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咳不愈,老中医开方竟无一味止咳药,只开了一个三味药的良方

 王心雨 2024-04-29 发布于山东

原创 老谈 老谈聊养身 

中医,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古人无尽的智慧。其中,更蕴藏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灵丹妙药"。

图片

有的方药,明明"药不对症","奇效"却"立竿见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透过表象,洞察本质,你会发现中医的"奥秘"其实就藏在方药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开出的药方要"药到病除"。不要被方子的"外表"所迷惑,它的"灵魂"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说起咳嗽,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般来说,咳嗽要用止咳药,这是常识。

可是,在中医世界里,却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高人,他们开出的止咳方,竟然一味止咳药都不用!比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和虞抟的"三圣丹",堪称止咳"神方"。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两位"大师"别出心裁,从"化痰"入手,对症下药,开出了止咳的"灵丹妙药"。"金水六君煎"汤剂中有"二陈汤"的影子,而"三圣丹"丸剂则独树一帜。尤其是"三圣丹",只有天南星、半夏、甘草三味药,却有着一套非常考究的炮制工艺。

就像大厨做菜,火候、工序缺一不可。南星、半夏研细,生姜汁拌匀,春秋七天,夏五冬十,再加炙甘草,竹沥反复浸泡焙干十余次,最后蜜丸。

这一番"秘制",调和药性,既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也赋予了"三圣丹"化痰止咳的"神奇力量"。

02

久咳不愈,寻遍名医讨良方,却不见病情有丝毫起色,这是多少人曾遭遇过的困扰?无数患者辗转求医,吃遍止咳药,为何咳嗽依旧如影随形?是否真的没有化解顽疾的"灵丹妙药"?

阿祥是一位年过五旬的企业家,事业有成,生活富足,唯独身体多病。尤其是一场感冒过后,久咳不愈,已然成了顽疾。西医三天两头开药方,阿祥也是来者不拒,但吃了大半年,病情非但没好转,反而加重了。

无计可施之下,阿祥决定试试中医。朋友推荐了老中医,据说医术高超,尤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阿祥来到了药铺。

老中医目光炯炯,待人十分和蔼,他先是给阿祥把了脉,又仔细询问了病史。阿祥如实相告,自己服用抗生素和止咳药已久,非但咳嗽不止,还时常口干舌燥,夜不能寐。

老中医点点头,说:"久咳不愈,多由痰湿积聚,肺气不利。但你吃了太多抗生素和止咳药,反而伤了肺阴,咳嗽愈演愈烈。"阿祥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要治你这久咳,单靠止咳药恐怕难奏效。须得从根源入手,燥湿化痰,恢复肺脏功能,方能药到病除。"老中医说道。

说罢,他提笔疾书,开了一张药方。阿祥定睛一看,方中竟无一味止咳药,不禁暗自疑惑。

老中医看出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此方妙在用药独特,天南星、半夏化痰消症,甘草调和诸药。三味药力相济,共奏化咳良方。"

阿祥似懂非懂,但看在老中医的面子上,还是照方抓了药。回家服用了几天,果然咳嗽渐止,痰多减少,夜间也能安然入眠了。一个月后,久咳顽疾竟不治自愈,阿祥喜出望外。

03

阿祥的亲朋好友见他咳嗽痊愈,纷纷请教妙方。阿祥也是逢人便夸,津津乐道。大家听说一个三味药方就能除病根,无不惊叹不已。

阿祥也好奇地请教老中医,为何仅用三味药,就能化解顽固咳嗽。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咳嗽虽是常见病,但病因病机千差万别。你这久咳,根源在于痰湿积聚。只消除痰湿,咳自然而止。"老中医娓娓道来。

"这就如同一棵大树,根深叶茂。我们若只修剪枝叶,而不去培育根基,树难茁壮成长。同理,治病若执着于表象,不究其本,病何以除根?"老中医的比喻让阿祥茅塞顿开。

“尽管'三圣丹’如此神奇,但它也不是'万能药’。它主治的是脾湿痰盛导致的久咳,如果是阴虚燥痰,津伤口渴,或是孕妇,那可就不适合了。

图片

咳嗽初起,痰湿尚轻,用它反而有点'杀鸡用牛刀’。正所谓'有是症,用是药’,对症才是'王道’。” 老中医语重心长地说。

就像给植物浇水,要掌握"度",浇太多反而会"喝坏"。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哪怕是同样的病,症状各异,治疗也要"因人而异"。就像量体裁衣,要做到"恰到好处"。

一味地死记硬背药方,生搬硬套,只会让病情越治越糟。中医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无中生有",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治疗方案。

妙手回春的背后,是中医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这与现代医学专科分治、头痛医头的做法大相径庭。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身心健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注意"四季养生"。

春天,万物复苏,要多晒太阳,舒筋活络。夏天,烈日炎炎,要注意防暑降温,清热祛湿。秋天,要防秋燥,滋阴润肺。冬天,要养藏护阳,适当进补。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心静自然凉"。俗话说,"怒伤肝,喜伤心,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失调,很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引发疾病。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再者,日常起居,也要讲究"有度"。饮食有节,劳逸结合,不妄作劳,不放纵欲。用中医的智慧武装自己,让生活更加闲适惬意。

养生,不是高深莫测的"玄学",而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吃出"食疗"的健康,行出"运动"的快乐,住出"环境"的舒心,用出"节制"的安康。以"天人合一"之道修身养性,让生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舒展,绽放异彩。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温馨提示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看法,不代表平台立场。

2、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和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不作为对任何药和治疗的推荐。

3、中医讲究辩证论治,请勿盲目试药。如有诊疗需求,请前往医院就诊。

4、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