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龙捉脉”你能做到收放自如吗?

 新用户38922816 2024-04-29 发布于海南

“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语出郭璞《葬经·内篇》,郑谥注曰:“支垅二者,俱欲得水。高垅之地,或从腰落,虽无大江拦截,然亦必池塘以止内气,不然去水稍远,而随身金鱼不可无池,倘金鱼不界,则谓之雌雄失经,故难藏风,亦不可用。平支之地,虽若无蔽,但有横水拦截,宽旷何害?故二者皆以得水为上也。”

图片

风水之道,要在“藏风聚气”,一言以蔽之,即“葬乘生气”。穴场得山包裹,只能藏风,而不能界气。若穴前得水,水缠即是山缠,不仅可藏风,也可界气,使龙气休止,真气融聚,一举两得,故以“得水为上”,因水能聚气也:

“葬乘生气”,生气“聚”则可乘,“散”则不能乘.故乘气要在一个“聚”字,《人子须知》中有“以聚散定穴”一节。深得“聚”气之要,摘录于下:

图片

气聚者吉,气散者凶,故立穴之法,当察其气,聚处扦之。然聚散有二,有大势之聚散,有穴场之聚散,必先审其大势之聚散,然后审穴场之聚散。大势之聚散者,众山团聚,众水相汇,罗城周密.风气融结,补缺障空,不陷不跌,有此大聚之势,则常于此审受穴之山,观其来脉止于何所,脉止之处有苑然窝窟,或乘乳,或开口,或吐唇,或为钳,或为泡,四山拥从,下手有力,此气之聚处也。必有界水分明,上有分,下有合,前有应,后有乐,是为真气融结。其明堂之水,自然来会,或湖潭,或池沼,或溪涧,或田源,若非溶注,定得特朝,是水亦从而聚矣。但真气聚处.明堂决不宽旷,明堂旷,局势大,又必须前有内堂,或低田,或小水,或灵泉,或池湖注聚方是真融聚,故曰“明堂容马”。亦忌旷而野,必须有阴洲横拦住内气,而元辰之水聚于内堂,外水或远朝.或横带.如此则明堂虽旷无妨也。又有穴星之聚散,又尤细审。气脉聚于上则穴宜高,气脉聚于下则穴宜下,气脉聚于中则穴宜中,气脉聚于左则穴宜归左,气脉聚于右则穴宜挨右。此皆聚散定穴之妙也。

图片


寻龙捉脉,重在“收放”二字。放言行龙,收言龙止。山龙行来,如万马奔腾,踊跃向前,重重开帐,层层剥换,是山龙之放;结穴之处,重重环抱,层层关锁,结咽束气,神凝气聚,是山龙之收。水龙行来,汹涌澎湃.浪滔滚滚,开山裂谷,直冲向前。是水龙之放;结穴之处,环绕回顾,枝水插入,左缠右绕,不忍离去,是水龙之收。放之愈开,来气愈厚;收之愈紧,真气愈固。所以山龙之结,必在山水交会“收”气之处;而水龙之结,必在干水与枝水合襟之处,真气凝聚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