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铺”并不是“一个”码头,而是……丨闵行情

 bmtz 2024-04-28 发布于江苏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

终成“上海”,

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上海港的崛起……

朗读人:徐辉  原塘湾广播站播音员

点击收听朗读

上海地区河网纵横,水运便捷,西晋以前,吴淞江入海口已有渔业生产和水上军事活动,或渔港,或军港。然就商港而言,萌动于晋代,兴起于隋唐,成型于北宋。北宋朝廷设立“上海务”榷酒税的机构,上海浦边逐渐趋向兴旺,港口位置也逐渐向海口迁移,间有海船停泊于上海浦,越百年,遂成人烟密集、海舶辐的港口市镇。宋代上海建镇并设置市舶提举分司,港与城同步形成,并名列全国七个水路口岸之一。“港市”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唐宋时太湖流域经济中心在苏州,但苏州东不临大海,北不濒大江,海外贸易主要靠吴淞江上的青龙港进行。宋人说华亭据江瞰海,富室大家、蕃商舶贾交错于水陆之道,为东南第一大县。华亭县的对外港口也是境内的青龙镇港。其实,那时的青龙镇不仅仅只是华亭县的贸易港,它也是整个太湖流域的海上贸易港口和海上贸易交易中心。明代弘治年间纂修的《上海志》记载,宋代青龙镇“据沪渎之口,岛夷、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海舶辐转,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也,人号'小杭州’”,发展之快,达于极盛。

晚清的上海十六铺码头

清末民初的上海十六铺码头

然而,极盛不过是走向衰落的前奏。太湖流域整个地区是一个碟形洼地,其中心部位自地质时期以来不断下沉,遂形成了吴淞江下游河道的两大特点:一是河道多迂回曲折,有“五汇四十二湾”之称;水流不畅,夏秋季节经常发生水灾。二是海潮倒灌的问题,水流入江后,来时汹涌,去时势缓,海沙沉积于江口段,航道日趋淤浅。此外,北宋庆历二年(1042)在吴江县境的吴淞江上修建了一座长桥,横截江流,作为南北漕运通路,不料这座桥修成后,长桥卧波,固然美观,吴淞江排水却受到阻碍。元祐年间,水利专家单锷实地考察,发现长桥东侧的水面比西侧水面低1至2尺,长桥以下水流缓慢,无力将潮沙冲出江口,致使江口一带菱芦丛生,泥沙涨塞。官府虽然组织人力物力,在吴淞江做了许多疏浚的作业,然吴淞江及其支流青龙江的日趋淤浅已势所难免。此外,海岸线逐渐东移,青龙镇距离出海口日远,也失去了作为港口优越地理位置的条件。

绍熙《云间志》卷中“水”是这么说的:“松江东注,委蛇曲折,自白鹤汇极于盘龙浦,环曲而为汇,不知其几,水行迂滞,不能迳达于海。今所开松江,自白鹤汇之北,直泻震泽之水,东注于海,略无迂滞处,是以吴中得免水患。”说的是吴淞江从白鹤汇至盘龙浦这一段,也即今青浦和嘉定相交处,河道都是委蛇曲折,如龙在盘旋一样,行水缓慢,不利于泄洪。白鹤汇在青龙镇西,盘龙汇在青龙镇东,这两段弯曲河道已日益淤浅,影响河水东下。北宋中期,通过两次开挖,使河道发生变化,放弃原来在黄渡以南的旧河道盘龙汇和白鹤汇河道,但还是于事无补。

当然,青龙镇衰落的原因,也不能仅仅将它归之于“江水淤塞”的自然地理原因,其实,也有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原因,诸如商品运输管道不通畅,以至于青龙镇商品集散功能不断被削弱。这种物流运输不畅,对青龙镇商品集散的功能和地位影响是很大的。再加上南宋海上军事防守和官府对海商收税的前移,也许对青龙镇贸易港口地位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在这种层层盘扣和沉重的税赋之下,来到青龙镇的商船自然是日渐减少。南宋时期的税收政策、行政区划变化上的原因等,综合这些因素,只能导致青龙镇步步走向衰落。

青龙镇港的海外贸易,至南宋已明显衰落,与此同时,其下游的上海镇却悄悄发展,而且发展得很快。今上海地区的海岸在唐代以后向东伸展很快,平均每十年大约涨出一里,前述古上海的三条海岸线,其宋代海岸线就是以这种速度向外伸展。北宋郏亶谈到松江下游旱田区域一百余里的范围内,岸南有大浦十八条,岸北有大浦二十条。岸南的大浦中有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苎浦、烂泥浦。上海浦在下海浦上游约五里,在上海县治东;南及浦在下海浦东十里左右,是吴淞江南岸最接近海岸的一条浦。
青龙镇因吴淞江、青龙港的海外贸易变得十分萧条,而太湖流域需要有一个新的贸易港取而代之。上海镇比青龙镇更接近大海,它是一个理想的海港。上海港的崛起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顺便说一下“十六铺”,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地方官员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随之消失。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将这里称作“十六铺”。这里曾经是当时南、北货轮的停泊之处,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此。事实上,十六铺码头从来就不是“一个”码头,而是各个历史时期十六铺地区范围内很多码头不规范的总称。

作者:仲富兰
编辑:赵若楠

初审:陈怡婷

复审:林心怡

终审:茅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