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史:在和珅自尽之前,嘉庆皇帝质问他:“你贪污的钱,用得完吗?”

 新用户40828904 2024-04-28 发布于福建
野史:在和珅自尽之前,嘉庆皇帝质问他:“你贪污的钱,用得完吗?”和珅毫不畏惧地回答道:“我贪的钱,当然用不完,但最终还不是归到了您手中吗?您何必还要追问?”嘉庆听后脸色大变。



钮祜禄·善保,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和珅。和珅从小失去父母,所幸家中偏房的长辈将他收养。成年后,和珅尝试科举却未得志。然而在京城一次重大的庆典上,和珅的才华意外被在场的乾隆皇帝看中,从此他踏入了仕途。
和珅的职位从天子仪仗队侍从开始,他的官运亨通与他的能力和野心密不可分。在官场上,他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逐步提升,最终成为清朝权力的顶峰人物,仅次于皇帝。
然而,正当和珅权倾朝野时,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逐渐迷失自我,利欲熏心。
乾隆皇帝八十岁大寿期间,和珅利用这个机会,命令各省三品以上的大员以及京城的官员捐献财物,甚至连江南的盐商也不例外。他还在京城崇文门设立收税关卡,明目张胆地向商人和官员征税,大部分搜刮来的财物最终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
据《清宫秘史》记载,乾隆皇帝曾认为和珅是他早逝爱人马佳氏的转世,这使得和珅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和珅的婚姻和家族关系也是他权力根基的一部分。他的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最爱十公主,这使得和珅与皇家的关系更加紧密。
和珅不仅控制了军机处和内务府,而且还通过其威望,影响了许多重大政治决策。乾隆皇帝虽然深知和珅的问题,但由于情感纠葛、家族联姻以及晚年对享乐的追求,选择了一再容忍。
和珅的权势不仅来源于他对权力的紧握,还因为他能巧妙地在朝廷中游走,连乾隆的多个皇子也对他敬畏三分。
进入嘉庆时代,形势开始转变。嘉庆皇帝的个性与治国理念与和珅迥异。嘉庆重视节俭和勤政,他对和珅的豪放和贪污极为反感,而这种反感在他亲政后愈发明显。嘉庆皇帝启动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实质上是对和珅治下的朝政进行彻底的清理。
嘉庆二年,阿桂病逝后,和珅被提拔为领军机大臣,但此时他已无法如以往那样左右嘉庆。许多老臣看不惯和珅的作风,选择了退居。和珅在这一时期的权势虽然依旧强大,但他未能察觉到形势的变化。
此外,和珅在朝中并无坚实的政治基础。他不结党营私,所有的权力和财富都仅仅依附于乾隆皇帝一人。这种独立于朝廷其他势力的地位,使得他在乾隆驾崩后难以为继。
即使内心已决意清除和珅的影响,嘉庆皇帝也不得不暂时顺应乾隆的意愿,因为乾隆生前的威望仍影响着朝政。和珅的晚年,尽管权势依旧,但个人生活却逐渐走向衰败。他的亲信和家人相继去世,预示着他势力的衰减与最终的落幕。
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在享年89岁时驾崩,嘉庆心中清楚,父皇的驾崩不仅意味着他彻底的独立统治,还预示着必须清理朝中积弊。和珅的权力已非一般大臣可比,若不趁早剪除,日后定将成为威胁。
在乾隆临终前,嘉庆并未立刻行动,而是决定等待最佳时机。他知道和珅的势力根深蒂固。因此,他在乾隆驾崩后的第一时间,即任命和珅负责主理太上皇的丧事,似乎是在维持尊重,实则是让和珅暴露在公众与朝臣面前,减少其暗中操作的机会。
与此同时,嘉庆皇帝召回了他的老师朱珪,以稳固朝中支持。朱珪的迅速归京不仅加强了嘉庆的威望,也为接下来的政治动作提供了智囊的支持。朱珪一到京城,便积极参与了接下来的策略布局。
翌日,嘉庆皇帝发出严厉旨令,斥责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的不当行为,此举一方面显示了皇帝的果断和公正,另一方面也警示了和珅及其它大臣,新君的朝政已非乾隆时可比。
在多日的铺垫后,嘉庆终于在正月初四行动,解除和珅和福长安的军机大臣职务,同时命令二人昼夜守灵,实际上是软禁。随后,正月初五,朝中多名大臣如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公开弹劾和珅的种种罪行,嘉庆一改往日维护和珅的态度,全面接受了弹劾奏疏。
正月初八,乾隆皇帝的遗诏被宣读之际,嘉庆果断革除和珅等人的职务,同时下令查抄家产,严审其罪。直到正月十一,和珅的二十大罪状被公布,涉及贪腐、滥用职权等多项重罪,嘉庆要求全国各省的大臣参与定罪。
公元1799年2月22日,嘉庆皇帝收到了一份重要的奏折,其中内容提议依照大逆律对和珅实施凌迟处死,同时对其亲信福长安亦提出严厉的处刑建议。
嘉庆皇帝却选择了一种更为审慎的策略。他深知,若处理过于严厉,可能引起政治不稳;于是,他命令和珅自尽,减轻了对福长安的处罚,仅将其改判为斩监候。
在嘉庆即将下达最后判决之前,他亲自问和珅:“你贪的钱,能花完吗?”和珅对此回答承认了自己的贪渎行为,坦言这些财富大部分用于乾隆的奢侈需求,他试图以此表明自己忠于皇帝的初衷。据《和珅 一朝天子一朝臣》记载,乾隆皇帝晚年的六次大规模南巡和圆明园、避暑山庄的建设,几乎所有的费用都未触及国库,而是由和珅通过各种手段筹措。
虽然和珅的回答带有自我辩解的色彩,但它也揭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和珅的行为虽然为个人利益所驱动,但同样是响应了一个时代的需求和帝王的欲望。


参考资料:《清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