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诏国的建立与灭亡简史

 坚持能胜 2024-04-28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南诏国(公元738年—公元902年),是8世纪崛起于云南一带的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建立。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人郑回的后裔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01

南诏国的建立

云南的苍山洱海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其最早出现的国家是滇国。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qiāo)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图片

古滇国位置

直到汉武帝时开辟西南夷,于公元前109年,出兵征讨滇国,滇王拱手降汉。并占领哀牢国领土邪龙置为邪龙县,划归益州郡管辖,而此时哀牢王族中的舍龙一族在此避难。

汉朝灭亡后,势力退出云南,舍龙一族很快得到哀牢人的支持,势力不断扩充壮大,逐渐形成以舍龙一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开始被称作“蒙舍龙”或“蒙舍”。

当时云南洱海地区部落众多,互不统属,在唐太宗时期,其中以“六诏”势力最为强大。“诏”在夷语中为“王”之意,所谓“六诏”其实就是六个实力强大的部落。

“六诏”分别是蒙寓诏(今云南巍山北境)、越析诏(今云南宾川县)、浪穹诏(今云南洱源)、遼赕诏(今云南洱源县邓川镇)、施浪诏(今云南洱源东)以及南诏。其中,南诏所居之蒙舍川(今云南巍山南部)位诸诏以南,故称“南诏”,又名“蒙舍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同在洱海北面,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故称“三浪诏”。除六诏外,较小的部落还有白崖、剑川、河蛮等。

图片

南诏国地理位置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夺取太和城。次年(738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正式承认南诏对洱海地区的统治,同年,唐朝出兵帮助皮逻阁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六诏很快被统一。这一年也被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南诏国的立国之年。

开元二十七年(739元),皮逻阁把都城从蒙舍迁至太和城。从此,太和城就成为南诏以及此后大理国的中心地区,一直持续到十三世纪中叶。

02

唐朝为什么会扶持南诏

在隋唐之际,吐蕃政权开始崛起,势力开始向云南洱海区域扩张,严重威胁到了唐朝西南地区的安全。起初,唐朝的策略是派兵征讨,但每次退兵后,吐蕃势力便会再次卷土重来。于是,唐朝决定在洱海地区培养代理人,作为唐朝抵御吐蕃的缓冲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南诏开始崛起。

唐朝为何选择南诏呢?我觉得原因有三:第一,南诏在六诏中实力最强,具备统一洱海地区的实力;第二,南诏与唐朝关系最为亲密,深得唐朝的信任;第三,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经常在唐朝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而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03

南诏与唐朝的战争

天宝七载(748年),皮逻阁去世,子阁罗凤立。阁罗凤通过军事胁迫的方式,将原本西南地区实力强劲的爨氏二十余万户迁徙至滇西地区,滇东爨氏被大幅削弱,掌控南中地区上百年的爨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南诏自此掌控了原本由爨氏控制的滇东滇池地区,迎来了发展高峰期。鼎盛时期的南诏疆域囊括了包括今日云南全境,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接界,西南和骠国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

唐朝原本想通过扶持南诏,来实现抵御吐蕃的战略目的,但南诏的势力越来越大,这恐怕也是唐朝统治者始料未及的。

南诏征服爨氏,构建了对整个云南地区的统治,这无疑对唐朝的边境形成了巨大压力,威胁到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唐朝为了打压南诏,也为了争夺滇东原爨氏统治地区,分别于天宝十载(750年)、十二载(753年)、十三载(754年)三次出兵讨伐南诏,却均以失败告终,“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这在唐朝历史上可谓一场空前惨败。由于这三次战争都发生在天宝年间,史称“天宝战争”。自此,持续五年的天宝战争遂告一段落,二十万唐军埋骨云南,唐军损失惨重。另外,在天宝十一载(752年),阁罗凤接受了吐蕃封号“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由此,南诏与吐蕃正式结为联盟。

图片

上图_ 安史之乱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次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赐名忠国。他有个六世孙,叫段思平,后来创建了大理国。

翌年,即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导致唐朝无力顾及西南,也彻底失去了对云南地区的控制。

在安史之乱期间,吐蕃、南诏加紧了攻掠唐朝西部边地的步伐,阁罗凤趁唐西部守军东撤,边防空虚的时机,攻取了雋州,且吞并了两爨之地(今曲靖地区),势力达到极盛。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阁罗凤虏获了西泸县令郑回,并被任为六名清平官(宰相)之一,这个人是重点,下文会说。

图片

上图_郑回

不过,吐蕃和南诏的联盟并不稳定。在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与吐蕃被唐朝打败后,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吐蕃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取消“兄弟之国”的地位,改为君臣关系。南诏的坐大也让吐蕃颇为忌惮,吐蕃后来频频向南诏索取税赋,还要南诏每年出兵助防。

直到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唐朝和南诏才在点苍山会盟,重修旧好,唐诏两国恢复了往日的友好。但重归于好的唐诏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过去,天宝战争前的南诏是唐朝的地方性势力,而会盟后的南诏则已然成为唐朝的藩属政权。

04

南诏的灭亡

后来,南诏国内陷入内乱,国势开始衰落。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唐人郑回的后裔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接着拥立舜化贞(隆舜之子)为傀儡皇帝。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南诏世系表

第一代王
细奴罗(617-674),又名独逻、独逻消。649-674年在位。
第二代王
逻盛(634-712),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674-712年在位。
第三代王
盛逻皮(672-728),逻盛之子。712-728年在位。
第四代王
皮逻阁(697-748),盛逻皮之子,唐朝赐皮逻阁名归义。728-748年在位。
第五代王
阁罗凤(712-778),皮逻阁之子。748-778年在位。
第六代王
异牟寻(754-808),阁逻凤之孙,凤伽异之子。778-808年在位。
第七代王
寻阁劝(777-809),又名新觉劝,异牟寻之子。808-809年在位。
第八代王
劝龙晟(797-816),寻阁劝之子。809-816年在位。
第九代王
劝利晟(801-824),又名劝利,劝龙晟之弟。816-824年在位。
第十代王
劝丰祐(817-859),劝利晟之弟。824-859年在位。
第十一代王
世隆(843-877),又名酋龙,劝丰祐之子,859-877年在位。
第十二代王
隆舜(860-897),又名法,世隆之子。877-897年在位。
第十三代王
舜化贞(876-902),897-902年在位。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