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手培训教程》-刘杰 著

 旋经运动 2024-04-29 发布于湖南

《推手培训教程》

第一章 推手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推手的产生

推手是感应化发和搏斗武技的高度融合。

中华武术各拳种在训练程序上一般分为:功法、套路、拆招、推手、摔跤、散手。它们共同的技击术主要归纳为,踢、打、摔、拿四大类。

一、武术技击分类

为了简述和理解,以下我们根据技击项目运用劲力的“刚柔”特点,把使用“爆发撞击力”的技击项目称为“刚技击”;不使用“爆发撞击力”的技击项目称为“柔技击”。

(一)使用“爆发撞击力”,易伤害人的技击,称为“刚技击”项目(如:拳击、散手等);使用“非爆发撞击力”,可避免伤害人的技击,称为“柔技击”项目(如:摔跤、柔术等)。

(二)“刚技击”和“柔技击”都是能伤害人的技击。特别是在竞技交流中“刚技击”难免不伤害人,由于“刚技击”技术和“爆发撞击力”劲力特点,就是限制规则也难免不伤害人。但为了竞技比赛交流的安全性,根据“柔技击”技术使用“非爆发撞击力”劲力特点,则可以避免伤害人。

二、祖先发明推手的意义

(一)自从祖先发明了推手(感应化发训练方式以来,练习时双方就可将各拳种技法运用周身之妙,彼刚我柔,柔中寓刚,舍己从人,借力化发,而成为一种各自不受伤害的训练方式。

(二)推手有效的解决了安全问题,也就能够长期进行交手化发练习,便于提高技术水平,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就可以练习徒手搏击技术和技巧方法。

(三)中华武术在踢、打、摔、拿四大类技击术习练中,为避免各自受伤害,就只做假象性或象征性动作练习,因此导致前人苦心积累的宝贵技击技术,会出现手、眼、身、法、步、动作快慢、速度等,不到位的弊端。这样很难提高自身实际技击水平。

三、“推手”标志着

不伤害人,既体现中华武术“踢、打、摔、拿”综合技击术,又具有安全性的“柔技击”交流竞技运动。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之创造性成就。

第二节 推手的发展

诸多拳种流派在对待安全情况下的交手技击训练,都非常重视推手(感应化发)训练方式,在互不伤害的基础上长期推手(感应化发)交手实践,奠定了“推手”的技击基础。

一、各拳种流派的“感应化发”训练

各拳种流派在“感应化发”训练名称上,不一定都叫推手。如白鹤拳的盘手,武当纯阳拳的缠手,花拳的抄手,通背拳的卷手,旋经术的旋手,形意拳的搓手,戴氏心意拳的磨手,咏春拳的碌手训练等等。

二、各拳种的技击训练

各拳种的技击训练具体形式、表现方法、侧重点各有所不同,但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训练,都是大同小异的技击训练方法,这些都属于推手(感应化发)的训练范畴。

三、各拳种技击

(一)在练功训练中都要求重武德,讲友善,互相沟通不允许出毒手、重拳相加、击打致命穴道。

(二)在互不伤害的原则下练就知己知彼功夫,不瞎打、乱撞。

(三)在对手训练中,把握分寸、各自出招、相互发化,互探劲力,感知虚实、长短缓急、大小动向,取形控势,顺势而为,听劲懂劲等切磋交流方式,都得益于推手(感应化发)与技击(搏斗武技)的高度融合。

四、太极拳推手

在推手感应化发)训练中具有显著安全特点,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舍己从人为前提,运用“非爆发撞击力”持续力的原则进行的双人对练技击训练,也称演手、粘手、柔手、擖(kā)手、打手,现在随着国家正式确定名称,武术界人士普遍称为“太极推手”。

五、中国武术从运动形式上分为

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在中国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材中搏斗运动包括散手和推手。目前国家对搏斗运动已经正式制订规则列入竞赛项目的有《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和《武术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

六、让“推手”插上“技击”翅膀

(一)有武者认为,将武术推手感应化发)训练方式,做为技击竞赛项目进行大力推广,意味着赶“鸡”飞上天,有违客观事实……。由此,难免会有人把推手(感应化发)训练方式,夸大成“推手”的技击“特异功能”,出现“妖迷惑众”的“推手”乱象……。

(二)只有将推手(感应化发)训练方式与“技击”实战相融合,进入武“道”的客观修炼,让“推手”插上“技击”翅膀,成为技击推手之道(简称推道),才能像大鹰展翅飞翔……。

