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生活提炼成美文 |《为“火炉”降温》褚沛源

 赛作文 2024-04-28 发布于山东

天天读写
学生佳作
为“火炉”降温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七(5)班 褚沛源

据说,重庆是中国南方地区第一“火炉”城市。今年有幸在重庆逗留一二日,见识了火炉之城的温度,也见证了多方单位降温的效果。

【扣题总说】

我和爸爸妈妈艰难地爬行在重庆的山路上。上坡,下坡……加上近40度高温,大家早已疲惫不堪。走了半个多小时,衣服已不知道汗湿了多少遍,冰粉、冰虾不记得吃了几家,矿泉水也不知道灌了多少瓶。此刻,大家最大的心愿是回到宾馆,躺在空调屋里等着吃晚饭。

【描述“我们”的活动,渲染山城的炎热】

在快速“撤离”景区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张桌子,桌子中间摆放着一个藤条编的小篮子。走近一看,篮子的外侧摆着一个有机玻璃制作的桌签,上面印着“山城巷爱心小篮”,篮子里放着驱蚊花露水、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观察仔细,记述具体】这才想起刚才被蚊子叮的包,赶忙喷上花露水,果然药到病除,不怎么痒了。又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风油精,大脑顿时清醒了很多。

【通过具体事件表现景区管理者的爱心】

“这个景区考虑得真周到呀,给他们点个赞!”爸爸高兴地说。

“你们还记得上午我们坐过的隧道吗?景区在排队等候区域不仅安装了遮阳棚,还专门加装了喷雾装置。这样,让排队等待的游客能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丝丝凉意。也应该为那个景区的管理者点赞!”妈妈说。

“对的!妈妈,还有我们住的酒店,他们为旅客准备了冰爽的酸梅汤,而且还提供免费离店物品寄存。他们考虑得也很周到呀。”我也附和道。

“是的,那就赶快回酒店吧。”妈妈拉着我和爸爸快步走向公交车站。一家人很快回到了酒店。

【通过三人的交流,赞美景区的爱心设计】

午休起来,已经快三点了,大家决定还是要克服炎热,继续去计划中的景点打卡。在地铁站坐扶梯下行时,看到有几个老爷爷和老奶奶拿着水杯和扇子,站在我们的前方说说笑笑,感觉不像是去乘地铁,而像是老朋友约在一起聊天、逛街。下了扶梯,我们向大厅左边的自助售票机走去,那几个老人却走向了右边。等我们买完票,回头一看,他们竟然坐在离我们约十米远的一排凳子上聊起了天。正纳闷时,看到“纳凉区”三个大字。“孩子,你看,那边用蓝色的伸缩式警戒带为人们围成了一个避暑乘凉、休息的区域。而且还有免费的茶水供应呢?以前见过有些超市在夏天为人们提供免费纳凉的场所,没想到重庆竟然在地铁站为人们准备了纳凉场所,这对'火炉’里的老百姓来说太有必要了!”

我们好奇地进入了“纳凉区”,看到那里悬挂着“纳凉文明守则”,并摆放着几个宣传展板。展板上面介绍到:重庆市今年在127个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纳凉区,免费提供座椅和茶水,供市民休息乘凉。

【感受地铁“纳凉区”的爱心与智慧】

看到这里,我们全家都对重庆市为火炉降温,让市民清凉的做法赞不绝口。

此次重庆之行见到的小物品、小装置、小设计、微服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好地彰显了景区、旅馆、交通部门服务的水平,也彰显着这些部门管理者的智慧。

为这座热而不燥的城市点赞!【自然抒情】

【升华主题,抒发赞美之情】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描述赞美爱心奉献的记叙性散文。文章记述了“我们”一家
人的重庆之旅,重点记述了重庆“为“火炉”降温”的诸多生活细节,赞美了重庆为市民及游客进行“小物品、小装置、小设计”的微服务、暖心设计的一片爱心。
写法借鉴:把生活提炼成美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真心投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巧妙提炼生活,才能写出接地气、有内涵的文章。本文小作者通过一次山城旅行活动,透过一些平凡的生活现象,发现了背后的人性之美,于是成就了这篇美文。
一 、全面、细致的观察、体验。如描述在路边桌子上的摆设:“小篮子”是“藤条编的”;“桌签”是“有机玻璃制作的”,上面印的字是“山城巷爱心小篮”,摆放位置是“篮子的外侧”;“篮子里”放着的是“驱蚊花露水、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对外在事物的视觉感受可谓准确、精细至极。有“景区在排队等候区域不仅安装了遮阳棚,还专门加装了喷雾装置”,还有“我们住的酒店,他们为旅客准备了冰爽的酸梅汤,而且还提供免费离店物品寄存”,对生活观察的细心可见一斑。
二、深入思考,巧妙提炼。小作者把目之所及变成了心之思。把观察到的事物,概括为“小物品、小装置、小设计、微服务”,特别是把这些爱心设计升华为一种“重庆市为火炉降温,让市民清凉的做法”,这就把平凡的事情上升为一种人性去认识、议论,巧妙地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境界。
由此可见,感受生活,需要尽可能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以便积累详实、丰富的生活素材;同时,还要注重对素材的提炼、加工,这样才能从容下笔,写出佳作。
(点评:徐东祥)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