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美组玉佩

 丹儀 2024-04-28 发布于湖南

西汉早期继承东周时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传统,组玉佩和佩玉的种类仍较多,佩玉的造型和纹饰还保留战国时期的风格。西汉早期诸侯王虽仍佩戴以玉璜为主体的组玉佩,但璜的数量较战国以前已大为坚守,也新出现了许多其他佩玉组合。

2001年,位于西安市东郊动物园北面的西汉窦氏墓,出土一批玉器,其中有两组玉组佩,都是罕见的文物。共有云纹透雕玉璧1件、熊猴纹透雕玉环1件、双龙连体玉珩4件、龙形玉觹和鸟形玉觹4件、各种姿态的玉舞人7件、变形云纹玉佩1件、镂空凤鸟形玉佩2件。

A组

熊纹猴纹变形龙纹镂空玉环

直径8.8厘米、内径4.8厘米、厚0.3厘米

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01年西安东郊西汉早期窦氏墓(A组)出土。玉呈青黄色,扁平体环状,内侧透雕二熊、二猴并与四条变形龙纹及云纹相连接。两面纹样相同。一猴作半蹲踞状,另一只为侧身蹲坐状;一只熊呈正面蹲踞状,另一只熊作翻井斗状。玉环造型别致,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尤其是将神话动物龙、瑞兽熊、以及猴子融为一体,别开生面。

玉舞人

双龙形玉珩 西汉

长10厘米、宽2.1厘米、厚0.2厘米

玉色青白,较为纯净,珩两端各有一龙,均作回首状,体尾相连,龙鼻上翘,云纹耳后逆,后肢曲贴于腹,上部正中钻一圆孔,采用镂雕并加线刻的技法,两面纹样相同。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凤形玉觹 西汉早期

长10厘米、宽1.2厘米、厚0.2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西汉早期窦氏墓出土凤鸟纹玉觹一对,凤曲颈回首,圆眼,尖喙回钩,顶有云冠;一翅前展与冠项链,一翅贴于背;尾尖细,全身多处镂空,以细线勾勒眼睛、羽翼和尾部轮廓。

西汉 凤鸟形玉佩

高4.5厘米、宽1.8-3.5厘米、厚0.1-0.2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对。玉色清白,有灰斑和褐斑,玉佩为扁平体凤鸟形,镂空透雕,凤鸟圆眼,尖喙回钩,高冠,长颈后仰,展翅,腿直立,长尾回卷,并加以阴线勾勒,尤其是两翅造型特别夸张。两面花纹相同。

双龙形玉珩西汉

长7厘米、宽1.8厘米、厚0.3厘米

灰白色,微泛黄。珩呈双龙连体弧形,两端雕出龙首,龙翘鼻,嘴微张,云纹大耳后抿,颈部阴刻綯索纹,中部阴刻双线交叉纹,颔部各镂雕一弧形窄孔,正中钻一圆孔,两面造型纹样相同。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西汉 戴冠玉舞人

高5厘米、宽1.5-1.6厘米、厚0.3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对。青玉,青黄色夹灰褐斑,片状,玉人头戴尖顶矮冠,左右两侧有线刻披发和额发,面部丰满,大眼弯眉,细鼻小口,双手拱于胸前,两条腿分别向左右两侧转动,身后饰一云纹,以阴吓勾勒细部,头顶钻一孔,两腿之间有镂空。

B组

綯索云纹镂空玉璧西汉

玉璧直径9厘米、孔径4厘米、厚0.2厘米

出自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西汉早期窦氏墓,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壁面透雕出对称的云纹形和三角形孔,并以阴线刻出云纹和穿云洞綯索纹,边缘有一处残缺,通体抛光,两面花纹相同。玉呈灰白色,有玻璃光泽,扁平体,圆形,内外缘均琢出边轮。

回首双龙连体平顶式珩

长8.2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

呈弧形,多处透雕,两面加饰阴线表示龙之五官与身体细部特征。

另一件长9.6厘米、宽2.2厘米、厚0.15厘米,两端各雕一背向回首龙头,两面亦以阴线表示龙的五官与龙身细部特征,龙体修长并上拱,拱身下透雕卷云,以示龙足。龙身雕二道细长线,内加多组弧线以示鳞片。

西汉 龙形玉觽

长11厘米、宽2.7厘米、厚0.2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对。青白玉。上有灰斑,觽为扁平体龙形,龙张口露牙,下唇后卷,圆眼,云形耳,长角卷曲并回钩,四肢腾空,一腿上翘于背部,尾尖长亦上翘,多处镂空,阴线刻划细部。两面造型纹样相同。

西汉 玉佩

两条边长4.2、一条边长4.8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呈青白色,近似三角形,三边均呈弧边卷云状,两面线刻云纹,一角钻有一小穿孔,有一条边未抛光,似为一残器改制而成。

作者 |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声明 | 文章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