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阴风木和少阳相火之间的对化关系

 BAOLANHUANG 2024-04-27 发布于上海

作者/王四进

厥阴风木和少阳相火之间的对化关系。木者,水中之生意也,水泉温暖则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故乙木生于癸水,水暖则木达,生气畅通,木荣而风静。肝木发荣则疏泄之令遂也,令遂则发育条畅。生发滋荣,肝以风木而主疏泄,胆以相火而主秘藏。肾水生乙木,是因为己土左旋。然后乙木生丁火是正常,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是同名经,心包经化气于风木。心包里面包着心脏,乙木左升生丁火、主疏泄气机、二便和血液,所以肝脏病了气先不顺了。因为肝藏血,所以气滞以后就容易造成血瘀,肝血是心脏的妈妈,乙木的血液不好了就会影响到心脏的津液。

图片

膀胱之清凉而通利者,相火之秘藏、风木之疏泄也。膀胱能正常的排小便顺畅是因为乙木的疏泄,乙木气郁了大小便就不利。相火秘藏则水中火旺,水温木荣则疏泄之令遂,故但能泄水不致泄火,则相火秘固而膀胱清,水道清利而不塞也。三焦相火者,君火之佐也。君令臣从自然之理。膀胱的清凉是因为肾水温热的闭藏,三焦相火随着丁火下去,归根到癸水里面,戊土右转,三焦相火和胆木是随膀胱经下去的,与丁火一同下去温肾水。君主下去了宰相也跟着下去了,君令臣随。

然少阳甲木化气于三焦相火,故君火之降必协甲木。然少阳风木之脏,之所以化气于三焦相火,息息归根以温水脏者,缘戊土之降也。盖甲木根值于壬水,培植于戊土。故甲木之降随乎戊土,甲木顺降而戊土培之则甲木根深,顺达条畅从子化气以为暑。甲木化气到少阳三焦,三焦就挟着甲木下去了,这都是因为戊土之右降。因为是壬水生甲木、癸水生乙木,而甲木是生长在戊土上的,乙木是生在己土上的。甲木扎根戊土生长的好才能随戊土顺降下去,如果甲木向上一飘零相火就不能蛰藏了。

顺降以后甲木就会从子化气为火,之所以它能下降,是因为戊土是温燥的,化气于阳明大肠了。如果戊土胃气是寒湿的甲木和胆火就降不下去了,就会反逆上去了。所以你看到病人的舌苔白厚腻,往往舌苔的下层是厚腻的,上面飘着一层黄。这种症状就是土湿火浮了,往往就会被人误认为是胃火。只看到舌苔黄,没有透过黄色的表皮看到下面的寒湿。你以为是胃火就用石膏一类的凉药,越用火越大,最后就伤到胃气了。这就是当时黄元御被误治,相火上冲到眼睛,导致了失明。所以相火相当的厉害,流金铄石。

夏天小孩子特别容易鼻子出血,十有八九是爱吃冰糕、喝饮料的。伤到脾胃再用点板蓝根一类的凉药,导致相火上冲不生胃土了,胃气就没有了。小孩子就不爱吃饭了,上焦有火了就更爱吃凉东西了,越吃凉的胃越受伤,火就越来越大,就形成这种恶性循环了。如果不读黄元御的书,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看有火都会用凉药。这是老百姓的治法,不懂里面的原理。上火了到药店买药,就会给你三黄片、牛黄上清丸、银翘解毒散等凉药。其实要是用点藿香正气火马上就下去了,真正需要用牛黄上清的情况是特别少的。

张锡纯用石膏非常多,但他不是真正的温病派。张锡纯也读过黄元御的书,他遇到那个症状了才用那么多石膏的,张仲景也是用石膏的。不是用石膏就不对,该用的时候就必须用,绝对不能手软。不该用的时候绝对不能用,关键是理论上你得清楚。如果真正是胃火特别大,舌苔黄燥,大便干燥,口渴,脉洪大,就得用到石膏了。我这几天就经常用到,治疗小孩子们发烧。

