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著作导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老玉米棒 2024-04-28 发布于广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初刊登在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1925年12月出版的《革命》半月刊第4期。1951年10月,该文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而写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原文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3-11页。

图片

写作背景

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即将进行,全国处于革命势力和反革命势力大决战的前夜。在这一革命的紧急关头,由于孙中山的去世,国内革命形势变得复杂起来,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一批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国民党老右派中央委员邹鲁、谢持等人,在北京西山召开所谓中央会议,形成“西山会议派”。他们在上海成立伪国民党中央,宣称要驱逐共产国际代表,取消已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等人的党籍,不准共产党人主持教育行政和参加群众运动。国民党内除原有的老右派外,又出现了以蒋介石、戴季陶等为首的新右派集团,他们表面上鼓吹革命,假充“左派”,暗中积极篡夺革命领导权,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并借此在统一战线中排挤和打击共产党。

当时,在中共党内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以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认为农民“落后、保守”,难以参加革命,在政治上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导致最后放弃革命领导权;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否认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民没有革命要求。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寻找广大的同盟军。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为巩固发展国共两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提供了阶级根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首次刊登在国民党的刊物上,是以共产党员跨党的国民党员身份来写的。戴季陶于1925年7月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为国民党右派提供反动思想武器。国民党新老右派勾结,妄图破坏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大好形势。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从阶级关系上深刻阐述了国民党“一大”宣言所说的敌友之辨,帮助革命的国民党员从根本上懂得要执行大会宣言,就要团结真正的朋友,真正支持和赞助工农运动,加强对右派的斗争,巩固发展与共产党的联盟。

图片

基本观点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针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着的“左”右倾两种错误倾向,强调了分清敌友对于革命事业重要意义,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以及由经济地位决定的对待革命的不同态度、各阶级的相互关系等,从而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第一,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态度。只有用经济地位来考察各阶级的政治态度,才不会被暂时的表象所迷惑。文章首先提出了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接着从革命的历史经验和革命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两方面阐明分清敌友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头等重要问题。

第二,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毛泽东首先分析地主买办阶级的经济地位,指出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与帝国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附庸关系。前者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后者是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他们在经济上依附国际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接着分析地主买办阶级对革命的态度,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指出他们是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同,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第三,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并论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首先,中产阶级在经济上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次,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具有矛盾性。在经济上受外资打击政治上受军阀压迫时,他们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当革命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反对革命。这就非常鲜明地指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是实现其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但是,这样的企图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在当时国际革命与反革命两大势力的影响下,中间阶级必然迅速分化,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没有独立的余地。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分析,为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主要是指农村的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首先,毛泽东明确划分了小资产阶级的阶层、特点及其经济地位,并指出了他们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其次,他从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态度两方面对小资产阶级做了具体辩证的分析,指出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有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地位,因而决定他们在政治上必然有右、中、左三类。最后,他对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做了小结:一方面他们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们中间的不同阶层对革命的态度不同。总之,小资产阶级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阶级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半破产的境地。他们在革命到来时会站在革命的一边,是中国革命可靠的同盟军。

毛泽东分析了半无产阶级,这主要包括绝大部分的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和小贩等。毛泽东明确指出:“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半无产阶级的重要性。首先,半无产阶级的各个阶层在数量上占优势,他们所经营的是更细小的小生产经济,农民问题就是指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的问题。其次,具体分析了半自耕农、贫农的经济状况和对革命的态度。指出他们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这三部分人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同,受地主剥削的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也就不同。文章着重说明了贫农低下的经济地位和艰苦的生活状况,指出其中一部分贫农在经济上苦于半自耕农而优于另一部分贫农,因此革命性也就优于半自耕农民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最后,文章分别对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他们属于更小的小生产经济,经济地位低下,生活困难,遭受深重的剥削和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最可靠的同盟军。

毛泽东对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的分析,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伟大力量的源泉,这就奠定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基础,解决了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反对了党内在农民问题上的“左”、右倾错误观点,解决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不曾明确解决的问题。

第五,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毛泽东对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其在革命运动中的实际表现做了具体分析。他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他们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最进步的阶级,因此能够做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文章列举了四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在历次反帝反军阀的罢工斗争中的表现,深刻地揭示了工业无产阶级“特别能战斗”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无产阶级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必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文章还分析了农村无产阶级(雇农)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指出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他们除了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

图片

价值启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的主要著作,阐明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基本路线,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主要是中国农村)以及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科学认识。

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宝库。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抓住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地位、相互关系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特别是创造性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特殊性,科学地指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同盟军问题。毛泽东通过对各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所持的政治态度的观察,强调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在著作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有力地批驳了国民党新右派集团的反动谬论,批判了党内“左”、右倾错误思想,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全党,推动了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第三,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思想对正确分析和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不少人正是从各种群体中分化出来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既不能停留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原有理论模式上,也不能停留在仅仅运用简单化的阶级分析上,应以毛泽东阶级分析的观点深入到阶级阶层内部,具体分析他们在新时代中发生的新变化,从而正确认识他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片

文本摘抄

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2、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公众号|闲时娱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