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蒌薤白半夏汤临症应用

 鸿隆昌盛 2024-04-27 发布于浙江

点这首歌

👇

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功效〕涤痰泄浊,通阳宣痹
〔主治〕痰浊痹阻,胸阳不通,心痛彻背,不得卧。
〔治法〕
瓜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
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
半夏→辛温,用以燥脾生之湿;
白酒性热,用以畅血行之滞。
〔文献选——金匮要略〕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心典》
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
《古方选注》
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1味,和胃而通阴阳。
《中医杂志》
本方常与苓桂术甘汤合用,或再加入干姜、陈皮、白蔻等温中通阳,豁痰理气,取效更捷。若胃气胀满、噫气或干呕者,加橘皮、枳实、生姜;动则气短、心悸、胸闷气塞者,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心悸脉数者,加生脉散、炒枣仁、生龙骨、牡蛎、当归;胸胀、胁下逆满、肢凉者,合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体弱、便溏、心下痞满者,合用人参汤;阳虚而心痛甚者,合用乌头赤石脂丸;脉结代、心动悸者,加炙甘草汤;头昏脉弦、阴虚阳浮者,加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腹部胀满,肠有积气者,加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容易感冒,身体酸痛者,合用新加汤(桂枝、芍药、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血瘀浮肿者,合用当归芍药散;肺部郁血或肝大充血者,加参苏饮(人参、苏木);阳虚浮肿者,加真武汤及活血剂、当归、红花、桃仁、藕节等。
《名中医论方药》
使用指征:①胸部症状:胸闷憋气,或心前区隐痛或绞痛,放射至肩背,或短气喘息,喜叹息。②消化道症状:胃脘痛,有饱胀感。③舌脉征象:舌体胖大,舌质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白厚腻,或苔浊;脉弦滑,或濡滑等。
加减应用:其中以加川芎、丹参为最多,此外还有加桂枝、郁金、降香、延胡索等通络活血止痛药;加黄芩、胆南星、陈皮、茯苓等清热化痰药等。
使用禁忌:无明显痰湿、瘀血证候者不宜使用;气虚、阴虚等所致的心悸、胸闷痛也不宜使用。
各家经验
安徽·丁莲蒂
→全瓜蒌30g,薤白头30g,紫丹参15g,桂枝10g,葛根15~30g,甘草10g,白酒5~10 ml。
→冠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胸痛、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
→心电图有明显的ST -T缺血改变,胸痛、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心率不足60次/分,脉结代或沉迟等;寒象症状明显者。
→有慢性胃肠道疾患者不宜使用。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或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服用该方贵在辨证施治,如系病窦,可重用红参为君,通心阳之效尤著。
吉林·于凯成
→瓜蒌30g,薤白15g,枳实15g,半夏15g,桂枝15g,丹参15g,地鳖虫15g,厚朴15g,川芎15g。
→冠心病心绞痛,证属痰瘀阻络者。
→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促短气,舌苔厚腻而白,脉弦缓而滑。
→该方主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证属痰瘀阻络者,如若以本虚为主则不宜使用,如夹痰夹瘀者,需在本方基础上加用益气之品。
→该方能扩胀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并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方在临床应用中常听同道反映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乃辨证不确切之故。故应用时要抓住痰瘀互结、胸阳痹阻这个关键。
河南·陈阳春
→全瓜蒌30g,薤白10g,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郁金15g,川芎15g。
→冠心病,湿疾阻滞,胸阳不振。
→胸闷,脉滑或细,舌体胖,苔腻。
→寒温湿证可加藿香、佩兰、细辛、桂枝等;郁久化热,苔黄腻者,可加黄芩、胆南星。
→气阴两虚、气虚血瘀,以疼痛为主症者,疗效不佳,用之大便稀溏。
