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陵季子碑》

 家有学子 2024-04-27 发布于甘肃

孔老夫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名人,他创立的儒家学派长盛不衰,时至今日其思想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在国外,孔子的名气都非常大,美国华盛顿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就雕刻着摩西、梭伦和孔子的塑像。此外,全世界近130个国家都有孔子学院,成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而且还曾担任鲁国司寇,据记载他留下了不少手书作品,秦朝以后几乎都佚失了。不过,他还有一件书法作品成功保留了下来,虽不是原作,但也珍贵无比,此作被收录于《淳化阁帖》《绛帖》中,取名为《鲁司寇仲尼书》。

此作文字属于大篆体系,释文为:“乌延陵对邑有吴君子之墓呼”。“吴君子”指的是季子,他是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子,为人礼贤下士、品德高尚,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孔子对他尊敬有加。在今天丹阳县季子庙,有一块碑上记录着这12个字的另一版本:“呜呼有吴延陵公子之墓”。

而且与《淳化阁帖》《绛帖》中的“仲尼书”对比,碑上的书法更加稚拙。历史上关于孔子吊唁季子记载较多,“仲尼书”究竟有几个字也有三种版本,除了12字、10字外,明代丰坊还记载了6个字的版本:“先师孔子题季札墓曰:'乌乎有吴君子’止之,六字亦大篆,视石鼓差小”。

相传孔子是篆书高手,李斯、李阳冰等人都曾学过他的字,史籍记载:“古碑之传于世者,究而论之,要当以孔子题延陵吴季子十字碑为始……唐李阳冰初工峄山篆,后见此碑,遂变化开合,如龙如虎,则非后人所能造可知也”。

言外之意,孔子的篆书论水平远在李斯之上,李阳冰最初以峄山刻石为师,后来看到孔子这几个字后,悟出了篆书笔法、结字的变化开合,写出来的作品如龙腾虎跃,后人没有谁能超过他了:“生于中唐,独蹈孔轨,潜心改作,过于秦斯”。

孔子的篆书是以鲁国、齐国、郑国的文字为基础的,线条圆转、方折兼备,对称性和装饰性强。古代书法家普遍信奉神明,而孔子“圣人”的地位,使得不少人认为他与仓颉一样,书法得到了“神助”:“采摭旧作,缘饬篆文,天授其灵,创物垂则”。

时至今日,关于孔子书法的考证依旧在进行,如果有朝一日能在考古学家帮助下发掘出这位圣人真正可靠的书法真迹,那将是文化界一大幸事。

十字碑亭

十字碑

延陵季子碑拓片,徐乃昌旧藏

清道光元年(1821)按九里季子庙十字碑临慕的碑文

十字碑阴张丛申书《唐延陵季子庙记》拓片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有一座季子庙,庙里树有一通历史悠久的延陵季子碑,相传为孔子所书。碑高2.3米,宽1米,厚0.22米。碑额圆形,正面刻有古篆两行,每行五字,共十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字大径尺,又称“十字碑”。中华圣人孔子知季子之美德,对他敬仰无比。季子去世后,孔子特亲笔为季子书写碑文,字迹古朴遒劲。孔子虽名扬海内外,可他遗留下来的真迹却寥寥无几,这通十字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这十个字为书法瑰宝,虽经千年载风雨沧桑,却未掩孔子褒奖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字碑既是季子的功德碑,也是孔子的缅怀碑。因旧石湮灭,唐玄宗命殷仲容模拓以传。现此碑为唐大历十四年(779)润州刺史萧定摹开元殷仲容拓本重刻,十字碑背面有唐代书法家张丛申书写的碑文。此碑树于建中元年(780)并建碑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十字碑究竟谁人所书,古往今来,在文博学术界一直有两种不同声音,多数认为十字碑确为孔子所书,后经多次临摹、刊石;也有人认为,从篆书字迹、大小和时代特点等方面看,十字碑文非孔子所写。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再年认为,此碑是有明确纪年、年代较早的石碑;碑阴张丛申书体流畅,也不失为书法范本。虽然探索与考证仍在继续,但这通石碑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珍宝。1982年其被江苏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札(前576—前484),是春秋时期吴王第四子,也是其中最贤明的一位。季札三次礼让王位,处处为国家着想,与邻国交好,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立德、治国、平天下。季札三让王位后,隐居延陵,曾两西奉命历访中原各国,留下“聘鲁闻乐、脱难齐婴、徐墓挂剑、守礼葬子”等动人故事。季札与孔子(前551—前479)同为春秋名人,并称为“南季北孔”。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赞延陵季子“见微而知清浊”。

季子避耕延陵,为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其高风亮节和宏览博扬,为后世称道和敬仰。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季子庙便是江南名庙,地方官上任,都要前来祭奠。东晋南北朝时期,季子庙已成规模,因与延陵县相距咫尺,很得地方官重视。兰陵刺史殷仲堪和延陵县令王僧恕对季子的人品学问推崇备至,每年都前往拜祭。

到了唐代,无论官府和百姓,对季子都非常尊崇。武则天时期,宰相狄仁杰曾下令将江南污七八糟的庙宇全部毁掉,而季子庙却被保留下来。当时江南就有泰伯、伍员、大禹、季子四座名庙。

至宋代,季子庙渐已完善,地方上无论祈雨破灾求福问卜,都要前来祈祷叩拜。北宋元祐年间,地方大旱,禾苗枯槁,灾情严重,润州太守杨杰闻知季子庙神像灵验,便写下求雨文,令差官来季子庙祭祈。旬日内,大雨滂沱,沟塘皆满,禾苗复苏,百姓额手相庆。杨杰将此消息呈报皇上,哲宗皇帝听后大喜,即颁旨封嘉贤庙,封季子为嘉贤大帝。到了南宋,宁宗皇帝认为季子在世时没有封爵,加赐为昭德育侯。

2000多年来,季子庙历经风雨劫难,屡毁屡建十余次。在明代,地方官上任,都要召集百姓在农历四月十三日这天聚集季子庙,纪念季子生日,因而将这一天定为每年的庙会。清代乾隆年间,又命八月十八日加一祭,季子庙日益盛隆,游客云集,香火鼎盛。碑文中曾有“车毂击,人肩摩,舟如织”记载。上茅山、回九里,已成为江南一带的文化习俗。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到九里,曾拟将季子庙焚毁,后得知季子美德,又将已堆成的柴薪拆掉,季子庙幸免于难。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土匪骚扰,民无宁日,若干廊坊被毁,地方官府不问,只得由各村组织募捐维修,季子庙才得以保存。抗战时期,季子庙于1939年毁于战火。千年古刹毁于一旦,众多古迹均遭破坏。“文革”期间,季子庙遗址是一所小学,九里人民全力保护,将季子碑用作乒乓球台,才使其免遭劫难。15年前,九里恢复季子庙,使这座千年古庙又以巍巍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