道德经·本章内容感悟

本章中,老子通过探讨人与草木的生死之道、繁衍之道以及自然界中的“坚强居下、柔弱居上”之道,旨在教导人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他强调虚心无为是立教的基本原则,鼓励柔弱而排斥刚强。他以“大邦者下流”、“强大者处下”等智慧引导人类走向“道”。

强国的根基在于强大的民众,因为民众是国家的基础。真正的强大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历史上有句谚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意味着上位者欺压下位者、以强凌弱的统治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引发反抗。

大道是抑制强者、扶持弱者的自然法则,强与弱、上与下只是相对而暂时的状态,而这种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在强势时,应以无我无争为基础,而真正的强者体现了善于如水般柔软、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

德行与爱心造就了伟大,而依靠强势欺凌弱者最终将遭到毁灭,因此,心中无敌才是真正无敌于天下的境界。

老子认为,柔弱是大道赋予万物生命的天地品性。这种柔弱并非软弱无力,而是一种灵动而有生机的状态。

相比之下,顽固强硬只会加速衰亡,而柔弱则能够持久生长。正如老子所言:“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这意味着,只有符合大道的柔弱状态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我们所经历的现象界境况,都是内在世界境况的反映。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效仿圣贤之人的虚怀若谷、德爱万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展现纯洁伟大、奉献全人类的道德品德,我们能够彰显出生命的光彩。


同样地,大道的品性在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得以培养和实践。

正如老子所言:“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柔爱之心蕴藏着天地无限的妙化,是人类生命的根本。

而那些怀有大爱之心、具备大德的人,他们以亲民的行为追求至善,是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

他们守柔清静,如同守护母亲一般,像天地父母般普爱天下万物,展现出共同源头的光芒。

因此,让我们每个人都重视积累大爱和厚德,以奉献于天地之间。让我们的短暂人生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