黑龙江·陈景河
→瓜蒌20~50g,薤白10~15g,半夏10~15g,川芎20~50g,白芍20~50g,郁金10~20g,降香10~15g,延胡索10~20g。
→冠心病、肋间神经痛。
→心前区闷痛,心绞痛,脉沉涩或间歇,舌苔白浊或厚腻。
→心悸胸闷痛属心阴虚者,不宜使用。
→在心前区闷痛时,脉沉涩者用本方必定有效。瓜蒌薤白半夏汤重在涤痰逐饮,温通心阳。若痰滞血脉,合颠倒木金散去木香,加降香,因降香入心化浊,散结止痛,复加川芎、延胡索、白芍,以活血化瘀,温经通脉。余用此方治疗由心阻伤和痰滞血脉所致冠心病颇收卓效。若兼心肌梗死者加水蛭;兼脑血栓者加乳香、没药;若兼脉细属心阳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若兼脉有间歇者加紫石英;若兼脉弦急者加生地、醋制香附。若胸阳不振,痰浊阻滞气机所致肋间神经痛,或痰浊阻塞气道发生喘息咳唾,亦可用本方治之。
福建·郑孙谋
→瓜蒌18g,薤白9g,煮半夏6g,归尾5g,川芎5g,赤芍9g,丹参9g,降香5g,砂仁(杵)3g。
→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硬化、高血压病、胃脘痛。
→胸闷憋气,心前区隐痛或绞痛,放射至肩背,喜叹息;胃脘痛,有饱胀感;头眩晕,血压150/90 mmHg以上。
→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硬化之胸闷等属中医胸痹范畴。痹者,闭塞不通也,气血瘀滞使然。治以辛温通瘀为主。阴血虚者需加少许养血滋阴之品。一旦心痛缓解,即应停用本方而转为治本。
黑龙江·郭文勤
→瓜蒌25g,薤白15g,当归2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甘草10g,枳壳15g,柴胡15g,桔梗15g,牛膝15g。
→胸痹心痛,属胸阳不振合并血瘀型。
→舌质紫或有瘀斑,苔白厚腻,脉弦滑;胸闷疼痛,痛有定处;体胖;舌质紫暗。
→无瘀血、无痰湿内蕴者不宜使用。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加减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精神押郁等症。胸痹心痛常常为血瘀痰浊交阻,故配以瓜蒌薤白白酒汤辛温通阳,宽胸祛痰,二方合用,每获良效。
颜正华
胸痹痰湿阻络证 痰湿阻络证以胸闷重而痛缓,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白滑,脉滑为主症。治以豁痰除痹。常用方剂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物: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等。
若纳呆、腹满者,则佐以陈皮、枳壳等行气和胃之品;若痛如针刺,舌暗有瘀斑,舌下青紫者,可酌情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丹参、降香等;若痰浊痹阻心络而致痞满胸闷者,可配伍开窍宽胸化痰之品,如郁金、石菖蒲、半夏等;若心痛夹虚者,则在活血化痰通络的基础上,加入补益心神、振奋心阳药,如生黄芪、甘草、桂枝等。
焦树德
我治疗经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炎等病而出现心绞痛、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心慌短气等症,观其脉见寸沉关弦或寸关弦滑沉紧而属中医胸痹病者,常用瓜蒌薤白剂随证加减,并把药方暂定名为胸痹汤:瓜蒌30~40克,薤白10~15克,半夏10克,桂枝3~12克,檀香6~9克(后下),茯神木30克,红花10克,苏梗10克,五灵脂9~12克,蒲黄6~10克,焦山楂10克,赤芍12克。
临证时需随证加减应用。药效不明显时,会饮酒者每次服药时兑入黄酒20毫升,不会饮酒者可兑入米醋20~30毫升。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痛重者,则另用苏合香丸0.5~1丸随汤药服。此方每收良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阳不畅,阴气上逆,痰浊痹阻而致的胸痹,喘息、短气、咳唾、胸背疼痛。
瓜蒌薤白半夏汤则治胸痹之偏于痰浊壅盛,痹滞胸阳而心痛彻背、不得卧者。
乌头赤石脂丸则治阴寒之气厥逆上干,痹阻胸背经脉,乱其气血而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杨善栋
经前乳胀症,前人多以为是肝气横逆,常用柴胡舒肝散之类治之。余认为本病的产生乃肝胃气滞、痰湿郁结、胸阳痹阻所致。盖胸为阳位,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肝气郁滞,横逆犯胃,于是肝郁胃阻,痰湿郁结,胸阳痹阻。治宜疏肝和胃,通阳宣痹为法。常用《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之。
〔医案〕
《经方传真》(胸痹)
女性,74岁
