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希池:“太子疙瘩”话战乱——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五)

 梅君小苑 2024-04-28 发布于河北

“太子疙瘩”话战乱

在姚小寨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有一个惹人眼目的大土疙瘩,方圆占地半亩左右,十来米高,村民们都管它叫“太子疙瘩”。村民们传说这疙瘩的土取不得,像有咒语一样,谁取土谁得病。据说早年间,赵小寨有人拉土垫宅基,当天晚上眼就瞎了,经多次求医求神才得以恢复。所以,太子疙瘩虽经千年风雨,仍然霸气地立于大田之间。

村民们为什么管这大土堆叫“太子疙瘩”呢?据村中早年间流传下来的说法,这与几百年来此地屡经战乱有关。北宋时期,自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以后,辽国军队时常南侵,冀东南地区成了他们进攻宋朝的路径,抢夺、抓丁,闹得民不聊生,成了他们长期霸占的地域。百余年间,虽是大宋之地却管不了,宋辽之间战战和和,进进退退,老百姓苦不堪言。不仅如此,当时宋辽之间唯一的一条官方认可的外交通道正途经武邑县,双方信使频频交换,战争一触即发。直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此地暂时平稳了一段,谁知第三年,金国军队大举南侵,直接攻破了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从此,冀东南又成了金国的后方基地和进攻南宋的跳板。多年的战争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苦难。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年),金国与南宋的一次战斗中,作为监军的宣宗世子受重伤,在运回燕京的途中,走到此地一命呜呼,遂埋葬在这里,堆了丈高的坟茔,立下世子之碑,打算胜利后再迁回燕京。谁知这时蒙古崛起,南宋联合成吉思汗的后人们,共同与金作战。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金国灭亡,这位金国世子就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从辽、金到蒙,几百年的时间里,战争摧残的人民一贫如洗,只留下这么一个高大的土堆。它记载了人们的苦难和仇恨,也见证了腐朽总归要灭亡,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

(本故事由村民口述,邢希池整理)

邢希池:“白马庙”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四)
邢希池:未雨绸缪为抗战——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三)
邢希池:未雨绸缪为抗战——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三)
邢希池:“奇正兼备”王老万——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二)
邢希池:苦中求乐唱大戏——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一)
邢希池:锄奸记——武邑一村一故事(五十)
邢希池:张刘氏育养干儿终得济(四十九)
邢希池:河水滔滔“摆渡”忙——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八)
邢希池:文化人陈寿山——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六)
邢希池:老爷庙里俩“周仓”——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七)
邢希池:老村长刘文兰——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五)
邢希池:我是党员——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四)
邢希池:炮楼下的抗日烈火——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三)
邢希池:神井——武邑一村一故事(四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