七、推手的特点

(一)在运动训练学上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客观性、竞争性、技击性、安全性、表演性、趣味性、形象文明高雅等特点。

(二)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健身、养生、技击、防身、竞技、娱乐等功能。符合武术技击训练与技击交手及比赛的客观规律。

(三)融汇武术多拳种、流派的交手技术、不伤人战胜对手,具备健身观赏价值,有较广的社会性,适合广大习武者参与,提高武技水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四)开展各拳种均可参加的推手活动势在必行,实物的生命发展在于继承发扬和创新。“推手集武术技击和健身养生于一体,安全文明,不伤人战胜对手的特点,在双方直接对抗类竞技项目中独具特色,值得推广。

第二章 推手概念

“推手”乃“推”之武道,“技击推手”是感应化发与搏斗武技的高度融合发展。属于可以避免伤害人,站立式不穿战衣的徒手“柔技击”项目。

“技击”是战斗的技巧,搏斗的武技。“道”为人体运动法则及规律。

第一节 推手词解

一、“推”字

汉字意是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其中的“力”包含了物理、化学力。

广义的“推”不单指手由近往远推的动作,也包括手和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二、“手”

(一)汉字意是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二)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三)本义指人体上肢的总称。

(四)广义的“手”之意,在推手实践中理解为全身各部位的综合运用。

三、推手

(一)推手指武术“感应化发”训练方式

(二)推手,是个广义的概念,如把练武俗称为“练拳”;

(三)从人体力学的角度理解,“推手”是指人体运用持续推力,使其身体移动,发生重心变化,而失去重心。

(四)辩证的推手,是运动双方运用人体非撞击性持续力,不伤害人的相互作用,感应化发,制约对方,均属于推手范畴。    

四、技击

技击指用于搏斗的武艺,即搏击的技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思维能力和体能潜力,充分体现争斗中的技术力量,从而征服对手。

五、推手的演变

将“推手”的训练方式,插上“技击”的翅膀而演变成“技击推手”。他运用人体“非爆发撞击力”持续力,在避免各自受伤害的前提下,融合各类拳种的搏击技巧,战胜对手的一种途径

第二节 有序推和无序推

推手的主体是无序推手(散推),有序推手是无序推手的初步基础。

一、有序推手

有序推手属于按规定动作和固定程序练习的推手,是推手的初步基础。

(一)从下肢看不仅有定步推、活步推、合步推、顺步推;

(二)从上肢看有单推、双推,上手推、下手推、里搭手、外搭手;

(三)从手的运动轨迹上看,有平圆、立圆、斜圆、8字圆等推手;

(四)从手的运动方向上看,有顺圆、逆圆推。

(五)从身体的部位上,不仅有上肢的推法,还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推法,如腿推,里侧推大腿,外侧推大腿,推小腿,还有腰、胯、背等部位的推法,再经过接手、推手套路等有序训练后,就可以进入定步散推和活步散推等训练方式。

二、无序推手

无序推即是散推,包括定步散推和活步散推,属于没有规定动作和固定程序的自由随机变化的推。也称之为自由推。

(一)无序推手,是使用“非爆发撞击力”持续力,把各拳术中的招法运用到推手中去,灵活安排,自由排列组合、因敌变化发挥作用,随机应变,将所学招术或自创动作的实战作用发挥出来。

(二)推手遵循从练到用,从有序推到无序推,从定步推到活步推,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序列化地进行训练,遵循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可逐步过渡到无序的散推。

第三章 推手、摔跤与散手

因各拳种不同的技击特点及各自习练方法、程度、范围等原因,习练者对推手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时俱进推手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定位和名称也有所变化,需要我们不断进取,超脱传统流派观念,科学、全面地认识推手。

第一节 推手的适用性

中国武术各拳种各具特点,技术手法不统一,如:太极拳种与其他流派拳种,尚有推不到一块去之说,其实质是推手的适用范围问题。

一、推手的适用范围问题

如果一位习练太极拳者,遇到劫匪摆出拳击格斗势, 他对劫匪说“不能打,我是练太极拳的,与拳击无可比性。”那不是个笑话!习武者都知道,练某一拳种武术,不应该只能和本拳种竞击的客观常识。古今中外的各种搏击格斗类竞击项目,均能相互技击,这是武术技击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武术的基本属性。