患心绞痛1年多,常胸前剧痛,每发作则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大汗出,经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碱,大便干,口干不思饮,苔白厚,脉弦细。证属痰阻胸阳、瘀血阻络,治以化痰通阳、祛瘀通脉,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蒌45g,薤白27g,半夏70g,白酒60ml,桂枝10g,枳实10g,桃仁10g,陈皮30g,白芍12g。以水煎服。
结果:上药服3剂,痛减,但小有劳则发心区痛,上方加茯苓12g,继服6剂,胸痛时作时休,仍以上方稍加减,服1个月后胸痛不再发作。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反流性食道炎
男,48岁
剑突下烧灼样痛3月,加重2天。伴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两胁胀痛,脾气急躁,经常有烧心感,尤其在夜间明显,胃纳减少,夜寐差,舌质暗红,苔黄稍腻,脉弦细。
心电图结果:窦性心动过缓。
电子胃镜提示:反流性食道炎。
辨证为肝旺乘脾,脾失健运,痰热互结。
治予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化痰,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瓜蒌10g,薤白10g,半夏12g,柴胡12g,旋覆花6g,金铃子10g,元胡10g,栀子10g,竹茹6g,蒲公英10g,海螵蛸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反酸、嗳气,两胁胀痛明显减轻,继续辨证治疗2周,诸症消失,巩固治疗1周痊愈。至今未发。
《金匮要略新解》(胸痹)
男,45岁。
胸闷痛,心悸,夜寐久安,腹张,脉弦数,苔白(原诊断为冠心病)。经用瓜萎薤白半夏汤酌合天王补心丹,加丹参、柏子仁、远志、沉香曲、天冬、麦冬、元参等,服五剂后,胸闷见痿,诸症减。又继服5剂,更见舒如,脉转平。
《中国中医药报》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女,49岁
患者冠心病4年,近因家庭纷争生气而致气短、胸闷、时有左上胸痛,并伴有心烦、心悸不安、少寐、手足心热,月经已停1年半。舌尖红,苔薄白,脉沉数。患者诉前些天在某医院看中医,服完7剂药后,病情不但没有改变,近日反而口干舌燥。前医处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病机:心阴亏虚,血络阻滞。
治则:养心阴活血络,安神宁志。
处方:柏子仁12g,生地30g,太子参15g,丹参30g,酸枣仁20g,茯苓15g,五味子20g,麦冬12g,当归12g,龙骨30g,炒山药20g,莲子20g,川芎12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各症明显减轻,从昨天开始至今再未有胸痛。前方继服14剂。服完汤药后,可继续服用天王补心丹2个月,以巩固疗效。
《福建中医》(冠心病)
男,54岁
初诊自述心窝部闷痛彻背伴短气,间歇性发作已半个月,常于饭后或劳累时诱发,每次2-3分钟,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淡暗,黄白腻,脉细弦,证为气滞血瘀所致之胸痹。
处方:栝楼,薤白、葛根、丹参15g,半夏、当归各10g,赤芍、桑寄生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后症减,原方去葛根,加郁金10g、黄耆15g,连服30剂,随访半年胸痛未复发。
周仲瑛(冠心病)
男,68岁
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1997年 9 月突发心梗,胸膺闷塞疼痛,连及背后,汗出,住院两月方缓解。1998 年1 月因气喘明显再次住院,查为心功能不全。超声心动图提示为冠心病、室壁瘤。目前气喘明显,动后喘息气急,咯痰质粘,胸部闷痛不著,食纳二便正常。舌苔淡黄浊腻,舌质紫,脉细弦。理化检查提示肾功能异常,磁共振提示脂肪肝,肺通气功能障碍。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诊断:胸痹
病机:肺心同病,痰气痹阻,心气不足,胸阳失旷
处方:
全瓜蒌12g,薤白10g,法半夏 10g,石菖蒲 6g,丹参15g,川芎 10g,桃仁 10g,红花 10g,苏木10g,娑罗子10g,生黄芪15g,党参15g,炙远志5g
二诊∶药后咯痰减少,质稠转稀,气喘好转,胸闷不著,大便偏烂,日行1~2次;舌苔薄黄,质暗红,脉细滑。治以化痰泄浊,宽胸开痹,益气活血。原方改生黄芪20g,全瓜蒌10g,加当归10g,炒紫苏子 10g。
三诊∶气喘,停用利尿药则发,稍感胸闷,不咳,测血压偏低。舌苔黄,质暗,脉小弦滑。病机∶痰瘀痹阻,肺心同病,宗气不足,胸阳失旷。处方∶
全瓜蒌12g,薤白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葶苈子10g,泽兰20g,泽泻20g,丹参15g,红花10g,当归10g,苏木10g,降香5g,木防己12g,娑罗子10g,五加皮6g,黄芪20g,党参15g
四诊∶ 气喘胸闷俱平,下肢不肿,食纳尚可。舌苔淡黄薄腻,质暗衬紫,脉小弦滑。病机∶肺心同病,宗气不足,痰瘀痹阻,胸阳失旷。上方改生黄芪25g,泽泻 15g。
