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的五苓散,不光能止泻,还能通大便,还是治水神方

 风声之家 2024-04-27 发布于江苏

医学古籍 2024-04-27 11:34  听全文

方剂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整体药性:

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典型征象:面容臃肿,想喝水,更喜喝热水,小便过多或者过少。

禁忌人群:若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五苓散,以免重亡津液而益亏其阴也;所有阳虚不化气、阴虚而泉竭,导致小便不利者,若再用五苓散以劫其阴阳,祸如反掌,不可不慎。

五苓散,源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5味中药组成的。传统上一直应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导致的头痛发热、烦躁、口渴,喝水即吐、小便不畅,或水湿停聚所引起的水肿等病症。蒋家大叔还用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便秘。

五苓散证的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作为通阳化气的利水之剂,五苓散运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所治疗的病症非常多。比如由于水邪内停而引起的心下痞满;或因水湿停于肌表所引起的自汗、盗汗,以及风湿疼痛等病症,也可以用五苓散随症加减进行临床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

口渴饮水、喝水则吐是水逆之症

水逆之症,是指胃有停水,水气不化,口渴想饮水,水入即吐的一类病变。《伤寒论·太阳篇》中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发热口渴,喝水就吐,这就是水逆。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说:“邪水凝结于内,水饮拒绝于外,既不能外输于玄府,又不能上输于口舌,亦不能下输于膀胱,此水逆所由名也。”水逆的病名就是由此而得来的,精确揭示了五苓散行水散湿的功效:“五苓因水气不舒而设,是小发汗,不是生津液,是逐水气,不是利水道。”

这种病征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患,但也并不是伤寒中风所独有,在各种杂病中也是屡见不鲜,其患病的过程也有长有短。凡是由于脾胃的阳气不足,不能消化水湿,或者由于饮水过多而不能下行,致使胃内停水,胃中不舒服而呕吐清水,或者口渴而饮水、喝水则吐的症状,都属于五苓散可以治疗的范围,这些病征都以“水逆”而称之。这是由于气化不行,津液不能上布于口中,所以才会烦渴欲饮。但是胃中早已水邪充斥、不能下行,已经再无容受之地,水入被拒,所以就会上逆而吐。以五苓散为主,治疗此类病征,临床效果很好。

水湿停滞在哪,哪里就会患病

临床上“悬饮”的病例很多,很像现代的“渗出性胸膜炎”,是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留在肋骨间,造成的胸部疾患。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尤其脾阳的温煦功能非常重要。如果三脏出现阳虚,就会使气化功能难以正常运作。如果脾发生阳虚,运化功能就会上不能输精养肺,下不能助肾制水,致使水液不能遵循常规顺利排出体外,就会发生潴留。水湿停滞在哪,哪里就会患病。

《金匮要略》对悬饮病这样描述:“饮后水流于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即胸腔大量积液,压迫到肺脏,使肺的正常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病征。三脏阳虚、运化失职,加之水饮乃阴邪之物,所以在治疗中需要温运脾阳、健脾利水,临床上大多选用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往往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于这个病证,虽然《金匮要略》中有十枣汤之方,却更适用于气盛邪实的患者。如果患者稍有气血虚衰,恐怕就不适合了。五苓散的药性平和,用于久病体衰的患者也有利无弊。

悬饮病虚证实证都有,也有虚中挟实之证,比如水湿大量停留是实,形体衰弱、脾失健运是虚。这种情况,在治疗时,要在祛邪的同时还需扶正。如果只一味地追求利水,服十枣汤、控涎丹之类的竣剂,必然会致使正气受伤;假如单纯进行滋补,就会因饮邪困脾,脾运恢复不了,水邪不能排出体外。所以采用五苓散温补脾阳、利水渗湿,来扶正祛邪,疾病得愈。

经常口渴,原来是气化不利

清朝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对五苓散做了深入的探索:“若发汗后,脉仍浮,而微热犹在,表未尽除也。虽不烦而渴特甚,饮多即消。小便反不利,水气未散也。”对此病证,柯琴继续论述道:“小便由于气化。肺金不化,金不生水,不能下输膀胱;心气不化,离中水虚,不能下交于坎。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对此,五苓散中的“桂枝色赤入丙,四苓色白归辛,丙辛合为水运,用之为散,散于胸中。必使上焦如雾,然后下焦如渎,何有烦渴癃闭之患哉?”对于这类病征,五苓散可以药到病除。

1、五苓散用于治疗水饮停积膀胱经络

对于水饮停积膀胱经络而引起的各种病证,临床上经常用五苓散来进行治疗。成无己在他的《注解伤寒论》中这样解释:“里热少,则不能消水,停积不散,饮而吐水也。”

2、五苓散可助膀胱气化

五苓散可以帮助膀胱实施气化功能,这是《伤寒论讲义》中的观点。《伤寒论讲义》认为,五苓散证的主要病机是:表邪不解,邪气随经入腑,膀胱气化不利,而导致蓄水,在临床上确实有这种病证。

3、五苓散能够促进脾气转输

五苓散有助于脾气转输,对此,张令韶在《伤寒论在解》中这样阐述:“以脉浮在表,故微热;以脾不转输,故小便不利而消渴;宜五苓布散其水气。散者,取四散之意也。”

阅读 42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