二、各拳种的技击术

虽然各拳种有各自特点和风格及具体训练方法,具体形式各有“小异”。但其根本点“技击”是“大同”的。通过“求同存异”,把认识统一到符合徒手技击规律的推手规则上,运用“非爆发撞击力,既避免伤害人,又综合体现各拳种的技击特点”。这样就可以在一起训练和交流比赛。这也是武术人的心愿所在。

综上所述,认为武术只能和本拳种及流派内进行交流、技击,或认为只能作为一种训练方式,显然在认识上是封闭狭隘站不住脚的。

第二节 推手与摔跤的关系

摔跤主要是为了摔,推手为了打和摔。推手和摔跤之间有互促和结合之用,都建立在松活的基础上。它们的迎击和对攻也是建立在神意节奏控制的基础上,推手训练对摔跤在抢把、拿摔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一、规则不同

(一)对于推手规则,限制搂抱,相互接触才能开始“推”。

(二)对于摔跤,限制踢打拿,只有接触才能够摔,如远拳近拿贴身摔。

(三)对于散打来说,限制抱拿,不限制踢打摔。打到接触就是一个组合动作的结束。

二、侧重点不同

(一)推手与摔跤各有侧重,虽有融合但在规则的约束下不能相互替代,推手技术非常适合摔跤选手,在练好各自的基础上,再考虑融合层度的问题。

(二)如推手以练推为主;摔跤以练摔为主;散打,以练拳为主;但他们都有摔的成分。其实“推”是各项竞击武术的前提,没有“推”的“听劲懂劲、粘黏连随、阴阳转换”功夫其他都是空中楼阁。推没练好或功夫不够,想赢心切,只好用蛮力顶牛、硬碰、蛮摔,毫无技巧可言。

(三)推手为了避免用蛮力顶牛、硬碰、蛮摔,以点的控制为主,控制能力提高后,在规则之下再跟踢、打、摔有机结合。但其训练方式、竞技规则与摔跤不同,摔跤可以搂抱背摔而推手不允许搂抱背摔。

第三节 推手与散手的区别

运用力学、生物学原理,科学的阐述人体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神经支配肌肉收缩,而产生力的变化。武术各拳种技击运动方法,用力特征从时间、速度、角度、距离等,主要可以区分为持续力和爆发力。

一、推手的特点

使用“非爆发撞击力”劲力,突出体现“以柔克刚”的“柔技击”特征。爆发撞击力则为“打”不属于“推手”的范畴。武术各拳种的招术,只要运用推为特征的技击技术,都可以在推手中使用。也有人把推手称为“柔散手”或“文散手”。如果“推手”放开“爆发撞击力”限制,则会是更厉害的“散手”。

二、武术散手的特点

既可以使用爆发撞击力特征的“以刚制柔”或“以刚制刚”,也可以使用非爆发撞击力的 “以柔克刚”,“点到不止”刚柔结合的“刚技击”。

三、推手与武术散手的关系

推手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其他技击类项目。从其特点来看,不使用爆发撞击力,互不伤害而分出胜负。而武术散手使用爆发撞击力,但难免伤害对方分胜负。

(一)推手,以运用非爆发撞击力为劲力特征,以柔克刚见长的站立式不穿战衣的徒手综合竞技项目,较有把握地避免在交手竞技中受伤害,能体现安全第一的原则,高雅文明。

(二)从推手与武术散手的关系来看,推手是限制“爆发撞击力”的“文散手”,他是进入技击实战散手的必然途径,便于武术安全训练与竞赛。从二者的辩证关系来看,推手是武术散手的柔化,推手是关闭“爆发撞击力”的武术散手,武术散手是开启“爆发撞击力”的推手

(三)推手是武术散手的柔化版,武术散手是推的刚化版。“推”放开“爆发撞击力”限制,可直接开启“散手”模式。

(四)高级的实战交手可以用推手的方式来完成,推手可以发展成为实战交手的高级形式。从推手到武术散手,再由武术散手到推手,高水平的推手(技击推手)又是武术散手的文升华。

第四章 推手应答能力

之所以能融入各拳种不同的技击特点,做到不伤人战胜对手,在双方直接对抗的竞技项目中独具特色,在感觉、知觉、反应、随意等应答能力方面要求极其高。

第一节 感觉能力

无论哪种感觉,都是一定适宜刺激作用于特定感受器的结果。在推手中,对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痛觉、触压觉的直接使用为主。