五诊∶ 胸部闷塞,服西药利尿药有减,停药两天又有心下胀塞感,活动后气短,不咳,大便偏软,日行2次,测血压偏低。舌苔淡黄薄腻,质紫,脉弦兼滑。处方∶
法半夏 10g,石菖蒲 6g,泽兰10g,泽泻 15g,木防己 12g,薤白10g,丹参 15g,红花9g,莪术 10g,甘松 10g,娑罗子10g,檀香3g(后下),砂仁3g(后下),生黄芪25g,党参15g
六诊:心胸闷塞偶有发作,活动后气短,咯痰量不多,大便稀溏,日行2 次。舌质紫暗,苔淡黄腻,脉小弦滑。上方加炒苍术、白术各 10g,炒山药 15g。
七诊:最近体检肝、肾功能正常,血脂不高,心功能略有改善。仍兼有胸闷,活动行走后气短。近周大便成形。舌苔淡黄薄腻,质紫,脉细滑。病机∶ 气阴两虚,肺心同病,痰瘀痹阻,胸阳失旷。处方∶
炙黄芪25g,党参15g,炒白术12g,炙甘草3g,炮姜3g,法半夏10g,薤白 10g,丹参15g,檀香3g(后下),砂仁3g(后下),娑罗子10g,泽兰10g,泽泻 15g,石菖蒲6g,红花 6g。
守上方加减进退共五月余,至 1999 年1月8日,胸闷气短均平,精神食纳正常,二便通调,可缓慢散步,自测心率每分钟 70次左右,未见早搏。舌苔薄腻,质暗,脉细。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化痰祛瘀方药继进,巩固疗效。
张伯臾(胸痹)
男,61岁。
胸骨后刀割样疼痛频发四天,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收入病房。刻下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得饮则作恶心欲吐,大便三日未解,苔白腻,脉小滑。阴乘阳位,清阳失旷,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金匮》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治从其义:
瓜萎实9克,薤白头6克,桃仁9克,红花6克,丹参15克,广郁金9克,制香附9克,制半夏9克,茯苓12克,橘红6克,全当归9克,生山楂12克。
本例痰滞交阻,气滞血瘀,先用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味,通阳散结,豁痰化瘀,服15剂,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恢复期,后以生脉散益气养阴调治,共住院25天,未用西药。
杨善栋(经前期乳胀)
女,36岁
经前乳房胀痛2年,时有结块,伴胸闷胁痛,纳谷不香,脉细弦,苔薄黄。一般于经行一二天后,上述诸症消失,而于下次行经前半月,又照样发作。
曾服疏肝之药数十剂不效,余给予瓜蒌仁12g、瓜蒌皮12g、制半夏9g、薤白9g、枳实9g、柴胡9g、白芍12g、当归10g、郁金9g、佛手6g、海藻12g、王不留行12g、甘草6g。患者于前半月连服10剂,经来乳房不再胀痛。
颜正华(胸痹)
男,58岁
诉胸闷痛憋气1年。
现病史:胸闷痛憋气1年,半个月前因心悸、头晕入院治疗,治疗后出院。刻下胸闷痛,乏力,汗出,颈项不适,口苦,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腻,脉弦滑。心电图、血脂均正常。
辨证:脾气不足,痰瘀阻络。
治法:补脾益气,活血化痰。
处方:生黄芪15g,全瓜蒌15g,薤白10g,党参12g,五味子5g,丹参30g,红花10g,降香5g,茯苓30g,生葛根30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诉,胸憋闷减轻。刻下症见心慌乏力,口干咽干,不欲饮,舌暗红,苔薄少津,脉弦滑。
处方:生黄芪25g,全瓜蒌15g,薤白10g,党参12g,五味子5g,丹参30g,红花10g,降香5g,茯苓30g,生葛根30g,南北沙参各12g,麦冬10g,三七粉(冲)2g。7剂,水煎服。服7剂,诸症尽释。
〔按〕
本案患者乏力汗出,系气虚不固,气虚推动无力,易致痰凝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当补脾益气固其本,活血化痰治其标。方中生黄芪、党参、茯苓补气健脾,并固表止汗;全瓜蒌、薤白化痰散结,行气宽胸,为治胸闷憋气之要药;红花、丹参、降香行气活血化瘀,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五味子收敛止汗,以增强黄芪固表止汗之力;生葛根解肌,直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缓解颈项不适。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证症结合,收效良好。二诊胸憋闷减轻、口干咽干、苔薄少津,为津伤之象,前方加南北沙参、麦冬滋阴润燥;另加三七活血止痛,改善血瘀,继服7剂,诸症尽释。
《蒲园医案》(胸痹)
女,35岁。
胸中满闷,心痛彻背,上气喘急,呼吸困难,大便不利,脉象沉滑,舌苔白腻。诊断:浊阴逆行,气壅上焦,胸阳阻滞,升降不利。主以通阳泄浊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之,四剂而愈。
瓜萎实9克,薤白6克,法半夏6克,枳实4.5克,杏仁泥6克,桂枝4.5克,橘皮3克,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