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界之门——高加索

 依薷书坊 2024-04-28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无人问津的世界火药桶

1993年,大高加索山脉南侧的格鲁吉亚与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爆发冲突,由于俄罗斯对阿布哈兹的支持,格鲁吉亚惨败,失去12%的领土和一半以上海岸线,阿布哈兹沦为俄罗斯“保护国”。

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军进攻位于境内大高加索山脉北侧的“车臣共和国”,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俄军伤亡两万余人,并造成超过10万平民死亡,俄军惨败撤出车臣。

1998年10月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至2009年4月,俄军取得胜利,夺回对车臣的控制权,此战共造成数万人死亡。

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爆发,格鲁吉亚败退,位于大高加索山脉南侧的南奥塞梯“独立”。

2020年7月,大高加索山脉南侧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爆发战争,亚美尼亚战败,阿塞拜疆“收复”纳卡地区。

图片

以上战争涉及到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位于高加索地区。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家独大,世界上整体上战争并不多,但仅仅高加索地区就占了很大部分,这里是世界著名火药桶。

由于这些战争不涉及太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利益,西方集团也很难插手,所以整体声音较小,其来龙去脉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大高加索地缘、民族、宗教矛盾突出且错综复杂,本文不再梳理其脉络,以下将通过地理视角,用宏观的角度来解读大高加索的地缘冲突,让你开启上帝视角看待地缘冲突。

三界之门——高加索

在中古时期,世界主要文明区可以划分为四个分世界,分别是中华世界、伊斯兰世界、欧洲世界和草原世界,这四个世界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均不相同。

图片

这四个分世界是这样划分的:

  • 中华世界: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朝贡圈,典型的农耕社会,夹杂偏远地区的渔猎采集社会,并不断向农耕过渡。
  • 伊斯兰世界:以是伊斯兰教为凝聚点,阿拉伯人、波斯人所开创的世界,以绿洲灌溉农业和荒漠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 基督教世界:以基督教为凝聚点,包含天主教和东正教,以农耕和定居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 草原世界:涵盖草原各民族,以逐水草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这四个分世界垫定了中古世界的基础,彼此之间战争不断,比如古代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拉锯战争;比如欧洲对伊斯兰世界发起的十次十字军东征;比如蒙古人对中亚、西亚和欧洲进行的三次西征。

四大分世界之间的战争,是当时一切民族、宗教、政治冲突的大背景,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格局。

好巧不巧,高加索位于伊斯兰、基督教和草原三大分世界的节点。

高加索三个小世界

悲剧的是,高加索不仅是三个世界的交汇处,而且它本身就分为三个小世界。

一切要从高加索的地理特征说起。

在黑海和里海之间,一条大高加索山脉东西绵延1200公里,山势陡峻,海拔4800米以上山峰15座,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为欧洲第一高峰。

图片

大高加索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山脉北坡被西方人称为内高加索,南侧为外高加索。    

在大高加索山脉南方,有一条中小型平行山脉,被成为小高加索山脉,两山中间相连,形成一个类似X地形,东西两侧为平原和谷地,东侧平原较大,为希尔万平原,西侧平原较小,为里奥尼河谷,在小高加索山脉以南,是地势较高的亚美尼亚高原,高原上存在若干大湖和盆地。

图片

大小高加索山脉所覆盖的这片区域,被称为高加索地区。

内高加索全部属于俄罗斯,在外高加索,分布有三个国家,他们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是小国。

以上是基础地理信息,下面看高加索地区的气候特征。

大高加索山脉从西北向东南延伸,山脉以南为亚热带,受西风带影响,西部降水丰富,东部干燥,从西到东降水从1800毫米递减到不足200毫米,没有河流经过的平原地区甚至形成沙漠,但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山脉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整体降水稀少,其中东部的里海沿岸平原降水奇少,形成连片温带沙漠,西部形成温带草原。    

图片

于是,高加索地区天然的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

  • 大高加索山脉以北,纬度较高且气候干燥,形成温带草原,是欧亚草原的一部分(此段为南俄草原),长期为游牧民族所占据,对应大世界中的草原世界。
  • 大高加索西南,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为(类)地中海气候,平原形成小麦、甜菜、葡萄种植等典型农耕文明,山地定居畜牧,对应大世界中的欧洲基督教世界;
  • 东南侧降水较少,但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丰富,平原和河谷形成类似中东的绿洲农业和游牧混合生产方式,对应大世界中的伊斯兰世界。

这就是高加索地区的三个小世界,分别对应三个大世界。    

图片

自然而然的,高加索三个小世界深受三个大世界影响,鉴于高加索体量较小,三个大世界的博弈主导了高加索地区历史进程。

高加索多山,当外敌入侵时,平原地区往往先被外敌所占据,但依托山地防御,高加索本地民族始终有生存之力。

如高加索土著,山地民族格鲁吉亚和高原民族亚美尼亚,虽然磨难重重,但始终不灭,一有机会就能复国;而平原地带的阿塞拜疆则被来自中亚和高加索以北的鞑靼人占领,又被伊斯兰同化。