一、内部感觉,受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内部感觉中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二、外部感觉,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外部感觉中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皮肤感觉)。

第二节 知觉能力

根据推运动时知觉印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现实的精确性程度,把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幻觉。还可以把知觉分为,一般知觉和复杂知觉。

一、精确知觉

指推运动中该知觉所反映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二、模糊知觉

指人脑对推运动中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知觉印象不清楚、不准确。

三、错误知觉(错觉)

指在推运动时对客观事物歪曲了的知觉。

四、虚幻知觉(幻觉)

指推运动时在某个方面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出现虚幻的知觉。

五、一般知觉

指推运动时在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中,有一种分析器活动起主导作用。

六、复杂知觉

指推运动时依据知觉所反映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运动特性,又可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三节 反应能力

在推运动中能否成功地掌握和运用技术战胜对方,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于反应能力。推技术经常在反应形式上,表现出神入化的制胜效果。提高反应力,在推手修炼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推中反应过程在时间上是个极其短暂的过程,可分为:感知条件刺激物;意识条件刺激物;完成应答动作。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把推中的反应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二、简单反应,事先有一个已知的条件刺激,等这个刺激一出现,便立即给予相应的应答性动作,如裁判员一发令开始,便立即做出进攻动作。

三、复杂反应,同时有几个刺激出现,而且是作为几种不同的应答性动作信号,自己必须选择必要的应答性动作。

第四节 随意能力

在对感知和反应有了一般的能力以后,有必要对更加复杂、更高级的感知反应,甚至于达到直觉反应的层次有所提升,可以由“从人”进入到“由己”的随意层次。

一、推属于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大脑皮质直接控制的复杂的运动。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意志活动都是通过随意运动实现的。

二、越是完善和娴熟的动作,其实施过程越不为意识所觉察。从生理学上讲达到了高度自动化的程度。

三、实际上随意运动是受到整个大脑中储存的信息所控制的,是由于各种眼前的、过去的传入信息经大脑分析综合的结果。

四、由于信息的储存、记忆的产生、经验的介入,使随意运动的动因与活动之间没有一成不变的直接联系,因而随意运动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目的性。

第五章 推手实战技法和劲力

推手技击实战与竞赛遵循健身与自卫的习武宗旨,其技击实战系统由技击技法和技击技术组成。技击技法和技击技术和劲力运用,在互不伤害人的前提下,使用“非爆发撞击力”,战胜对手。适用于武术各拳种流派的技击交流。

第一节 推手技法

推手技击技法,不使用爆发撞击力的劲力原则。在互不伤害的前提下,综合体现武术各流派拳种的技击技法特点,进行竞赛或交流活动。

一、各流派拳种内容

各流派拳种中的各种技法及劲力内容,在推手规则下皆可体现。如“肩、肘、腕、胯、膝、踝,脚、胸、背、腰、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等。

二、推手攻防含义

推手的攻防有三大原则:四纲战略原则、八法战术原则、五步运行原则。

(一)战略原则:沾连粘随,简称推手四纲。

(二)战术原则: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简称八法。

(三)运行原则: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简称五步。

(四)特点:以守为功。

(五)宗旨:使对方无反击的能力。

上述三大原则都符合力学原理。推手用持续力和非爆发撞击力进攻,攻是为了破坏对方的平衡,而不是为了打伤对方。防是为了维持我方的平衡,而有利地保持致胜的稳定状态。

第二节 推手主要劲力

“劲力”,民间武术谚云“力是打中之王”、“一力降十会”,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故“劲力”运用是技击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人与人相较可以看做是人体之间劲力的相互作用。劲力从时间角度可划分为“爆发力”、 “持续力”和“旋劲”。持续力中也包括,持续连绵不断的弹力(柔劲)、和持续不断的刚劲(爆发力)及旋劲。

一、持续力

指物体间相互发生作用时,在作用物体接触后,不间断地劲力作用。

人体持续力实质是指人体不同的肌肉间相互协调的持续爆发力的运动能力。

二、爆发力

指在短时间做出最大的功,这种力就像火药爆炸一样,能在一瞬间崩发出巨大的能量。

三、爆发力分类

为了便于对推手劲力的理解,我们把“爆发力”分为“爆发撞击力”、“持续爆发力”、“人体爆发力”

