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解放战争之淮海战役

 虛怀若谷 2024-04-28 发布于浙江

Image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7月至1937年8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是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相连接的历史阶段,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9年10月建立新中国。
此后,虽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解放战争并没有结束,直到1950年6月解放海南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才是解放战争的彻底结束。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大规模作战结束,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Image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枣庄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里,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国民党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Image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豫东战役;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

一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9月间中国共产党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国民党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

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慑于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 。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 ,使得解放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

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Image

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的国军,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

这一计划符合中国共产党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原来预定进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中国共产党占据主动决战权。

此后,关于战役部署的讨论一直在进行,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 。

中野以极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第3兵团黄维第12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

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发展为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配合的战役,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Image

国民党在济南失守后,1948年10月,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开始收缩兵力,国军集结了4个兵团(第2、第13、第7、第16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3、第4、第1、第9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薛城、南达蚌埠之一点两线防御阵线,加强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采取战略守势。

10月底,解放军中原野战军进攻郑州,国军忧虑其可能会与华东野战军在江淮地区会合,为巩固江淮,屏障南京,1948年10月29日,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国防部长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指导思想,提出两种作战方案:

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做战略防御;当解放军南下时,即集中全力,寻机与解放军决战。

二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进行河川防御。

同时,为解决兵力不足,将辽沈战役后驻留葫芦岛的第39军、第54军转至蚌埠,支援徐蚌战场。

至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开会,确定部署按第一案,主力沿津浦路排开。

在指挥官人选上,蒋介石希望白崇禧担任总指挥 ,但白崇禧认为国军布阵完全陷入被动,于是坚决推辞 。

在前方指挥机构人选方面,蒋又希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杜聿明能指挥这场战事,但杜聿明已于1948年10月15日被紧急调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蒋一时无信任人选可派,于是以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来指挥这场战役。从白崇禧拒绝指挥,到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只有6天时间。

Image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

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共约15万人,以及部分地方部队与华东野战军共同进行淮海战役,参战兵力达到60万人。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刘峙作战无能,故在战斗前,国军布阵极为不利,与解放军作战处于被动及被分割攻击。

1948年11月5日,刘峙见国军各兵团均已报告在正面发现解放军主力有扑向徐州之势,便遵从蒋介石之意,将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退。

命令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退回徐州东郊;经蒙城向蚌埠调动的孙元良第16兵团,经宿县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2兵团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

1948年11月6日,国军调动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的12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东援,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

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1948年11月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国军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

黄百韬第7兵团因奉令等海州第9绥靖区的第44军西撤,推迟至7日西开。华东野战军抓住国民党军的延误,追上正在渡大运河的第7兵团,负责殿后之第7兵团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歼灭。

黄百韬见势不妙,希望李弥第13兵团协助撤退。李弥拿出刘峙命令,执意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

1948年11月8日,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之后,解放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

11月1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山东兵团主力,歼灭第7兵团西撤之先头师,切断第7兵团退路。

第7兵团渡过大运河走到碾庄时,第64军军长刘镇湘建议,依靠第13兵团在碾庄留下的军事工事,与解放军大战一场。同时,国防部发来电报,称可交战,如能击退敌人再走亦可,这样第7兵团就在碾庄犹豫了一天,最后决定迎战解放军。

结果解放军行军速度超出预料,在一日之内,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就攻占碾庄与徐州之间曹八集等各据点要道,11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

由于刘峙指挥慌乱,蒋介石决定1948年11月10日把杜聿明调回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同时命令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由徐州向东攻击,为黄百韬第7兵团解围。

在蚌埠,以第9绥靖区改组建第6兵团,以第4绥靖区改组建第8兵团,两兵团将协同沿津浦铁路两侧向宿县推进。

至此,徐州、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80万人。

1948年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张绩武驻防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

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筹华东、中原区事宜,邓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

自11月13日起,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协同攻击全力解第7兵团之围。

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国民党军第2、第13兵团的增援,在潘塘附近发生激战。

22日,邱清泉第2兵团被华东野战军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

1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至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阵亡。

Image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黄伯韬第7兵团被歼灭后,由蚌埠进军的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担心被解放军攻击而拖延北进,造成从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增援向宿县进军的黄维第12兵团位置突出、孤立,在解放军的阻击下,这3个兵团无法靠拢徐州,打通徐州—蚌埠间联系,战场形势对国军极其不利。

第12兵团由蒙城出发渡过涡河,1948年11月21日,第12兵团到达南坪集并渡过浍河,发现解放军有合围之势,于23日夜转向东南方向的固镇转移,企图向李延年第6兵团靠拢。

中原野战军集中兵力合围黄维第12兵团。

1948年11月23日,为便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淮海战役总前委移驻浍河北岸的宿县小李家村。

小李家村位于徐宿铁路与徐阜公路之间,是敌南北对进,打通徐蚌,三路大军会合的预定地点,每天都有几批敌机临空侦察或过往,总前委驻在这里,是敌人意料不到的。

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将国军第12兵团包围于宿县西南之双堆集(今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镇)。

11月27日,黄维指挥第12兵团乘合围尚不严密以4个师兵力为先头向东南方向全力突围,其中第85军第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部阵前倒戈,使黄维突围计划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只得就地固守待援。

此时,国军已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由于第7兵团被消灭,徐州东线已完全暴露;徐州往蚌埠之退路,亦因宿县被中原野战军占领而切断。而黄维第12兵团也被解放军合围,有被全歼之危险。

