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事悟理40】名将出而趑趄/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4-04-29 发布于黑龙江

名将出而趑趄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伴随着观念更新,“人怕出名猪怕壮”已渐被热衷提高知名度所取代。与这股新潮相适应,种种扬名的方式也应运而生。“酒香也怕巷子深”,名人名品需张扬。但窃以为,无论扬名的载体还是被扬名者本身,很需要珍重一些,不然沾上邪味儿,名声是要贬值的。

笔者的这番议论,实属有感而发。

我舞文弄墨多度春秋,原来对扬名想未敢想,大抵因为产品档次太低。后来虽然付出努力,无耐长进不大。尽管如此,却接二连三地差点儿迈进名人圈儿。

比如,我在《河北政法报》刊发一文,充其量就是个“豆腐块儿”。但广西某编委会三次致函,称该“大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欲将其收入《中国当代论文选粹》。山东某编委会致函,称要将我的名字连同那文章,编入《当代名人丛书》。北京某编委会称,要将我的名字作为辞条,编入《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

“大名”将出,指日可待,但都有条件附加:付款两千、三千、或五千元,作为编审费,并要我包销多少册书。由此我断言,只要肯出钱,名声则可扬。假如不吝钞票,出名易如反掌啊!

容易却容易,但却令人生疑。

从古至今,芳名大振者有哪位靠此张扬?司马迁著《史记》万古流传,靠的是“冷对青霜剑”,“究天人之际”;郑板桥字画名气大,靠的是练书法竟在妻子背上,研究钩横撇捺的痴迷;陈景润举世闻名瞩目,靠的是几十袋数学演算稿的拼搏;徐洪刚名震中华,靠的是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的精神和举动……如此看来,名声正如叔本华所言:它“关涉到一个人的特殊品质,乃是他人对一个人成就的肯定”。离开实绩作前提,谁肯出钱谁出名,这名只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彩泡。

我不否认,传媒及主办单位需要财力的支撑。但对名人名品缺乏真切的了解,只凭在各种报刊上选文章,靠漫天垂钓引愿者上钩,其载体有何权威性可言?书没出就预感到销售疲软,不得不靠摊派来推销,愿购愿读者寥寥无几,名声岂能扬的开?世事易得亦易失,难能方可贵。真想出名者,还是老老实实凭真本事去争取为好。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