(一)爆发撞击力,指物体间相互发生作用时,在作用物体还未接触处于间隔距离时,间断地撞击劲力作用。“爆发撞击力”主要在散手中运用,一般禁止在推手中使用。

(二)持续爆发力,指物体间相互发生作用时,在作用物体接触后,不间断地爆发劲力作用。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这种劲力可以运用于摔跤、柔术和推手中。

(三)人体爆发力,实质是指不同的肌肉间的相互协调作用能力,力量素质以及速度素质相结合的一项人体体能素质。 

四、旋劲

与运动方向垂直或成夹角的弧线缠绞运动所产生的劲。

实质指物体或人体各部位整体协调一致,绕他物体或人体的整体或部位,垂直或成夹角的弧线缠绞运动所运行的劲力。主要在旋经术、柔术、摔跤、推中运用。

第六章 推手规则

《推手竞技规则》试行

得分和犯规 

本着与时俱进,开展一项健身运动范围广,锻炼方式与效果透出。既含较强的实用技击竞技术,又能更好地增强体质健康、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沾连粘随”、“非碰撞爆发力”的原则下,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 得分标准

一、竞技中,除两脚(两点)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第三点)着地或脚踩圈、出圈、消极、犯规被警告者失分。根据倒地和其他情况,判对方得2分、1分或双方互不得分。

二、得2分: 

将对方跌倒躯干着地,自己在圈内保持站立。

三、得1分: 

(1)、使对方“第三点”着地或出圈。

(2)、将对方跌倒躯干着地,自己“第三点”随后触地或出圈。

(3)、在有效的竞技状态下,一方自行倒地或出圈。

(4)、双方同时倒地,自己躯干在上。 

(5)、对方身体任何部位触圈外。

(6)、对方受到一次警告。 

五、不得分: 

(1)、运用推手动作相持时间在2秒钟以上将对方跌倒或出圈。

(2)、双方不分上下同时倒地。

(3)、双方同时出界。

(4)、双手或单手抱腿者(除单手勾搭别)。

第二条 犯规 

一、侵人犯规: 

(1)、使用反关节、旋关节动作伤害对方者。 

(2)、以手、肘、膝、脚、头部击打、扼喉、擒拿、点穴、捞 裆、扫腿,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3)、手抓拿对方前后颈部和衣服及腰带者。

(4)、双手或单手抱对方下肢(除单手勾搭别)。

(5)、用脚尖踢对方或用脚蹬踹对方者。 

(6)、用脚踢、弹对方踝关节以上部位者。 

(7)、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方头发者。 

(8)、对方已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9)、将对方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

附:

《推手竞赛规则》试行

本着与时俱进,开展一项健身运动范围广,锻炼方式与效果透出。既含较强的实用技击竞技术,又能更好地增强体质健康、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沾粘连随”、“非碰撞爆发力”的原则下,制定本规则。

第一章 推手竞技通则

第一条 竞技场地 

一、竞技区域为直径500cm的圆形,该区域边线为内圈(沿线内计算)。

二、内圈中心位置画一直径60cm的圆图标记,作为双方拍手站位的基点。

第二条 竞技法则

一、必须贯彻“沾连粘随”的原则,双方在基点站位互搭右手成双推手势后开始竞技;在不使用侵人犯规动作(第七条)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推手技法,将对方跌倒或出圈。

二、当场上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双方运动员起势、上右步互搭右手在双方中线成双推手势后开始竞技

三、第一局竞技开始时,右脚在前,互右手;第二局,互换场位后,左脚在前,互左手。成双推手势后开始竞技。

四、每场开始时,运动员上同一脚成自然步,前脚踩于中心圈内;当发出竞技开始信号后,互手成双推手势后开始竞技

第三条 服装

运动员必须着专业竞赛服装参加比赛。

第四条 竞技礼仪 

一、“入场”:裁判员入场,站在场地中点后方,面向裁判长席。介绍裁判员时,裁判员应该成立正姿势向观众行抱拳礼。

二、运动员进场后,站在场上裁判员两侧,面向裁判长。介绍运动员时,被介绍者应成立正姿势向观众行抱拳礼。

三、在双方运动员介绍结束后,运动员互行抱拳礼,再与场上裁判员互行抱拳礼。

四、每场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在场上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后,先向裁判员行抱拳礼,然后相互行抱拳礼,再转身向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方可退场。