于是,外高加索和内高加索三国就形成了这种格局:

  • 北高加索:整体上为游牧民族的地盘,匈人、突厥、白人鞑靼、蒙古等各游牧民族都占据过这里,主要从事游牧,山地遗留众多本土民族,民族成分复杂,近代为俄罗斯占据。
  • 大高加索西南:主体民族为本土格鲁吉亚族,少量其他民族,格鲁吉亚为典型山地民族,占据山地和河谷,从事农耕和畜牧业。
  • 大高加索东南:主体民族为阿塞拜疆人,占据平原和河谷,为中亚鞑靼人后裔,从事荒漠游牧和绿洲农业。
  • 小高加索和亚美尼亚高原:主体民族为亚美尼亚人,高原民族,占据高原、河谷和大湖盆地,从事农耕和定居畜牧业,近代受外来文明挤压,目前基本只占据小高加索附近高原和盆地部分。    

图片

游牧民族、山地民族、高原民族、荒漠游牧和绿洲农业民族,即是高加索各族的主要特征。

今天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本质上是高原上的亚美尼亚人和低地平原河谷的阿塞拜疆人争夺地盘。

纳卡地区属于高原山地,主要民族是亚美尼亚人,但却划入了阿塞拜疆的疆域,这是冲突的根源。

图片    

亚美尼亚南侧的亚拉腊大河谷平原,有一块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是低地民族侵入高原民族的结果。

亚拉腊大平原本是亚美尼亚的核心区,奥斯曼对亚美尼亚展开的大屠杀导致亚美尼亚族向高地退缩,阿塞拜疆人趁机填补了部分河谷。

文明的冲突

我们把视野放大,会发现高加索各民族所面向的地缘板块是不同的,它们分别受不同文明的影响。

北高加索诸族:历史上受欧亚草原游牧民族所主导,近代受俄罗斯帝国主导,宗教信仰包含伊斯兰教(来源于突厥)和东正教(来源于俄罗斯)。

  • 格鲁吉亚族:和地中海文明拜占庭、希腊联系紧密,受立国一千余年的拜占庭影响,信奉东正教。
  • 亚美尼亚族:和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联系紧密,甚至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过西亚美尼亚王国,基督教诞生于黎凡特,亚美尼亚成为第一个承认基督教国家,亚美尼亚的基督教是最原始的基督教,和后来东西教廷分立的天主教与东正教均不相同。
  • 阿塞拜疆族:和里海南岸的波斯联系紧密,深受波斯文明影响,长期被波斯统治,所以也信奉伊斯兰教,至今伊朗有约1500万阿塞拜疆族人,超过阿塞拜疆的1000万人,实质上,阿塞拜疆历史上只是波斯的北阿塞拜疆省。经过苏联的洗礼,阿塞拜疆是高度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    

图片

在不同的域外文明主导之下,加上高加索截然不同的民族特征,高加索彷佛变成了几大文明的冲突战场。

直到上世纪,南高加索三国全部加入苏联,高加索地区被整合在同一面旗帜之下,苏联威压旧大陆,高加索才算平静了几十年,但也只是把矛盾暂时压制而已。

后记

今天,高加索地区仍是大国角逐的棋盘,只不过换了棋手。

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大势力对高加索影响最大,尤以俄罗斯为甚。

三大势力各有诉求,对高加索三国互有支持和敌对。

  • 俄罗斯:继承前苏联遗产,驯服了分裂势力车臣,完全拥有北高加索,通过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把触角伸到南高加索,是格鲁吉亚最大的威胁,同时,一定程度上支持亚美尼亚,作为介入西亚的抓手。
  • 土耳其:自认为突厥后裔(实际上国民大多为突厥化希腊人),与阿塞拜疆族有相同起源,和相同宗教信仰(伊斯兰),高举宗教和大突厥主义旗帜,支持阿塞拜疆,敌对和蚕食信仰基督教的邻国亚美尼亚。    
  • 伊朗:近代介入高加索事务最少的地区强权,与邻国阿塞拜疆关系微妙,阿塞拜疆族是伊朗第二大民族,两国既合作又相互提防,在纳卡冲突中,伊朗支持亚美尼亚。整体上,伊朗和高加索三国关系尚可。

图片

面对地区强权的挑战,高加索三国不约而同走上了“拉外援”的道路,都希望融入欧洲,引入西方阵营来平衡地区强权的威胁。

特别是亚美尼亚,被伊斯兰化的土耳其、伊朗和阿塞拜疆包围,和阿塞拜疆存在领土冲突,危机意识深重,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特别是美国的支持。

但鉴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二者的支持很难兼得,平衡不好把握。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