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三万里》:倾听历史回响,探寻文化的融合和传承

 布丁妈妈私享会 2024-04-28 发布于山东

提到北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它的地理位置,它的重要地位,它的热门旅游地,它的烤鸭……

在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在你看来,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自己有幸在北京待过几年,对北京的印象非常好,拥有很多的就业机会,拥有很多丰富的活动,拥有很多在其他城市看不到的风景,等等。

我们自己人说北京的好有些自夸,但你知道吗,原来那些“外国人”也有他们对北京的印象,并且在他们来北京的整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历史性的事情发生。想要去了解北京,这些“外来人”的展示也非常的关键,看一下别人眼里的北京,再综合自己所见所闻,可能对于北京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在书店里面,就发现了这样一本好书,由北京日报的特别报道部所著的《北京三万里》,讲述那些来北京的“外国人”在我们的重要历史时刻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比小说还要离奇,哪怕是偶然的相遇,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碰撞。

本来是为正在上大学的小表弟找关于北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素材,结果拿到这本书之后,我自己倒是很过瘾的看完了整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这些作为北京的冷知识历史讲述,也有不一样的体会与感悟。

北京本身作为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中心,作为一个枢纽的存在,南来北往。著名的汉学家史景迁曾说:“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与互动是多么的错综复杂,时常还惊心动魄,比虚构小说还离奇。”

这本《北京三万里》刚好以一个回望者的角度,梳理曾经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国名人来京的“破冰之旅”。这趟不一样的“旅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不曾得知的细枝末节,让整个的中西方文化碰撞变得更加鲜活与生动。这本书也像是一次穿越之旅的列车,让我们近距离关注细节,再次领略北京的开放和包容,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

看完全书,我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被《二泉映月》征服的事情。小泽征尔,我们很多人熟知是来自于那个很有名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小泽征尔参加一个音乐指挥家大赛,结果他拿到指挥乐谱,在指挥的过程中,他突然感觉曲子不够和谐,一开始以为是演奏问题,结果再次演奏还是有问题。他指出乐谱有问题,但当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一致说曲谱没问题。小泽征尔产生了犹豫,但又思考了一下,最终还是坚定的认为曲谱是存在问题的。这个时候,评委们都站起来进行鼓掌,原来这是他们故意设定的一个圈套。

小泽征尔来北京访问的时候,他特意到中央音乐学院,想听一下中国的传统音乐。所以当听到《二泉映月》时,被感动的无以复加。他热泪盈眶,甚至还从椅子上顺势跪到了地上,表示对曲子的敬畏。在他看来,“这种经典的音乐应当跪着听,站着和坐着,都极不恭敬。”

我们都知道《二泉映月》是盲人阿炳所创,旋律中隐藏着一个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它是我们传统音乐的代表作,能够征服世界级指挥家小泽征尔,这足以说明我们音乐的动人之情。同时,这也说明了,音乐是全世界无国界的通用符号,哪怕彼此语言不通,但并不妨碍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它跨越了文化和地域的差异。

除了小泽征尔,书中还提到了像皮尔·卡丹、泰戈尔、马可·波罗、萨马兰奇等人物与北京的那些故事。书中在描述这些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时候,还插入了一些细腻生动的情感表达,来展示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这些在西方视角下的触感与记录,成为了这些文化历史演变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将这本《北京三万里》看作一本纪实性作品也可以,毕竟在书中不仅仅有外国友人在北京的故事,也有北京自身魅力的呈现。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变得更为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算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为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助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