第二章 竞技中的判罚

第五条 进攻有效与无效 

(1)、在竞技圈内使用太极推手技术动作,将对方跌倒或出圈均有效。

(2)、在竞技圈内将对方跌倒或出圈后,自己踏出或跌出圈外,判进攻有效。 

(3)、对方倒地与自己踏出圈外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

(4)、使用犯规动作进攻,判进攻无效。 

(5)、场上裁判员叫停后仍然进攻,判进攻无效。 

(6)、踩着对方的脚或松开后立即进攻,判进攻无效。 

第六条 得分标准 

一、竞技中,除两脚(两点)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第三点)着地或脚踩圈、出圈、消极、犯规被警告者失分。根据倒地和其他情况,判对方得2分、1分或双方互不得分。

二、得2分: 

将对方跌倒躯干着地,自己在圈内保持站立。

三、得1分: 

(1)、使对方“第三点”着地或出圈。

(2)、将对方跌倒躯干着地,自己“第三点”随后触地或出圈。

(3)、在有效的竞技状态下,一方自行倒地或出圈。

(4)、双方同时倒地,自己躯干在上。 

(5)、对方身体任何部位触圈外。

(6)、对方受到一次警告。 

五、不得分: 

(1)、运用推手动作相持时间在2秒钟以上将对方倒或出圈。

(2)、双方不分上下同时倒地。

(3)、双方同时出圈。

(4)、双手或单手抱腿者(除单手勾搭别)。 

第七条 犯规 

一、侵人犯规: 

(1)、使用反关节、旋关节动作伤害对方者。 

(2)、以手、肘、膝、脚、头部击打、扼喉、擒拿、点穴、捞 裆、扫腿,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3)、手抓拿对方前后颈部和衣服及腰带者。

(4)、双手或单手抱对方下肢(除单手搭别)。

(5)、用脚尖踢对方或用脚蹬踹对方者。 

(6)、用脚踢、弹对方踝关节以上部位者。 

(7)、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方头发者。 

(8)、对方已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9)、将对方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

二、技术犯规: 

(1)、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者。

(2)、竞技进行中,自行停止竞技者。

(3)、竞技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 

(4)、女运动员故意抓对方内衣者。 

(5)、竞技中故意倒地者。

(6)、竞技中佩戴饰物或坚硬护具者。

(7)、竞技进行中,衣带、鞋带松开者。 

第八条 消极 

(1)、竞技进行中,不主动进攻,被对手粘拿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粘拿进攻,仍有意逃避达十五秒者。 

(2)、竞技进行中,粘拿有利把位而不主动进攻达五秒者。 

(3)、竞技进行中,双手粘拿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竞技时间达五秒者。 

(4)、竞技进行中,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竞技时间达五秒者。 

(5)、竞技进行中,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达五秒者。 

(6)、倒地后不立即起身,故意拖延竞技达五秒者。 

第九条 罚则 

(1)、凡犯有第七条第一款:“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或取消该场竞技资格。 
    (2)、凡犯有第七条第二款“技术犯规”之一者,给予警告。 

(3)、凡出现第八条“消极”各款之一者,给予警告。出现第八条第六款者,同时判失分。 

(4)、双方运动员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规,如对犯规者有利时,应立即停止竞技,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对犯规者不利时,则不停止竞技,等该进攻动作结束后再叫停,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犯规者将对手摔倒则不得分,并给予处罚;如犯规者被对手摔倒,则判对手得分,并给犯规者处罚。 
    (5)、因一方运动员犯规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参加竞技,裁判员可根据情节轻重,取消犯规者该场竞技或全部竞技的资格,并判受伤者获得该场竞技胜利。 
    (6)、竞技中,一方运动员受到三次警告,则取消该运动员本场竞技资格及技术得分。宣布对方获胜并保留获胜方的技术得分。

第三章 判定胜负和确定名次 

第十条 判定胜负

一、优势胜利

1、竞技中因对方犯规造成受伤,经医生检查不能继续竞技者,判受伤者获胜。

2、竞技中因受伤(除因对方犯规而致的受伤外)不能坚持竞技者,判对方获胜。

3、竞技中运动员或教练员要求弃权时,判对方获胜。

4、得分领先对方10分。

第十一条 确定名次

一、竞技结束后,依据边裁判员的判罚结果,判定每场竞技胜负。

二、出现平局时,按下列原则处理

1、首先根据体重判别,以体重轻者为胜方。

2、如仍相等,以警告少者为胜方。

3、如仍相等,以劝告少者为胜方。

4、以上各条仍相等时,进行加时赛,直至一方得分为止,先得分者为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