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装修谈到何为“思维的闭环”?

 秦声何来 2024-04-28 发布于重庆

过去我对“思维的闭环”这个概念认识不够深刻。

闭环,顾名思义是有开始有结束,而结束又是新的开始。然而,思维的闭环,却并不是简单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想清楚。

今天一位学员来上课,师父在点评他最近的进步时,让我重新对“思维的闭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事儿得从装修说起。

我的房子装修过两次。而这两次装修,或多或少都有些遗憾。这些遗憾,一方面是来自于预期与实际不相符。比如,有些功能想得很好,但实际没什么用。如同鸡肋。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实际的需求,我自己没有想到,设计师也没有想到。等住进去之后才发现需要,但要想改变却很麻烦。

当然,这与我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与我不懂装修有关。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又不想去学,还懒得动脑。基本上是有个大概的方向,然后,就听设计师的。结果装出来,遗憾百出。

我想这就是思维的闭环不严谨导致。

这位学员则与我不同。

首先,他并不着急装修入住。

其次,他对装修这事儿很感兴趣。

最后,他是做工程造价的。所以,他对材料、价格和工艺等方面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因为不着急,因为感兴趣,因为他有专业基础,所以,他决定把装修他家房子这事儿当做一个爱好来研究。

研究清楚了,他才动手。而这一研究,让他收获颇丰。现在的他俨然是一个装修专家。谈起装修,自信满满。这时一般设计师出的方案,他能够分辨得出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

师父借他装修这件事儿,让他明白他在这件事儿中做对了两点:

第一点是他因装修这件事儿,打通了理性与感性的闭环。

理性是事情本身该如何做,感性是这件事儿如何做更符合他的心意。

第二点是他通过研究装修这件事儿,开始对“家”和家人之间需求与关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比如,他提出主卧室里要放两张床。这是非常个性化的需求。一般人想不到。

这两点看似简单,实际上,前者研究的是关于事儿本身的规律,后者研究的是关于人本身的规律。

而他能够将事儿的规律与人的规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对他而言,确实是一次突破。

实际上,在装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事儿和人割裂开来。理工科的人或做装修的人往往是只懂装修不懂人。反而,普通人则会容易想当然,但可能却实现不了。

其实,只有把事和人结合起来的思考才是完整的。而这反映的正是思维闭环的完整性。

什么是思维的闭环?

思维的闭环反映的是思维的完整性与思维的缜密程度。

思维的闭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逻辑思维。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什么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等。

第二个层次是结构思维,即整体思维。比如,需要考虑哪些基本需求,家人之间的需求如何平衡,功能美观和成本如何平衡等。

第三个层次是感触与领悟。这一个层次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表面上看,感触与领悟和思维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感触与领悟才是触发思考,验证思维和思维迁移的关键。

我们常说一个人悟性好。说的就是他对一件事情背后规律的认知程度。而这悟性正是与感触领悟有关。

当一个人在学习,思考和做事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感触与领悟,那么他就会收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而这能力又会不断地促进他的思维更加缜密,更加完整。

而像这样的人,或许也就能达到“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的境界。

我想这就是了解与提升“思维闭环”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