还有个老太太七十多岁了,咳嗽带喘,输了二十多天的液也没治好,里面已经没有炎症了。一开始是吐黄痰,现在是特别黏的白痰,又不好吐出来。没有炎症就不是黄痰了,黄痰往往是细菌造成的。舌苔正常,不白也不黄。感觉身上很热,喜欢撩被子。我就用麻杏石甘汤这个小方,只有四味药,麻黄七克、杏仁十克捣烂、生石膏十三克和炙甘草六克。她的舌苔稍微有一点白厚,就用九克陈皮,化一下胃里的湿气。可以使她的相火和肺气好往下降,因为黄元御特别善用陈皮和杏仁,杏仁降肺气,陈皮降胃气,黄元御说这样可以右降肺胃之气。

麻黄把皮毛打开,可以宣发肺气,因为有热出不来,就得给它一个出路。凡是用炙甘草都是用来强心的,这里也是让她发汗的,再固脾胃,解毒、保湿的时候用生甘草。虽然石膏是凉药,但是它是辛味的,就能往外走肌表,《神农本草经》说它不是大寒,而是偏凉。它和麻黄配合,就可以把肺里面的热气通过皮毛横向散发出来,它不是苦寒药直下走的。所以老太太也可以用石膏,岁数大了就小点量,还得看她的体质,这个方子三副药下去就见好了。
这些就是黄元御理论关键、核心的地方,他的特点就是把六气研究透了,他是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唯一一个把六气说清楚的学者。有人从天地气化和五运六气解释张仲景的六经的,但是并不完美。不如黄元御透彻地、一步步地从六经、同名经、表里经,再从五脏的气化,中气的肝木左升、肺胃右降,十二经和六气都不违反这个总的、大的理论,这个大的中气斡旋带动了所有的运转。真正把天地气化把握住了,他站得高了就能从天地气化看待人体。

这是中医的生理,西医的生理是从微观上研究细胞和基因,他们都是形而下的东西。咱们中医研究的是阳气气化的形而上的东西,这些看不到,化验不出来。人体的经络和天地经络、十二个月都是相通的,扎针就是把人体和天地进行沟通,进行能量的协调。这就是天人合一,不能协调就生病了,你的思想就跟不上天地的气化了。

本来该顺升的时候你老着急,气就郁到这里了,天地运动了你没有运动,不能与天地同步气化你就有病了。各种修炼都让你把心静下来,排开思想杂念。思想上放松没有阻碍了,就能和天地气化形成一体。因为天地气化也分了很多层次,有五行的层次,还有更深的阴阳的层次,还有无极的层次。你要能做到物我两空就返回去了,其实中医和佛道从身体上理解道理是一样的。中医是用到治病上面了,佛道二家是直接到本体了。

刘老师讲的风水也是一样的,中医和风水一起学就会如虎添翼了,就像千金翼方一样长翅膀了,就会对我们特别有帮助了。如果你用药老是好不了,你家风水上肯定有问题,起码咱们自己家里和亲戚朋友之间都能受益匪浅。咱们学好了中医,家人有病开个简单的方子就把病治好了。你要是能给自己亲属解决问题了,那种感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你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我妈妈冠心病心脏不好,十年前就是劳力性心绞疼,走几步心绞痛就发作了。我就不让她吃西药,我就用中医药给她治疗,她现在越来越壮。八十多看起来长得很年轻,不显老身体还挺好。这样做儿子的心情多好啊,要不天天拉着她去医院,量血压输液啊,心情绝对不一样。

所以说三焦经随太阳经下行,右降并归癸水以温水脏,,故土燥而火能蛰,水温而精能藏。肾气之温暖而蛰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胆火降的目的是使君火和相火都能封藏到肾水里面。小便之通塞,司于膀胱,而膀胱之开阖,职在三焦,以水性下润而火性炎上炎,水欲降而火升之。则溲溺不至遗失,故三焦之火能约小便。

三焦相火在下面托着,膀胱虚了三焦就没火了,下面肾阳就不足了,因为前列腺等病就会提收不住了,气化不走就会遗尿了。三焦有火才能固阳,所以年轻人不会遗尿,岁数大了就会老尿裤子。说尿就得马上尿,就是下面相火不足了。火生土燥则肺气降洒而化水,火旺水暖则肝气升达而水泄,水土温燥,金生木泄,皆三焦之力也。

