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年级解题的一种新方法

 慢点数学 2024-04-29 发布于江苏

在低年级有些题目的解答,采用常规的方法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而直观的手段又不好使用,这时新的解题形式便产生了。而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是体验式学习的表现,所以可以作为低年级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种方法。

如:小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不小心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成了7,结果得到的差是19。你能算出正确的差是吗?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利用差的变化规律去解题,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如果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去帮助学生理解差的变化规律,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题中提到的是“减法问题”与实际问题中的“付钱问题”相类似,于是可以让学生以小明的身份,去讲述“付钱”的活动过程,以体验其中的数量变化。

学生很容易编出:小明带一些钱去买东西,应该付二十几元钱,而实际付了七十几钱,这时他还剩19元。问他应该剩下多少元钱?

这时学生就会感受到,在付钱的时候多付了50元钱,应该把这50元钱拿回来,与19元合起来,才是真正剩下的钱数,即50+19=69(元)。可见,把数学问题转变成学生所熟悉实际问题,可以顺利实现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

再如:小明和哥哥今年的年龄合起来数是23岁,再过五年,他们的年龄合起来是多少岁?28岁     33岁     43岁

多数学生选择的是28岁,显然这些学生是漏掉了一个“5岁”,那么如何让他们理解年龄和增加了10岁呢?通过讲解,他们虽然知道小明和哥哥都增加了5岁,但是年龄和增加了多少岁,他们并不是很清晰,所以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年龄问题改编成关于钱的故事,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

小明和哥哥原来一共有23元钱,每人都又收到了5元钱,现在两人一共有多少元钱?其中的总钱数“23元钱”相当于原来两人的年龄和“23岁”,“每人又都收到了5元钱”相当于“再过5年”,“现在两人一共有多少元钱”就相当于“5年后的年龄和”。通过这样的一一对应,就可以把年龄问题转化为钱的问题,使得数量关系变得相对简单,解答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的“特长”,如果能正确、合理地开发好、利用好,那么数学中的许多特殊问题,便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实现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同时也为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