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平面形式、抱厦与院落布局!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4-27 发布于河南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我国古建筑单体平面形式以长方形最为普遍,从北朝石椁到明朝太岁殿皆是如此,民间的住宅也不例外,正方形也是一种主流平面形态。

图片
除方形可做正殿外,圆形平面也可以作为正殿使用,如天坛祈年殿。
天坛
图片
多边形平面也时有出现,如五边形的故宫碧螺亭,六边形的先农坛井亭,八边形的应县木塔等。
应县木塔
图片
稍复杂者有曲尺形平面,如故宫角楼。
图片

更复杂者有双环、方胜万字等单体平面形式,如天坛双环亭、方胜亭,圆明园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

图片

另外还有凸字形十字形两种平面形式,二者都是通过抱厦达成的。抱厦即古建筑中建筑主体的附属部分,向外凸出但与主体相连。平面呈“凸”字形,民间称“龟头屋”。在唐末建筑中较为普遍,直至明清时期,“抱厦”仍很流行。

图片

这些抱厦不仅扩大了主殿的建筑空间,并且丰富了建筑外轮廓,同时也突出了主体建筑入口处的艺术形象。丰富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立面形象。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达到外闭内敞的空间效果。

图片

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居中面南者为正殿或正房,正房之前两侧为厢房,按位置可分为东厢房西厢房。如果是寺院则为东西配殿。

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庭院的大小、形式也有差异:例如北方的住宅有开阔的前院,以求冬天有充足的阳光;南方为了减少夏天烈日曝晒之苦,庭院常做得很小,形象地称之为“天井”,这样还可增强室内的通风效果;而山地的建筑,限于基地狭窄,往往不能采用规整、开阔的庭院布置;公共性的建筑,则因大规模的活动场面而要求宽宏的院落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图片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图片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

图片

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图片

在园林中也常采用庭院来组成小景区,形成园中安静的一隅,这种庭院和围合方式就非常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可任意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