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不得不下令徐州驻军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江南撤退,徐州剿匪总司令官刘峙离开徐州调到蚌埠指挥第6兵团、第8兵团再次北援,由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30万徐州守军,于1948年11月30日放弃徐州向西南沿永城、涡阳撤退。

华东野战军发现国军撤走即以7个纵队30万人发起追击、拦截。

同时,由于南线李延年兵团缩回蚌埠,华东野战军又从南线另抽调3个纵队加入北线对杜聿明集团的围攻。

杜聿明部途中接到蒋介石向东南出击,解救黄维第12兵团的命令,于是杜聿明率领的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不得不转攻东南,最终12月4日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

12月6日,孙元良第16兵团因协调错误,自行突围,大部被歼灭。

中原野战军对黄维第12兵团采取大量土工作业的近迫攻坚战法,对第12兵团合围圈不断缩小,至12月初,第12兵团粮弹不足陷入困境,只能靠有限的空运补给。

此外,华东野战军又抽调5个纵队加特种兵纵队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配合中原野战军加强对第12兵团的围攻。

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因回家奔丧最初没有随军,第12兵团被围后乘飞机进入双堆集包围圈。

1948年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对第12兵团全线发起攻击;1948年12月12日发起总攻,至15日第12兵团残部各自突围被歼灭,消灭了国军12万人,俘虏第12兵团司令黄维。

副司令胡琏搭乘战车团战2营代营长甘义三之座车,单独突围逃出(仅此车置有突围路线地图及资料),但坦克被解放军击中,胡琏亦受重伤,随即赴上海手术治疗。

1948年12月16日晚,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驱车前往华野指挥部驻地安徽萧县蔡洼村同粟裕见面。蔡洼村距总前委驻地小李家村约一百华里。

17日早上,谭震林也从山东兵团驻地赶来。

刘伯承、邓小平与粟裕、谭震林自在中央苏区分别后,已有十几年没见面,这次战地相聚,心情格外兴奋。

Image

总前委五位领导第一次聚在一起商讨战事,也是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聚会。

12月17日整整开了一天会,会议主要研究渡江作战计划与部队整编方案。会间,五位领导在华野指挥部的小土屋前合影留念。

会后,邓小平回到小李家村,刘伯承、陈毅赴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并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谭震林返回山东兵团驻地。

Image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由于已消灭了国军34个师,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之22个师被包围,为配合平津战役对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避免其迅速决策经海路南逃,解放军对合围的杜聿明部暂缓攻击,进行了20天休整,向杜聿明发动政战宣传与劝降,消耗其心理,为围歼杜聿明部做最后准备。

虽然杜聿明拒绝投降,但瓦解了国军官兵士气,合围圈中的国军粮弹两缺,虽有空投补给,但远不够用。

1948年12月30日,邓小平率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离开宿县小李家村,经过徐州,于1949年1月1日来到河南商丘。总前委指挥部设在商丘以南十几公里处的张菜园村。

这时,刘伯承、陈毅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尚未返回;粟裕、谭震林正在前线指挥围歼邱、李兵团的作战;邓小平一人坐镇总前委,既要指挥前方作战,处理各种电文、报告,又要总结淮海战役各项工作,部署中原野战军的休整、补充任务。

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1月10日战斗结束。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被俘,是淮海战役终结的重要标志。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

李延年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Image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

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86个师,共约80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

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60万人。

战役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1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

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

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

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非同一般。

其中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

Image

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概括说明决战胜利的原因:

一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

二是在战役战术上分批分割歼敌,主要以近战夜战,发挥我们的长处。

三是庞大深厚的民力支援,实际上成为五百万对八十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四是战役过程很艰苦,好比钝刀切脖颈,难以一下把敌人歼灭,是靠战士勇敢、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略战役上的正确决策。

五是发挥了政治攻势的作用,在战役中敌军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

Image

在这些原因中,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作战中的物资供应,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还是医疗救护等方面,都未感到意外的特殊困难,这是此次作战胜利的有力保障,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作战的胜利,是无法想象的。

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Image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

就全国战局而言,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集团,在解放军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组建的京沪杭汤恩伯集团,实力很弱,这三个集团已构不成主力集团。

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Image

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上海,已是人心浮动,惶惑不安。各轮船公司奉命在南京、上海集中船只,以供国民党政府紧急征用。各级政府官员,争相逃往香港、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物也开始撤离南京迁往台湾。

淮海战役的失利,迫使国民政府加紧从南京撤走重要文物。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

国民党中央党部仅剩十余人,立法院80%的立法委员逃离了南京。中国共产党全盘胜利已成定局,京沪震动,人心惶惶,国内外许多民意机关,甚至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前途无望。

四面楚歌的蒋介石,在这样局面下,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经过精心策划和部署,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引退,将总统之职交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自己回到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在幕后遥控指挥。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Image

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唐亮;副参谋长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后勤部长刘瑞龙。下辖:

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

第3纵队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

第4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

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

第8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

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

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

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政委潘复生;

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政委谭震林(兼);副司令员王建安;参谋长李迎希;政治部主任谢有法。下辖:

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

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

第13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政委张雄(未参战);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

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委陈丕显;副政委姬鹏飞;参谋长覃健。下辖:

第2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

第11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

第12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

Image

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下辖:
1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

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

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

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

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

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

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吴芝圃;

豫西军区司令员曾希圣;政委张玺;

陕南军区司令员刘金轩;政委汪峰。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