厥阴肝与少阳三焦一木一火,厥阴肝与少阳胆互为表里,中见经络相互络属。五运六气里面说,太阴之上中见少阳,中见就是说的表里之经。肝以风木而主疏泄,其性升发。胆以相火而主秘藏,其性降敛,它们的气化关系是一升一降。脾胃是一燥一湿,肝胆管人身的气机升降,它们的升降顺畅之后,气机、血液、二便都会顺畅。如果三焦相火秘藏不住,肝木就会生发太过,就会出现高血压、脑溢血、精神不正常这一类的病了。相火把肾水固住,肝木的根才能得到很好的滋养,才能正常的生发。

如果肾水太寒的话,肝木就会生发不上去,就会造成精神抑郁、脂肪肝。气血流通不好了,就会造成气机、血液和二便的不通的问题了。三焦还主淋巴和水气,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水液代谢和淋巴系统。肾水之温暖而蜇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膀胱之清凉而通利者,乙木之疏泄也。少阳者水中之阳,是为少火。少阳之火循三焦网膜升腾而上,生脾胃(中土)以化水谷,水化为气,谷化为精。上腾于胸膈故如雾,雾气降洒化而为水,以布气化。水流而下盛于膀胱如川之渎,疏泄之令遂,则但能泄水而不致泄火。则相火固秘而膀胱清利,故三焦独主水道也。一主疏泄,一主秘藏,共同协调机体水液代谢及气化的平衡。

此六气之间的气化体现这三组承制关系即水火既济、燥湿调停、和风火相助,中气旋转的好了,一发一收,一泄一藏,这就是正常的气化情况。太阳寒水得到少阴君火的滋助,如果君火不足太阳的防御功能就差了,所以感冒受寒就直接走入了少阴。所以它们表里和同名之间都有关系,这些关系不好理解,咱们花这么长时间讲这些就是为了把这些关系理清。真正把这些讲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课也是最难讲的,因为他太复杂了,人的脑子就容易乱了。其实也不乱,因为它有总的原则,因为咱们不专业所以觉得太复杂。
人体和天地是一样的,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咱们必须从阴阳五行之气把人体把握住,这就比较容易抓住他的重点。你要是看西方医学研究人体更麻烦,因为它是从细胞微观上开始研究的,他们研究一种问题要投巨资、花费多少年。先从理论和逻辑上推导出来,然后再到动物和人体上进行多年的试验和印证,最后再投放市场,还不知道它能出现什么事情。多年后很多副作用出来了,马上把药停止收回。

西方医学一直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细菌和病毒还在不断的变异,制药的速度总是赶不上它们变异的速度。他们的理论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他们的科技都是一直在否定以前的东西,否定再否定中过来的。咱们中医学一直在追根溯源,科技越发达越能印证中医理论的正确,说了半天不出黄帝内经的圈儿。生在中国能学到这些东西确实一大荣幸,在国外很多经营穷尽毕生的精力研究,也没有把人体研究透。我们以为他们的基因是研究比较透彻了,还是在中医的形而下的元精的范围,代表了父母遗传的信息。元气和元阳他们还没有摸到。

凡是病邪都是去进攻人体虚弱的脏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顺着经络走的很少,所以说张仲景六经辨证就看它在哪一经,不是特别有规律的一步步走。咱们要完全把握住各个经络的特点,看到反映的症状就知道在哪一经络,是通过症状来反应出它的特点的。一般走到阳明还是好现象,就不会往下传了,可以从阳明往外解,移到少阳或太阳就好了。在阳明有一个缺点就是阳明燥土容易伤到肾,所以到阳明的时候要急下存阴,赶紧把它的燥气泻掉,能够把人的肾阴的元阴保住。这就不至于出多大的问题,温病派用很多滋阴药也是为了保阴液,叶天士和吴鞠通的时代时疫比较重,天地气化正好走到了少阳相火的时候,就适合用滋阴的凉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